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层对比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57575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层对比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层对比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地层分层对比是研究地质学的最基本问题,也是油气勘察工作中沉积、储层等工作研究的基础。如果一个地区的地层年代搞不清楚,地层划分对比混乱,会直接影响油气勘探和生产的效果。准确地划分地层和对比,对于认识一个地区的地质发展史、古地理面貌,进而指导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全区域对比主要依赖古生物等资料,而获取古生物等资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给实际分层对比带来很多不便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层对比的方法及装置,以方便快捷的获得区域内地层的精细对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层对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反映研究区地层沉积的露头的地层分层,并根据所述露头的地层分层确定所述研究区的野外标准剖面分层;

获取所述研究区内指定钻井的地层分层以及所述指定钻井的地层分层与所述野外标准剖面分层的地层对比结果;

获取所述研究区内的测井资料,并根据所述测井资料,获取所述研究区内的所述指定钻井和其余各个钻井的地层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研究区内各个钻井的地层对比结果和所述野外标准剖面分层,得到所述研究区内地层对比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层对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标准分层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反映研究区地层沉积的露头的地层分层,并根据所述露头的地层分层确定所述研究区的野外标准剖面分层;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研究区内指定钻井的地层分层以及所述指定钻井的地层分层与所述野外标准剖面分层的地层对比结果;

第一对比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研究区内的测井资料,并根据所述测井资料,获取所述研究区内的所述指定钻井和其余各个钻井的地层对比结果;

第二对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研究区内各个钻井的地层对比结果和所述野外标准剖面分层,得到所述研究区内地层对比结果。

由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首先确定了研究区内指定钻井与露头的野外标准剖面分层之间的对比结果,再根据测井资料,得到了研究区内各个钻井的地层对比结果,从而最终实现了全区的地层精细对比。本申请实施例以研究区内的指定钻井为桥梁,主要依据测井数据实现了全区域的地层对比,可靠性强,且可以大大节约区域地层对比研究的周期和经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实施例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地层对比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野外露头地层分层以及对比结果;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指定钻井与野外标准剖面分层对比结果;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GR曲线对比结果;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沉积旋回曲线对比结果;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研究区部分地层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地层对比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但并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地层对比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该方法可以在不需要过分依赖古生物资料等情况下,用来实现全区域地层精细对比。所述地层对比是指,根据岩性、古生物化石等特征在地层层位上的比较研究,区分不同地区的地层是否在层位上相当,在时间上等时。

步骤S101,获取反映研究区地层沉积的露头的地层分层,并根据所述露头的地层分层确定所述研究区的野外标准剖面分层。

所述研究区可以为待勘探的盆地以及目标区等等。所述露头可以指岩石、矿脉和矿床露出地面的部分。所述反映研究区地层沉积的露头可以指研究区内或研究区周边特定距离以内的,并且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研究区内地层沉积情况的露头。在本实施例中,获取的所述反映研究区地层沉积的露头可以为满足地质剖面沉积序列完整以及可以连续取样等条件的露头,获取的露头数量可以为1~2个。露头的分层可以通过岩性资料、古生物资料、自然伽马点测试资料、同位素资料和微量元素分子资料等获得。优选的,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露头分层可以将露头的岩性资料、古生物资料、自然伽马点测试资料、同位素资料和微量元素分子资料等中的至少两种资料组合起来分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选择的露头数量不止一个时,可以根据露头的古生物资料、同位素资料或微量元素分子资料等实现不同露头之间的地层对比。

步骤S102,获取所述研究区内指定钻井的地层分层以及所述指定钻井的地层分层与所述野外标准剖面分层的地层对比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研究区内的指定钻井可以指研究区内那些测井数据完整且取心完备的钻井,所述指定钻井的数量可以不止一个。指定钻井内的地层分层可以通过该指定钻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同位素资料以及古生物资料等获得。在获得指定钻井的地层分层之后,再将所述指定钻井的地层分层与所述野外标准剖面分层进行地层对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实现指定钻井的地层分层与野外标准剖面分层的地层对比:获取所述指定钻井的地层特定特征和所述露头的地层特定特征,并根据所述指定钻井的地层特定特征和所述露头的地层特定特征,得到所述指定钻井的地层分层与所述野外标准剖面分层的地层对比结果。

上述实施例中,指定钻井内的地层划分已经完成,只需要获取一个特定特征将指定钻井的地层分层与野外标准剖面分层对应上,就实现了两者的地层对比。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定钻井的地层特定特征可以通过该指定钻井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古生物资料或同位素资料得到;所述露头的地层特定特征可以通过所述露头的自然伽马点测试结果、古生物资料或同位素资料得到。具体的,可以获取指定钻井和露头的相同种类的资料(古生物资料或同位素资料等),根据该相同种类的资料,将两者的地层对比上。例如,可以获取指定钻井的古生物资料以及露头的古生物资料,根据所述露头和指定钻井的古生物资料,将所述露头和指定钻井内时间上等时的地层对比上,从而实现两者地层对比。

