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洗板机残留量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2760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洗板机残留量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洗板机残留量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医用洗板机是医院里用来清洗酶标板的工具,医护人员在使用洗板机对这些酶标板进行清洗后,依然会有残留物存在于酶标板上,在对酶标板进行残留物检测时需要对酶标板的各个部分进行检测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为了方便检测人员检测,我们提出了一种医用洗板机残留量检测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洗板机残留量检测系统,方便生活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洗板机残留量检测系统,包括取样装置、显微镜、图像处理装置、数据对比装置和显示屏,所述取样装置包括取样滴管和试样瓶,所述试样瓶的上方设有滴管入口,所述显微镜的镜头设置在试样瓶的上方,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器、图像处理器,所述图像采集器与显微镜的观察端连接,所述图像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图像采集器,所述图像处理器的一次输出端与显微镜的自动对焦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图像处理器的二次输出端连接数据对比装置,所述数据对比装置包括数据处理器、数据库、存储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图像处理器的二次输出端、数据库,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存储单元和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取样装置共有多组,且每组试样瓶对应一个号码,按照检测的顺序从1开始依次排序。

优选的,所述图像处理器中设有图像清晰度检测装置,所述图像清晰度检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图像采集器的输出端,所述图像清晰度检测装置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显微镜的自动对焦装置和图像处理器的二次输出端接头。

优选的,所述数据库中预存有样本图片。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对每组试样瓶的细菌数量和种类进行显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能够对酶标板残留量进行检测,并通过显示屏对各部分残留量进行显示,具有使用方便,检测精确的特点。检测时,通过多组取样装置,可以对酶标板的不同部分进行取样,通过显微镜进行放大后经过图像采集处理后被传送到数据对比装置,通过和数据库中的样本图片进行比对,并通过显示屏显示酶标板上各部分的残留量以及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医用洗板机残留量检测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医用洗板机残留量检测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医用洗板机残留量检测系统图像清晰度检测示意图;

图中:1-取样装置,11-试样瓶,2-显微镜,3-图像处理装置,31-图像采集器,32-图像处理器,321-图像清晰度检测装置,4-数据对比装置,41-数据处理器,42-数据库,43-存储单元,5-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洗板机残留量检测系统,包括取样装置1、显微镜2、图像处理装置3、数据对比装置4和显示屏5,所述取样装置1包括取样滴管和试样瓶11,所述试样瓶11的上方设有滴管入口,所述显微镜2的镜头设置在试样瓶11的上方,所述图像处理装置3包括图像采集器31、图像处理器32,所述图像采集器31与显微镜2的观察端连接,所述图像处理器32的输入端连接图像采集器31,所述图像处理器32的一次输出端与显微镜2的自动对焦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图像处理器32的二次输出端连接数据对比装置4,所述数据对比装置4包括数据处理器41、数据库42、存储单元43,所述数据处理器41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图像处理器32的二次输出端、数据库42,所述数据处理器4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存储单元43和显示屏5。

所述取样装置1共有多组,且每组试样瓶11对应一个号码,按照检测的顺序从1开始依次排序,所述图像处理器32中设有图像清晰度检测装置321,所述图像清晰度检测装置321的输入端连接图像采集器31的输出端,所述图像清晰度检测装置32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显微镜2的自动对焦装置和图像处理器32的二次输出端接头,所述数据库42中预存有样本图片,所述显示屏5对每组试样瓶11的残留量进行显示。

工作原理:本发明能够对酶标板表面各部分的残留量进行检测,并通过显示屏5对各部分的残留量进行显示,具有使用方便,检测精确的特点。检测时,通过多组取样装置1,可以对酶标板的不同部分进行取样,通过显微镜2进行放大后经过图像采集处理后被传送到数据对比装置4,通过和数据库42中的样本图片进行比对,并通过显示屏显示洗板机上各部分的残留量以及图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