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压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599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型压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现有的传感器使用效果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稳定型压力传感器,使用效果好。

一种稳定型压力传感器,包括壳体、压力板、平衡杆、承重板、多个测量单元、控制器、显示器;

壳体的顶壁上设有安装孔,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测量孔,壳体内放置有流体介质;壳体的内周向表面设有导轨,导轨沿竖直方向设置;

压力板置于壳体内,压力板水平布置,压力板置于流体介质的上方,压力板的下表面与流体介质的表面贴合,压力板与导轨可移动连接,压力板与壳体的内周向表面密封连接;

平衡杆沿竖直方向布置,平衡杆置于安装孔的内侧,平衡杆的第一端置于壳体内并与压力板的上表面连接,平衡杆的第二端置于壳体的外侧;

承重板水平布置,承重板置于壳体的外侧并安装在平衡杆上;

多个测量单元与多个测量孔一一对应设置,测量单元包括连接管、磁铁、两个移动板、两个线圈;连接管沿竖直方向布置,连接管的底端与测量孔连接,连接管的顶端与外界连接;磁铁置于连接管内;两个移动板均置于连接管内,两个移动板分别安装在磁铁的两端,移动板与连接管可移动连接,移动板与连接管密封连接;两个线圈依次套装在连接管上,两个线圈均与控制器连接;

控制器与显示器通讯连接。

优选的,多个测量孔沿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测量单元还包括两个收线机构,两个收线机构与两个线圈一一对应设置,收线机构包括导线、箱体、支撑轴、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手柄;

箱体上设有穿线孔、通孔;

支撑轴置于容腔内,支撑轴与箱体转动连接;

第一导电片安装在支撑轴上;

导线的第一端穿过出线孔与线圈电连接,电缆的中部缠绕在支撑轴上,导线的第二端与第一导电片电连接;

第二导电片转动安装在支撑轴上,第二导电片置于第一导电片的一侧,第二导电片与第一导电片接触,第二导电片与收集箱固定连接,第二导电片与控制器连接;

手柄置于通孔的内侧,手柄的第一端与支撑轴连接,手柄的第二端置于箱体的外侧。

优选的,第一导电片靠近第二导电片的一侧设有成环形布置的第一导轨,第二导电片靠近第一导电片的一侧设有成环形布置的第二导轨,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对应设置;

还包括多个钢珠,多个钢珠均置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多个钢珠沿第一导轨的周向均匀分布,各钢珠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导电接触。

优选的,导线包括导体及依次包裹在导体上的包带层、绝缘层、编织层、屏蔽层、护套层。

优选的,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安装孔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平衡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平衡杆与多个安装孔一一对应布置。

本实用新型中,当对承重板施加压力时,承重板向下移动,通过平衡杆带动压力板向下挤压流体介质,流体介质经过测量孔进入连接管内,进而推动移动板移动,磁铁切割线圈,线圈内形成电流,压力越大,磁铁上升高度越大,两个线圈之间电感差值变化越大,控制器依据上述变化就能够计算出承重板所受到的压力。

承重板受到的压力通过流体介质传动,降低压力波动,提高稳定性,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1: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稳定型压力传感器,包括壳体1、压力板2、平衡杆3、承重板4、多个测量单元、控制器5、显示器6。

壳体1的顶壁上设有安装孔7,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测量孔,壳体1内放置有流体介质;壳体1的内周向表面设有导轨,导轨沿竖直方向设置。

压力板2置于壳体1内,压力板2水平布置,压力板2置于流体介质的上方,压力板2的下表面与流体介质的表面贴合,压力板2与导轨可移动连接,压力板2与壳体1的内周向表面密封连接。

平衡杆3沿竖直方向布置,平衡杆3置于安装孔7的内侧,平衡杆3的第一端置于壳体1内并与压力板2的上表面连接,平衡杆3的第二端置于壳体1的外侧。

承重板4水平布置,承重板4置于壳体1的外侧并安装在平衡杆3上。

多个测量单元与多个测量孔一一对应设置,测量单元包括连接管8、磁铁9、两个移动板10、两个线圈11;连接管8沿竖直方向布置,连接管8的底端与测量孔连接,连接管8的顶端与外界连接;磁铁9置于连接管8内;两个移动板10均置于连接管8内,两个移动板10分别安装在磁铁9的两端,移动板10与连接管8可移动连接,移动板10与连接管8密封连接;两个线圈11依次套装在连接管8上,两个线圈11均与控制器5连接。

控制器5与显示器6通讯连接。

本实施例中,多个测量孔沿壳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通过设置多个测量孔、多个测量单元,测量数据更加全面,测量更加精确。

测量单元还包括两个收线机构,两个收线机构与两个线圈11一一对应设置,收线机构包括导线12、箱体13、支撑轴14、第一导电片15、第二导电片16、手柄17。

箱体13上设有穿线孔、通孔;支撑轴14置于容腔内,支撑轴14与箱体13转动连接。

第一导电片15安装在支撑轴14上;导线12的第一端穿过出线孔与线圈11电连接,电缆的中部缠绕在支撑轴14上,导线12的第二端与第一导电片15电连接。

第二导电片16转动安装在支撑轴14上,第二导电片16置于第一导电片15的一侧,第二导电片16与第一导电片15接触,第二导电片16与收集箱固定连接,第二导电片16与控制器5连接。

手柄17置于通孔的内侧,手柄17的第一端与支撑轴14连接,手柄17的第二端置于箱体13的外侧。

在使用时,待测部件与控制器5之间的距离较大,需要拉扯导线12,让导线12从支撑轴14上释放下来即可;当需要重新缠绕导线12时,利用手柄17带动支撑轴14反向转动,让导线12缠绕在支撑轴14。将导线12收集起来,避免导线12随意摆放,让导线12有序存放,使用效果好。

第一导电片15靠近第二导电片16的一侧设有成环形布置的第一导轨,第二导电片16靠近第一导电片15的一侧设有成环形布置的第二导轨,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对应设置。

收线机构还包括多个钢珠18,多个钢珠18均置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多个钢珠18沿第一导轨的周向均匀分布,各钢珠18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导电接触;第一导电片15和第二导电片16通过钢珠18接触,能够导电,也减小摩擦,第一导电片15能够相对第二导电片16转动,便于导线12的缠绕、释放,使用更加方便;如果导线12直接与控制器5连接,缠绕、释放导线12时,导线12会扭曲,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本实施例中,导线12包括导体及依次包裹在导体上的包带层、绝缘层、编织层、屏蔽层、护套层。

进一步的,安装孔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安装孔7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平衡杆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平衡杆3与多个安装孔7一一对应布置;施力更加平衡,测量更加准确。

当对承重板4施加压力时,承重板4向下移动,通过平衡杆3带动压力板2向下挤压流体介质,流体介质经过测量孔进入连接管8内,进而推动移动板10移动,磁铁9切割线圈11,线圈11内形成电流,压力越大,磁铁9上升高度越大,两个线圈11之间电感差值变化越大,控制器5依据上述变化就能够计算出承重板4所受到的压力。

承重板4受到的压力通过流体介质传动,降低压力波动,提高稳定性,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