步骤S103,获取所述研究区内的测井资料,并根据所述测井资料,获取所述研究区内的所述指定钻井和其余各个钻井的地层对比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研究区内的指定钻井和其余各个钻井的地层分层对比可以为根据测井数据将指定钻井的分层与整个研究区内其余各个钻井内地层对比上,获得地层对比结果。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S103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实施:

(1)获取所述研究区内的测井资料,并根据所述测井资料得到所述研究区内各个钻井的沉积旋回分析结果。

(2)根据所述各个钻井的沉积旋回分析结果,获取所述研究区内所述指定钻井和其余各个钻井的地层对比结果。

上述实施例中,测井资料沉积旋回分析的结果既可以用于各个钻将内的地层划分,也可以用于不同钻井之间的地层对比。因此,上述实施例在测井资料的基础上获得的了研究区内的指定钻井和其余各个钻井的地层对比结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S103中用于实现研究区内钻井地层对比的测井资料可以为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即根据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沉积旋回分析结果实现指定钻井与其余钻井地层的对比。

步骤S104,根据所述研究区内各个钻井的地层对比和所述野外标准剖面分层,得到所述研究区的地层分层对比。

在本实施例中,经过上述步骤S102后,研究区内指定钻井与野外标准剖面分层地层实现了对比,S103中又实现了指定钻井与研究区内其余钻井的地层对比,因此在S104中,综合S102以及S103的结果,并结合沉积学等知识,可以将全区域内地层进行对比。

由图1所示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首先确定了研究区内指定钻井与露头的野外标准剖面分层之间的对比结果,再根据测井资料,得到了研究区内各个钻井的地层对比结果,从而最终实现了全区的地层精细对比。本申请实施例以研究区内的指定钻井为桥梁,主要依据测井数据实现了全区域的地层对比,可靠性强,且可以大大节约区域地层对比研究的周期和经费。是

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还可以用于对研究区内某一个地层层系进行精细地层对比,此时S101获得的露头可以为反映需要精细对比的层系沉积情况的露头,再将步骤S102至S104中的对比限于该需要精细对比的层系内,从而最终在该层系内实现精细地层对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各个实施例实施过程中,在S103中进行指定钻井与研究区内其余钻井地层对比之前,还可以获取研究区地震资料,进行井震标定,根据井震标定的结果和所述测井资料的沉积旋回分析的结果,获取所述研究区内的指定钻井和其余各个钻井的地层对比结果。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井震标定的结果,得到所述研究区内各个层系的范围约束。所述各个层系可以为研究区内需要精细对比的层系,所述需要精细对比的层系可以大于等于一个。

根据所述范围约束和所述各个钻井的沉积旋回分析结果,获取所述研究区内所述指定钻井和其余各个钻井的地层对比结果。

具体的,若需要精细对比的仅仅为研究区内某一个层系,则根据井震标定确定该层系的范围约束,并在该范围约束内使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实现精细地层对比。若需要精细对比的地层层系不知一个,则根据井震标定确定各个层系的范围约束,并在各个层系的范围约束的基础上实现精细地层对比。

本实施例中,加上井震标定的约束,可以明确各个层系的范围,提高对比精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需要将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的寒武系龙王庙组的地层进行精细对比和划分,以明确勘探领域和有利储层分布规律,即需要精细对比为研究区内的某一个层系。本实施例中,研究区的精细地层对比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实现。

(1)获取反映龙王庙组地层沉积的露头的地层分层,并根据所述露头的地层分层确定所述龙王庙组地层的野外标准剖面分层。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研究区周边观测点上可以体现龙王庙组层系地层沉积的露头,并且所获取露头满足地质剖面沉积序列完整以及可以连续取样等条件,具体的,本实施例选择了米仓山前的南江沙滩剖面和大巴山前的城口石溪河剖面作为研究对象。由于龙王庙组以白云岩为主,古生物化石提取困难,因此首先根据岩性资料以及碳同位素资料对露头进行地层分层划分,划分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δC13表示碳同位素的衰减曲线。由图2可知,南江沙滩剖面地层厚度较薄,具有3个沉积旋回,含碎屑物质丰富,总体表现为沉积地貌较高、靠近陆源隆起的特点。而城口石溪河剖面沉积厚度大,具有5个沉积旋回,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体现了沉积水体较深,距离物源较远的特点。同时,由图2可知,在碳同位素曲线上可以看到地层顶部具有碳同位素负漂移的明显特征,这一特征被称为ROECE漂移,是寒武系全球可对比的一次碳同位素漂移特征,通过这一特征的识别和对比可以明确,在南江沙滩和城口石溪河剖面中,顶部旋回是等时的,反映出在沉积期城口石溪河剖面下部2个沉积旋回期,南江沙滩剖面处于暴露和未沉积状态。

