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CAN总线模拟量检测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2465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通用型CAN总线模拟量检测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用型CAN总线模拟量检测模块。



背景技术:

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中,CAN总线是近几年常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在汽车行业中,CAN总线设备是很成熟的现场总线。近几年来,在一些自动化控制系统中,CAN总线的应用也越来越广。特别是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中,CAN总线作为工业级的现场总线,因为其稳定性、速率高、开放性等一些优点,被大量应用。在控制系统中,通常对于现场温湿度、环境空气质量、照度、设备压力流量等等数据的采集,需要用到模拟量检测模块,将现场仪表的电压、电阻、电流等信号进行读取,转换成相应的温湿度等数值。在建筑智能化控制应用中,模拟量分成三类:电压型、电流型、电阻型。市面上目前有两种做法对以上模拟量进行采集:1、CAN总线模拟量输入模块,分不同型号,对以上三种模拟量进行采集。电阻型的模块还因为电阻类型不同,通常采用不同型号的模块。2、采用通用输入模块。以上两种方法,目前市场上应用较多。第一种方案:对于一种输入类型来说,使用比较方便,而且成本也较低。但是,对于各种模拟量输入都有的情况下,需要配不同种类的模块,往往点位上比较浪费,总体成本也高。第二种方案:该方案虽然单个模块成本较高一些,但是在一般使用场合,不同种类的模拟量集中在一起时,通用输入模块就显得成本优势明显。但是,现有的CAN总线通用模拟量模块,在使用上不够方便合理。市场上现有通用输入模块,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切换时,需要进行软件配置以及输入端子接线改造。特别是进行输入端并联电阻的做法,在使用中不仅麻烦,还容易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力自动化模拟通道专用调试端子排[申请号:201520411420.9],包括端子排、连接线以及拨码开关,所述端子排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置有并列四个接线端子;所述拨码开关设置在端子排内部,拨码开关设置为八个,一号开关、二号开关、三号开关以及四号开关分别与端子排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四个接线端子串联,所述连接线设置在端子排内部。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的模拟量检测时操作不够便捷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结构复杂,稳定性差,通用性差,模拟量输入种类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通用性强的通用型CAN总线模拟量检测模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通用型CAN总线模拟量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本CAN总线模拟量检测模块包括检测模块本体,所述的检测模块本体上依次设有具有电压模拟量输入端子的电压模拟量输入模块、具有电流模拟量输入端子的电流模拟量输入模块、具有PT100电阻模拟量输入端子的PT100电阻模拟量输入模块以及具有PT1000电阻模拟量输入端子的PT1000电阻模拟量输入模块,所述的检测模块本体内设有具有若干拨码执行机构且能通过切换拨码执行机构启闭使得电压模拟量输入端子、电流模拟量输入端子、PT100电阻模拟量输入端子与PT1000电阻模拟量输入端子中任意一个端子处于导通状态或使得电压模拟量输入端子、电流模拟量输入端子、PT100电阻模拟量输入端子和PT1000电阻模拟量输入端子中任意两个端子之间相互进行切换的拨码开关模块。本方案模块采用4路通用模拟量输入,可接入的模拟量有电压型、电流型和电阻型,包括PT100和PT1000,这样使得本检测模块通用性强,且能通过直接拨码的方式来切换输入类型,操作方便。

在上述的通用型CAN总线模拟量检测模块中,所述的拨码开关模块具有1-16接线引脚以及两个接地引脚,且两个接地引脚中的一个设置在1-8接线引脚和9-16接线引脚之间,剩余一个接地引脚设置在16引脚后侧,且两个接地引脚均接地线。

在上述的通用型CAN总线模拟量检测模块中,所述的电压模拟量输入模块包括电压表,所述的电压表的正极与拨码开关模块的3接线引脚相连,所述的电压表的负极与拨码开关模块的4接线引脚相连。

在上述的通用型CAN总线模拟量检测模块中,所述的电流模拟量输入模块包括电流表,所述的电流表的正极与拨码开关模块的7接线引脚相连,所述的电流表的负极与拨码开关模块的8接线引脚相连。

在上述的通用型CAN总线模拟量检测模块中,所述的PT100电阻模拟量输入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的第一电阻一端分别与拨码开关模块的9接线引脚和11接线引脚并联,另一端分别与拨码开关模块的10接线引脚和12接线引脚并联。

