一种准确性高的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500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准确性高的传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准确性高的传感器。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现有的传感器检测准确性不高,使用效果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准确性高的传感器,准确性高,减小效果好。

一种准确性高的传感器,包括第一管体、多个第一检测单元、控制器;

第一管体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一管体内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多个第一通孔均与第一容纳腔连通;

多个第一检测单元与多个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检测管、第一极片、第二极片、第一移动片;

第一检测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通孔连通,第一检测管的第二端封闭;

第一极片为环形,第一极片置于第一检测管内;

第二极片为圆柱形,第二极片置于第一检测管内并位于第一极片的内侧;

第一移动片置于第一检测管内,第一移动片置于第二极片靠近第一通孔的一侧,第一移动片安装在第二极片靠近第一通孔的一端,第一移动片与第一检测管的管壁可移动连接;

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均与控制器连接;

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管体、第二检测单元;

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相交,第二管体和第一管体相连通;

第二管体内设有第二容纳腔,第二管体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位于第一管体的轴线上,第二通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

第二检测单元包括第二检测管、第三极片、第四极片、第二移动片;

第二检测管的第一端与第二通孔连通,第二检测管的第二端封闭;

第三极片为环形,第三极片置于第二检测管内;

第四极片为圆柱形,第四极片置于第二检测管内并位于第三极片的内侧;

第二移动片置于第二检测管内,第二移动片置于第四极片靠近第二通孔的一侧,第二移动片安装在第四极片靠近第二通孔的一端,第二移动片与第二检测管的管壁可移动连接;

第三极片、第四极片均与控制器连接;

第三极片、第四极片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优选的,多个第一通孔沿第一管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第一管体上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位于第一通孔的上游侧,排污口与第一容纳腔连通;

还包括滤网、连接管、封盖,滤网置于第一容纳腔内,滤网成倾斜状设置,滤网的第一端位于排污口的上游侧,滤网的第二端位于排污口的下游侧;

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排污口连接,封盖安装于连接管的第二端。

优选的,还包括导线,第四极片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导线包括缆芯单元,缆芯单元包括导体及依次包裹在导体上的包带层、绝缘层、屏蔽层。

优选的,缆芯单元的外侧依次包裹有编织层、铠装层、护套。

优选的,还包括箱体、转轮、多个支杆、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手柄;

箱体上设有出线孔、安装孔,箱体内设有容腔;

转轮置于容腔内,转轮与箱体转动连接;

多个支杆均置于容腔内,多个支杆均安装在转轮上,多个支杆均匀分布于以转轮的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圆周上,多个支杆平行布置;

第一导电片安装在转轮上;第一导电片由如下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C:2.0%-2.1%、Mn:0.4%-0.5%、Si:1.1%-1.2%、Cr:19%-20%、Al:0.2%-0.3%、B:0.2%-0.3%、Re:0.1%—0.2%,余量为Fe。C其它元素相互配合,提高淬透性、耐磨性;Si强化组织,提高耐磨性;Re、B能够细化晶粒,提高耐磨性,提高强度;通过上述组分得到的第一导电片耐磨性好,导电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导线的第一端穿过出线孔置于箱体的外侧,导线的中部缠绕在多个支杆上,导线的第二端与第一导电片电连接;

第二导电片置于第一导电片的一侧,第二导电片与第一导电片接触,第二导电片与箱体固定连接,第二导电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手柄置于安装孔的内侧,手柄的第一端与转轮连接,手柄的第二端置于箱体的外侧。

优选的,第一导电片靠近第二导电片的一侧设有成环形布置的第一导轨,第二导电片靠近第一导电片的一侧设有成环形布置的第二导轨,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对应设置;

还包括多个钢珠,多个钢珠均置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多个钢珠沿第一导轨的周向均匀分布,各钢珠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接触。

本发明中,流体从第一管体的一端进入,从第二管体排出,流体对第一移动片、第二移动片施加作用力,推动第二极片、第四极片移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对应的面积、第三极片和第四极片对应的面积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三极片和第四极片之间的电容量发生变化,控制器获取到上述信息后就能够计算出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内流体的压强。

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检测单元,能够对第一管体内流体多处的压强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平均值,能够有效的减小误差,提高精确度,效果更好。

通过增加第二检测单元,且让第二通孔位于第一管体的轴线上,能够在处于第一管体的轴向对流体的压强进行测量,数据更加全面,准确性更好,精度更高。

在使用时,第二管体与电源之间的距离较大,需要拉扯导线,让导线从支杆上释放下来即可;当需要重新缠绕导线时,利用手柄带动转轮反向转动,让导线缠绕在支杆上。将导线收集起来,避免导线随意摆放,让导线有序存放,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后的剖视图;

图3为导线放大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1、2、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准确性高的传感器,包括第一管体1、多个第一检测单元、控制器、第二管体7、第二检测单元、滤网14、连接管15、封盖16、;

第一管体1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第一管体1内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多个第一通孔2均与第一容纳腔连通。

多个第一检测单元与多个第一通孔2一一对应设置,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检测管3、第一极片4、第二极片5、第一移动片6。