(2)获取所述研究区内指定钻井的地层分层以及所述指定钻井的地层分层与所述野外标准剖面分层的地层对比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指定钻井为研究区内测井数据完整且取心完备的钻井,具体为,磨溪19井和高石10井。

首先根据磨溪19井和高石10井的自然伽马曲线的旋回分析结果确定钻井内的分层情况。其中,磨溪19井的自然伽马曲线的旋回分析结果表明,其内共有4个沉积旋回;高石10井的自然伽马曲线的旋回分析结果表明,其内共有3个沉积旋回。

再根据碳同位素资料完成磨溪19井、高石10井与野外标准剖面(南江沙滩剖面和城口石溪河剖面)的地层对比,对比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δC13表示碳同位素的衰减曲线,GR表示自然伽马曲线,INPEFA表示自然伽马曲线的旋回分析结果。由图3可知高石梯-磨溪地区缺失底部1-2个沉积旋回,这表明与城口石溪河剖面相比,该区域沉积地貌较高。

通过上述步骤(1)和(2)的研究,实现了野外标准露头多要素地层划分,并与盆地内取心完整且测井数据完备的指定钻井进行了地层对比,明确了盆内钻井地层划分方案,即全区沉积最完整地区存在5个沉积旋回,部分地区存在3-4个沉积旋回,沉积旋回顶部保存完整,底部从沉积区向沉积地貌高部位呈现地层超覆关系。

(3)获取研究区的地震资料以及测井资料,进行井震标定。

在本实施例中,井震标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的地层的界限范围。

(4)获取所述研究区内的测井资料,并在步骤(3)标定结果的约束下,根据所述测井资料,获取所述研究区内的指定钻井和其余各个钻井在龙王庙组地层上的地层分层对比。

利用测井曲线进行沉积旋回对比主要是两种手段:方法1是进行标准层的对比;方法2是利用测井曲线进行沉积旋回的分析。通过方法1进行盆地内钻遇龙王庙组钻井GR曲线分析表明,在盆地内大部分钻井存在着一个高GR段,虽然形态不同,但是基本可以对比,整体上可以将龙王庙组划分为两段进行对比,但是在盆地边缘的利1井则存在多个高GR段,无法确定哪个高GR段可以其它钻井中的进行对比,因此方法1中高GR段的识别仅仅适用于部分地区(如图4所示)。在方法1的基础上,运用方法2进行测井曲线沉积旋回分析,选用的方法是2005年国外出现的频谱属性趋势分析技术(INPEFA),主要是通过对测井曲线频谱分析,提取主成分进行最大熵分析等,实现不同级别沉积旋回的划分,通过变换后的INPEFA曲线表明利1井具有5个沉积旋回,即为完整沉积序列,因此可以实现与其它钻井间的对比。

因此,本实施例选用INPEFA曲线获取所述研究区内的指定钻井和其余各个钻井在龙王庙组地层上的地层分层对比,结果如图5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最终地层划分结果为以高GR段为界,全区可以划分为上、下两段,总体上完整沉积序列具有5个沉积旋回,其中上段2个沉积旋回,下段3个沉积旋回。

(5)根据所述研究区内各个钻井的在龙王庙组地层上的地层对比结果和所述野外标准剖面分层,得到所述研究区的龙王庙组地层对比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经过上述步骤(2)后,研究区内指定钻井与野外标准剖面分层地层在龙王庙组地层上实现了对比,(4)中又实现了指定钻井与研究区内其余钻井在龙王庙组地层上的对比,因此在(5)中,综合(2)以及(4)的结果,并据沉积学等知识,将全区域内的龙王庙组地层进行对比。如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研究区部分地层对比结果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地层对比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一种地层对比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一种地层对比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层对比装置可以包块以下几个模块。

标准分层确定模块701,用于获取反映研究区地层沉积的露头的地层分层,并根据所述露头的地层分层确定所述研究区的野外标准剖面分层。

获取模块702,用于获取所述研究区内指定钻井的地层分层以及所述指定钻井的地层分层与所述野外标准剖面分层的地层对比结果。

第一对比模块703,用于获取所述研究区内的测井资料,并根据所述测井资料,获取所述研究区内的所述指定钻井和其余各个钻井的地层对比结果。

第二对比模块704,用于根据所述研究区内各个钻井的地层对比结果和所述野外标准剖面分层,得到所述研究区内地层对比结果。

由上述本申请装置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首先确定了研究区内指定钻井与露头的野外标准剖面分层之间的对比结果,再根据测井资料,得到了研究区内各个钻井的地层对比结果,从而最终实现了全区的地层精细对比。本申请实施例以研究区内的指定钻井为桥梁,主要依据测井数据实现了全区域的地层对比,可靠性强,且可以大大节约区域地层对比研究的周期和经费。

虽然上文描述的过程流程包括以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当清楚了解,这些过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这些操作可以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软件模块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的不同的部件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