在上述的通用型CAN总线模拟量检测模块中,所述的PT1000电阻模拟量输入模块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的第二电阻一端分别与拨码开关模块的13接线引脚和15接线引脚并联,另一端分别与拨码开关模块的14接线引脚和16接线引脚并联。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通用型CAN总线模拟量检测模块的优点在于:1、相比较单一类型的输入模块,本方案集成了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常规的几种模拟量输入模块,通用性强。在配置模块时,不会造成浪费。单一功能的模拟量输入模块,因为不能适应不同类型的模拟量输入,配置时,即使一种类型只有一个点,也要配置一个模块。特殊情况下,四个不同类型的输入点,集中在一个控制箱的时候,要配四个模拟量输入模块,造成的浪费相当严重。在一般情况一下,也要配2至3种模块,对于一个中大型项目,建设成本大大提高了,如果采用通用输入点,只需按数量配置就可以,不会造成点数的浪费。

2、相比较现有的CAN总线通用输入模块,现有方案虽然能完成通用模块的基本要求,但是问题很多。首先,电压切换成电流类型时,要在接线端子上并联电阻,这种接线方式,对于接线来说是非常麻烦的工作。由于电阻与引线的线型不一样,做线鼻子时,电阻线一般压不紧,电阻很容易松动而接触不良。在长时间使用中,接线可靠性大大降低,同时影响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另外,在不同类型信号切换时,还要通过软件对每个点进行配置。对于没有配置或配置不成功的,用户也不能直观的判断。本方案采用拨码方式,解决了上述外部接线问题以及软件配置的不确定性。对用户来讲,不仅接线方便,而且正常使用过程中的使用判断也十分直观,减少了烦琐配置带来的大量不确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电压模拟量输入模块1、电流模拟量输入模块2、PT100电阻模拟量输入模块3、PT1000电阻模拟量输入模块4、拨码开关模块5、拨码执行机构51、检测模块本体6、电压模拟量输入端子IN1、电流模拟量输入端子IN2、PT100电阻模拟量输入端子IN3、PT1000电阻模拟量输入端子IN4、电压表V、电流表A、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通用型CAN总线模拟量检测模块,包括检测模块本体6,检测模块本体6上依次设有具有电压模拟量输入端子IN1的电压模拟量输入模块1、具有电流模拟量输入端子IN2的电流模拟量输入模块2、具有PT100电阻模拟量输入端子IN3的PT100电阻模拟量输入模块3以及具有PT1000电阻模拟量输入端子IN4的PT1000电阻模拟量输入模块4,检测模块本体6内设有具有若干拨码执行机构51且能通过切换拨码执行机构51启闭使得电压模拟量输入端子IN1、电流模拟量输入端子IN2、PT100电阻模拟量输入端子IN3与PT1000电阻模拟量输入端子IN4中任意一个端子处于导通状态或使得电压模拟量输入端子IN1、电流模拟量输入端子IN2、PT100电阻模拟量输入端子IN3和PT1000电阻模拟量输入端子IN4中任意两个端子之间相互进行切换的拨码开关模块5,本方案模块采用4路通用模拟量输入,可接入的模拟量有电压型、电流型和电阻型,包括PT100和PT1000,这样使得本检测模块通用性强,且能通过直接拨码的方式来切换输入类型,操作方便。

具体地,这里的拨码开关模块5具有1-16接线引脚以及两个接地引脚,且两个接地引脚中的一个设置在1-8接线引脚和9-16接线引脚之间,剩余一个接地引脚设置在16引脚后侧,且两个接地引脚均接地线,其中,这里的电压模拟量输入模块1包括电压表V,电压表V的正极与拨码开关模块5的3接线引脚相连,电压表V的负极与拨码开关模块5的4接线引脚相连,同样地,这里的电流模拟量输入模块2包括电流表A,电流表A的正极与拨码开关模块5的7接线引脚相连,电流表A的负极与拨码开关模块5的8接线引脚相连,进一步地,这里的PT100电阻模拟量输入模块3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一端分别与拨码开关模块5的9接线引脚和11接线引脚并联,另一端分别与拨码开关模块5的10接线引脚和12接线引脚并联,这里的PT1000电阻模拟量输入模块4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一端分别与拨码开关模块5的13接线引脚和15接线引脚并联,另一端分别与拨码开关模块5的14接线引脚和16接线引脚并联。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电压模拟量输入模块1、电流模拟量输入模块2、PT100电阻模拟量输入模块3、PT1000电阻模拟量输入模块4、拨码开关模块5、拨码执行机构51、检测模块本体6、电压模拟量输入端子IN1、电流模拟量输入端子IN2、PT100电阻模拟量输入端子IN3、PT1000电阻模拟量输入端子IN4、电压表V、电流表A、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