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润滑油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4503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润滑油检测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品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润滑油检测仪。



背景技术:

润滑油可以有效的减小设备部件的摩擦和磨损,在机械、汽车以及其他设备中应用广泛。为保证润滑油的品质满足设备的润滑要求,须在润滑油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其多项理化性能进行必要的、综合的检测。

目前,润滑油的检测装置按照检测装置设置地点不同,可分为离线式检测仪和在线式检测仪,而离线式检测仪又可分为非便携式实验室检测仪和便携式现场检测仪。

便携式现场检测仪体积小巧、携带方便、操作简易,可在设备运行现场对润滑油进行实时、有效的检测,及时、定性的评估润滑油品质。但是,现有的便携式润滑油检测仪,多是针对润滑油的某一项理化性能进行单项检测,致使检测结果片面性和局限性较大,无法从不同方面综合检测润滑油的品质,也难以评估所用设备的磨损状态。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便携式润滑油检测仪在结构、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检测全面的便携式润滑油检测仪,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润滑油检测仪,使其全面、快速的实现对润滑油的现场检测,从而克服现有的润滑油检测仪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润滑油检测仪,包括粘度测量单元、水分测量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中空连接管连接设置在其下方的粘度测量单元和水分测量单元,且所述控制单元通过设置在所述中空连接管内部的电源连线和数据传输线与所述粘度测量单元和水分测量单元连接,并用于实现对所述粘度测量单元和水分测量单元的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粘度测量单元采用振动式粘度计。

进一步改进,所述振动式粘度计包括半封闭式隔热外壳、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内部的加热棒、温度传感器和粘度测量碟片。

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外壳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用于供润滑油出入的开口,且所述开口处设有滤网。

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分测量单元包括两块平行排列的极板,所述极板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分测量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两块极板外部的滤网框架。

进一步改进,所述润滑油检测仪还包括与所述粘度测量单元、水分测量单元或控制单元连接的磨损颗粒测量单元,所述磨损颗粒测量单元为永磁体。

进一步改进,所述永磁体的外表面包覆白色的聚四氟乙烯层。

进一步改进,所述磨损颗粒测量单元为葫芦形永磁体。

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中空连接管依次连接所述粘度测量单元、水分测量单元和磨损颗粒测量单元。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控制单元、粘度测量单元、水分测量单元和磨损颗粒测量单元竖向连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待检油品的粘度、水份含量和磨损颗粒的同时检测,实现现场快速、全面的检测得到润滑油的品质以及间接评估该设备的磨损情况。

2、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润滑油检测仪构造简洁、操作简单、功能实用,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润滑油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粘度测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水分测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磨损颗粒测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润滑油检测仪以检测大型机械设备的齿轮箱或油箱中的润滑油为例,对该润滑油的运动粘度、水分含量和磨损颗粒含量三个性能指标进行同时快速检测。其具体结构为如下:

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润滑油检测仪,包括控制单元1、粘度测量单元3、水分测量单元4和磨损颗粒测量单元5。

本实施例中该控制单元1通过中空连接管2连接设置在其下方的粘度测量单元3、水分测量单元4和磨损颗粒测量单元5,且该控制单元1通过设置在该中空连接管2内部的电源连线、数据传输线与该粘度测量单元3和水分测量单元4连接,并用于实现对各检测单元的程序操控以及操纵仪器的测量过程。较优实施例为,该控制单元1通过中空连接管2依次连接该粘度测量单元3、水分测量单元4和磨损颗粒测量单元5,即该控制单元1、粘度测量单元3、水分测量单元4和磨损颗粒测量单元5从上到下竖向排列,构造简单,携带方便。

参照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该粘度测量单元3采用振动式粘度计。该振动式粘度计包括半封闭式隔热外壳31、设置在该隔热外壳31内部的加热棒32、温度传感器33和粘度测量碟片34。且本实施例中该隔热外壳31的上部和下部,如侧壁上部和壳体底部,分别设有用于供润滑油出入的开口,且该开口处均设有滤网35,用于防止大颗粒进入到该检测单元中。

