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超高频读写功能的电能表数据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5873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超高频读写功能的电能表数据采集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表的数据采集技术,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集成超高频读写功能的电能表数据采集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级供电公司为了加强电能表的管理,一般会在电能表上设置电子铅封,电子铅封的作用一是能够存储电能表的数据信息以备查询,二是如被拆封则可发现对计量器具的改动等窃电行为。目前对电子铅封的信息采集及对其拆封状态的确定,都需要人工借助手持读写器不定时对电子铅封进行实地手持扫描,存在着巡检工作量大,巡检过程难以监测,信息采集及防窃电检测实时性差,判定、处罚等行为滞后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成超高频读写功能的电能表数据采集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超高频读写功能的电能表数据采集器,包括有壳体,特点是,在壳体内设有RFID高频读写模块电路板, RFID高频读写模块电路板上设有散热板,散热板上设有屏蔽罩,在屏蔽罩上通过支撑架安装数据采集模块电路板,其中,

RFID高频读写模块电路板上设有射频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及通信单元,射频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联接,数据处理单元与通信单元联接,通信单元与数据采集模块电路板上的通信单元联接;

数据采集模块电路板上设有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通信单元、主站通信单元,数据采集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联接,数据处理单元分别与通信单元、主站通信单元联接,通信单元与RFID高频读写模块电路板上的通信单元联接。

本实用新型结合RFID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将RFID高频读写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进行合理集成,利用RFID技术的高频读写功能实现远距离传输数据信息,进而能够实现与供电企业的抄表防窃电实时检测系统的远距离数据通信,实时检测和记录电能表信息及拆装等情况,可以极大地提高窃电情况检测与实时记录。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应用面广,获取信息准确及时,节约大量人工检测工作量,实用价值高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数据采集模块电路板和RFID高频读写模块电路板的结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附图图面说明:

1上壳体,2数据采集模块电路板,3支撑架,4屏蔽罩,5散热板,6 RFID高频读写模块电路板,7下壳体,

8电力信息采集系统, 9超高频检测天线,10电能表,11电能表安装箱,12超高频天线馈线,13电能表数据采集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在下壳体7上首先固定安装 RFID高频读写模块电路板6,然后在RFID高频读写模块电路板6上安装散热板5,在散热板5上安装屏蔽罩4,数据采集模块电路板2通过支撑架3固定在屏蔽罩4上,最后安装上壳体1组成数据采集器。所涉及到的电路板均采用高密度多层印制板,所采用的元器件均为工业等级,散热板采用铝质板材,屏蔽罩采用不锈钢或者洋白铜材质,其与数据采集模块电路板的固定方式采用可拆卸式。

参见图2所示,数据采集器中的数据采集模块电路板2上设有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通信单元、主站通信单元,数据采集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联接,数据处理单元分别与通信单元、主站通信单元联接。数据采集单元可以采用RS-485主从半双工通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为主站,所测电能表为从站,主要读取电能表数据;数据处理单元可以采用微控制器、存储器及外围电路组成,主要完成对所采集信息进行数据处理与程序的存储、执行;通信单元及主站通信单元内可以由RS485通信模块、GPRS通信模块、网络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等模块组成,主要进行数据通信。

数据采集器中的RFID高频读写模块电路板6上设有射频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及通信单元,射频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联接,数据处理单元与通信单元联接。射频单元主要包括专业射频处理芯片、电波数据算法芯片等组成,完成信息的传递、接受与编译;数据处理单元包括内部控制单元以及相应的外部电路,主要完成各个模块协作运行和数据处理等;通信单元完成数据通信。

RFID高频读写模块电路板6与数据采集模块电路板2之间通过通信单元进行数据通信。

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结构示例,在用户的电能表安装箱11中安装多个的电能表10,本实用新型的电能表数据采集器13安装在表箱一侧,电能表数据采集器13与电能表10之间通过超高频检测天线9及超高频天线馈线12连接,电能表数据采集器13与供电公司的电力信息采集系统8无线连接实现远距离数据通信。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保护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