第一检测管3的第一端与第一通孔2连通,第一检测管3的第二端封闭。

第一极片4为环形,第一极片4置于第一检测管3内。

第二极片5为圆柱形,第二极片5置于第一检测管3内并位于第一极片4的内侧;

第一移动片6置于第一检测管3内,第一移动片6置于第二极片5靠近第一通孔2的一侧,第一移动片6安装在第二极片5靠近第一通孔2的一端,第一移动片6与第一检测管3的管壁可移动连接。

第一极片4、第二极片5均与控制器连接;第一极片4、第二极片5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7相交,第二管体7和第一管体1相连通,可以让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7垂直布置。

第二管体7内设有第二容纳腔,第二管体7上设有第二通孔8,第二通孔8位于第一管体1的轴线上,第二通孔8与第二容纳腔连通。

第二检测单元包括第二检测管9、第三极片10、第四极片11、第二移动片12。

第二检测管9的第一端与第二通孔8连通,第二检测管9的第二端封闭。

第三极片10为环形,第三极片10置于第二检测管9内。

第四极片11为圆柱形,第四极片11置于第二检测管9内并位于第三极片10的内侧。

第二移动片12置于第二检测管9内,第二移动片12置于第四极片11靠近第二通孔8的一侧,第二移动片12安装在第四极片11靠近第二通孔8的一端,第二移动片12与第二检测管9的管壁可移动连接。

第三极片10、第四极片11均与控制器连接;第三极片10、第四极片11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的,多个第一通孔2沿第一管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测量数据更加全面、具有,准确性好。

第一管体1上设有排污口13,排污口13位于第一通孔2的上游侧,排污口13与第一容纳腔连通。

滤网14置于第一容纳腔内,滤网14成倾斜状设置,滤网14的第一端位于排污口13的上游侧,滤网14的第二端位于排污口13的下游侧。

连接管15的第一端与排污口13连接,封盖16安装于连接管15的第二端。

利用滤网14过滤杂质,当需要排杂时,打开封盖16,让流体沿着滤网14将杂物从排杂口排出即可。

本实施例还包括导线,第四极片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导线包括缆芯单元,缆芯单元包括导体17及依次包裹在导体17上的包带层18、绝缘层19、屏蔽层20。

缆芯单元的外侧依次包裹有编织层21、铠装层22、护套23;导线使用效果好,导电、防磁性好。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箱体24、转轮25、多个支杆26、第一导电片27、第二导电片28、手柄29;

箱体24上设有出线孔、安装孔,箱体24内设有容腔;

转轮25置于容腔内,转轮25与箱体24转动连接;

多个支杆26均置于容腔内,多个支杆26均安装在转轮25上,多个支杆26均匀分布于以转轮25的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圆周上,多个支杆26平行布置。

第一导电片27安装在转轮25上;第一导电片27由如下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C:2.06%、Mn:0.44%、Si:1.12%、Cr:19.6%、Al:0.24%、B:0.25%、Re:0.18%,余量为Fe。C其它元素相互配合,提高淬透性、耐磨性;Si强化组织,耐磨性;Re、B能够细化晶粒,耐磨性,强度;通过上述组分得到的第一导电片27耐磨性好,导电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导线的第一端穿过出线孔置于箱体24的外侧,导线的中部缠绕在多个支杆26上,导线的第二端与第一导电片27电连接。

第二导电片28置于第一导电片27的一侧,第二导电片28与第一导电片27接触,第二导电片28与箱体24固定连接,第二导电片28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手柄29置于安装孔的内侧,手柄29的第一端与转轮25连接,手柄29的第二端置于箱体24的外侧。

第一导电片27靠近第二导电片28的一侧设有成环形布置的第一导轨,第二导电片28靠近第一导电片27的一侧设有成环形布置的第二导轨,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钢珠30,多个钢珠30均置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多个钢珠30沿第一导轨的周向均匀分布,各钢珠3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接触;第一导电片27和第二导电片28通过钢珠30接触,能够导电,也减小摩擦,第一导电片27能够相对第二导电片28转动,便于导线的缠绕、释放,使用更加方便;如果导线直接与外部电源连接,缠绕、释放导线时,导线会扭曲,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第一检测管3、第二检测管9内填充绝缘气体;流体从第一管体1的一端进入,从第二管体7排出,流体对第一移动片6、第二移动片12施加作用力,推动第二极片5、第四极片11移动,第一极片4和第二极片5对应的面积、第三极片10和第四极片11对应的面积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第一极片4和第二极片5、第三极片10和第四极片11之间的电容量发生变化,控制器获取到上述信息后就能够计算出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7内流体的压强。

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检测单元,能够对第一管体1内流体多处的压强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平均值,能够有效的减小误差,提高精确度,效果更好。

通过增加第二检测单元,且让第二通孔8位于第一管体1的轴线上,能够在处于第一管体1的轴向对流体的压强进行测量,数据更加全面,准确性更好,精度更高。

在使用时,第二管体7与电源之间的距离较大,需要拉扯导线,让导线从支杆26上释放下来即可;当需要重新缠绕导线时,利用手柄29带动转轮25反向转动,让导线缠绕在支杆26上。将导线收集起来,避免导线随意摆放,让导线有序存放,使用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