该粘度测量单元3的检测原理为:由于要测定40℃的润滑油粘度,所以需要将该粘度测量碟片34设置在该半封闭式隔热外壳31中,且该隔热外壳31内部设有加热棒32和温度传感器33,以确保检测时该隔热外壳31中待检油品恒定在40℃。再利用粘度测量碟片34在一定振幅和频率下共振时,待检油品中粘度测量碟片34需要的驱动电流与粘性液体摩擦阻力的正比特性来测量待检油品的动力粘度;并利用待检油品流经该粘度测量碟片34时,介质质量改变引起的谐振频率变化,测量待检油品的密度;进而通过测得的待检油品的动力粘度和密度值,计算待检油品得到在所测温度下的运动粘度。

参照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水分测量单元4包括滤网框架42和设置在其中的两块平行排列的极板41,该极板41与该控制单元1中的稳压电源连接。该水分含量测量单元的测定原理为:该水分含量测量单元相当于一个电容式传感器,其利用水与油介电常数差别较大的特性,把两个面积、间距一定的极板41,即平板电容器放入待检油品中,这样两个极板41之间充满了待检油品,此时待检油品便成为了此电容器的介质。因为水与油的介电常数差异,当待检油品中的水分含量不同时,平板电容器的电容也不同,这样当电容器的工作电源电压恒定时,可以通过检测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来反映介质介电常数的变化,从而间接测出待检油品中的水分含量。

本实施例设置滤网框架42的作用是,一是利于该水分测量单元4通过中空连接管2与设置在其上下的粘度测量单元3和磨损颗粒测量单元4相互连接,二是防止待检油品中的大粒径颗粒进入到两个极板41之间或吸附到极板41表面。

参照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该磨损颗粒测量单元5为永磁体51,较优为葫芦形永磁体,设置于该检测仪的最下端。且该永磁体51的外表面包覆一层白色的聚四氟乙烯层52。

该磨损颗粒测量单元5的检测原理为:利用永磁体可以吸附润滑油中含有的从摩擦副表面磨损的磁性颗粒,如铁颗粒、铁合金颗粒等的特性,若检测完成后该永磁体51表面吸附有大颗粒,表明该待检油品中含有磨损颗粒,并通过吸附颗粒的多少,可间接得知该设备运行的状态是否正常。

还有该永磁体51外表面的白色聚四氟乙烯层52的作用是:该聚四氟乙烯层耐酸碱性、耐油性均较强,可避免润滑油的腐蚀;还有当磨损颗粒吸附在白色包覆层表面后,因颗粒的形态、颜色和聚四氟乙烯层的形态、颜色反差较大,通过肉眼即可明显辨识出磨损颗粒的存在,方便结果的判断。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润滑油检测仪的检测方法如下:

(1)操作人员将该润滑油检测仪通过齿轮箱或油箱的上部端口缓缓伸入到润滑油中,当葫芦形永磁体接触到或即将接触到齿轮箱或油箱底部时,开启控制单元;

(2)控制单元控制该粘度测量单元先升温,当温度达到并恒温在40℃时,开启运动粘度和水分含量的测量,同时磨损颗粒会吸附在葫芦形永磁体表面;

(3)测量完毕后,关闭控制单元,将仪器缓缓提出,待各检测单元表面润滑油沥干后,通过肉眼观察葫芦形永磁体表面是否有磨损颗粒,从而推断设备的磨损情况。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润滑油检测仪通过将粘度测量单元、水分测量单元和磨损颗粒测量单元竖向连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待检油品的粘度、水份含量和磨损颗粒的同时检测,克服了现有检测仪检测结果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为现场快速、及时检测润滑油的品质及评估设备磨损情况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和方法。且本申请的各检测单元在满足仪器检测能力的基础上,尽量缩减体积,以增强其便携性,同时也可以更方便现场操作。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润滑油检测仪构造简洁、操作简单、功能实用,利于推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