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相位调整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2497阅读:7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相位调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合并单元是智能变电站中过程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是将不同的互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合并和同步。合并单元按照数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字量输入式合并单元,另一种是模拟量输入合并单元。

在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生产出厂前需要进行精度校正。精度校正分为幅值校正和相位的调整。根据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内部设定的额定值和理论输出值,通过相应的工具进行自动调整即可完成幅值校正。但是在对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进行相位调整时,不仅需要搭建复杂的测试环境,采用笨重的互感器校验器,而且需要进行电流电压的切换和设定通道的系数,另外仪器和装置需要同时接入对时系统,从而造成了对合并单元进行相位调整时的工作效率低,浪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相位调整的方法,用于解决上述在合并单元的相位调整过程中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相位调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合并单元的其中一个通道基准通道;

(2)将加量测试仪的一路连接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的被测通道,另一路通过额定延时采集器连接合并单元的基准通道;

(3)通过额定延时采集器采集的数据计算出合并单元的采样时刻;

(4)采集合并单元各通道的输出;

(5)以基准通道的输出为基准,计算出被测通道与基准通道的相对相位误差;

(6)将各通道的相对相位误差转换为延时,对合并单元进行相位调整。

进一步的,选取合并单元的基准通道时,选取一路电压通道作为电压的基准通道,选取一路电流通道作为电流基准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额定延时采集器对模拟量采集到进行数据输出之间的延时是固定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相位调整的方法,使用额定延时采集器采集的数据计算出基准通道输入量的输入时间,再以基准通道的输出量为基准,计算出各通道与基准通道的相对相位误差,从而计算出各通道的延时,对合并单元进行相位调整。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满足合并单元要求的准确级,并且操作简单,解决了在合并单元的相位调整过程中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对于即有电流通道有电压通道的合并单元,选取合并单元的基准通道时,分别选取一路电压基准通道和一路电流基准通道,即能满足对电压通道相位调整的需求,也能满足对电流通道相位调整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相位调整方法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相位调整的方法,适用于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的相位调整。所述相位调整方法是首先选取基准通道,然后采用额定延时采集器得出合并单元的采样时间,根据各通道与基准通道之间的相对相位误差计算出各通道的延时,从而实现合并单元的相位调整。

所述额定延时采集器是一种固定延时的采集器,该采集器从对模拟量进行采集到进行数据输出之间所用的时间是固定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相位调整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搭建测试环境,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相位调整方法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合并单元上设有多路电压通道和多路电流通道,选取其中一路电压通道和一路电流通道分别作为电压基准通道和流基准通道,将基准电压通道的输入端连接额定延时采集器的电压输出端,将基准电流通道的输入端连接额定延时采集器的电流输出端,其他电压通道的电压输入端连接加量测试仪的电压输出端,电流通道的输入端连接额定延时采集器输出端;同时额定延时采集器的电压输入端连接加量测试仪的电压输出端,电流输入端连接加量测试仪的电流输出端;所述额定延时采集器对模拟量采集到进行数据输出之间的延时是固定的;

(2)验证测试环境,加量测试仪进行加量,为合并单元和额定延时采集器提供相应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同时额定延时采集器也开始工作;如果合并单元对应的采集指示灯显示正常,通过使用模板配置和合并单元配套工具可以显示各个采样通道的数据,则说明测试环境正常工作;

(3)根据额定延时采集器采集的数据计算出合并单元的采样时刻;

(4)采集合并单元各通道输出的数据,分别以电压基准通道和电流基准通道输出的数据为基准,分别计算出各电压通道与电压基准通道之间的电压相对相位偏差和各电流通道与电流基准通道之间的电流相对相位偏差;

(5)将上述电压相对相位偏差和电流相对相位偏差转化为各通道对应的电压延时或电流延时;

(6)根据上述各通道的电压延时或者电流延时对各通道进行相位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选取的合并单元的通道包括电压基准通道和电流基准通道;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如果合并单元中仅有电压通道或者电流通道,则仅选取电压基准通道或电流基准通道即可。

以上给出了本发明涉及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给出的思路下,采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容易想到的方式对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手段进行变换、替换、修改,并且起到的作用与本发明中的相应技术手段基本相同、实现的发明目的也基本相同,这样形成的技术方案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微调形成的,这种技术方案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