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容性设备绝缘带电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992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容性设备带电检测系统,具体是一种分布式容性设备绝缘带电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变电站内的容性设备是指在绝缘结构上利用电容的电气设备,主要包括避雷器、变压器、高压套管、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容性设备在长期带电运行中,由于各种因素(环境的污秽、化学腐蚀、各种原因导致的发热、电动力、机械力等)的影响,其绝缘性能会逐渐减弱,由此引发绝缘击穿,从而造成设备损坏,进而造成大面积停电。因此,为了避免大面积停电的发生,目前普遍采用容性设备带电检测系统来对容性设备的绝缘性能进行检测。然而现有容性设备带电检测系统由于自身结构所限,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其一,现有容性设备带电检测系统普遍缺少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导致其存在数据传输不稳定的问题,由此直接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其二,现有容性设备带电检测系统普遍缺少统一高效的传输介质,导致其存在数据传输速度慢、数据共享性差的问题,由此同样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容性设备带电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容性设备带电检测系统缺少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缺少统一高效的传输介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容性设备带电检测系统缺少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缺少统一高效的传输介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容性设备绝缘带电检测系统。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分布式容性设备绝缘带电检测系统,包括若干组远端采集模块、无线AP、手持机、后台服务器、显示器、打印机、路由器、硬盘阵列;其中,每组远端采集模块均包括一个远端电压采集模块和一个远端电流采集模块;各个远端电压采集模块和各个远端电流采集模块均通过WiFi与无线AP连接,且各个远端电压采集模块、各个远端电流采集模块、无线AP共同构成星型拓扑结构;无线AP与手持机连接;手持机通过以太网与后台服务器连接;后台服务器分别与显示器、打印机、路由器、硬盘阵列连接。

工作时,远端采集模块安装在容性设备上,路由器与外部设备连接。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各个远端电压采集模块实时采集容性设备的电压数据,并通过WiFi将采集到的电压数据实时发送至无线AP。各个远端电流采集模块实时采集容性设备的电流数据,并通过WiFi将采集到的电流数据实时发送至无线AP。无线AP将接收到的数据(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实时转发至手持机。手持机实时显示接收到的数据,并通过以太网将接收到的数据实时转发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实时生成绝缘性能曲线,然后将绝缘性能曲线实时发送至显示器、打印机、硬盘阵列。显示器实时显示接收到的绝缘性能曲线。打印机实时打印接收到的绝缘性能曲线。硬盘阵列对接收到的绝缘性能曲线进行实时存储。在此过程中,外部设备通过路由器可以实时读取后台服务器中的绝缘性能曲线。

基于上述过程,与现有容性设备带电检测系统相比,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容性设备绝缘带电检测系统通过采用全新结构,具备了如下优点:其一,本发明采用远端电压采集模块、远端电流采集模块、无线AP构成了星型拓扑结构,其通过利用星型拓扑结构结构简单、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方便服务、扩展性好的优点,具备了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由此使得数据传输更稳定,从而有效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其二,本发明采用WiFi作为传输介质,其通过利用WiFi传输距离长、传输数据量大的优点,具备了统一高效的传输介质,由此使得数据传输速度更快、数据共享性更高,从而同样有效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

本发明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现有容性设备带电检测系统缺少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缺少统一高效的传输介质的问题,适用于容性设备带电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分布式容性设备绝缘带电检测系统,包括若干组远端采集模块、无线AP、手持机、后台服务器、显示器、打印机、路由器、硬盘阵列;其中,每组远端采集模块均包括一个远端电压采集模块和一个远端电流采集模块;各个远端电压采集模块和各个远端电流采集模块均通过WiFi与无线AP连接,且各个远端电压采集模块、各个远端电流采集模块、无线AP共同构成星型拓扑结构;无线AP与手持机连接;手持机通过以太网与后台服务器连接;后台服务器分别与显示器、打印机、路由器、硬盘阵列连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远端采集模块的数目为五组;五组远端采集模块分别安装于避雷器、变压器、高压套管、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上。所述无线AP为TP-LINK TL-HDAP1800C-PoE型无线AP;所述后台服务器为机柜式服务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