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化硅热电偶保护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1029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氮化硅热电偶保护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电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氮化硅热电偶保护管。



背景技术:

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仪表中常用的测温元件,它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各种热电偶的外形常因需要而极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通常由热电极、绝缘套保护管和接线盒等主要部分组成,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及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

传统的热电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保护管套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一旦保护套出现破坏的时候,炉内的有害气体会从保护管套和测温元件之间泄漏,不仅仅污染了环境,还对人体带来极大的危害,传统的热电偶导热效率低下,容易出现测量结果不准确,热响应延时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化硅热电偶保护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热电偶保护管发生化学反应而破坏造成的热电偶导热效率低下,测量结构不准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氮化硅热电偶保护管,包括氧化镁粉层,所述氧化镁粉层的内腔贯穿设置有热电偶,所述热电偶的顶部贯穿氧化镁粉层的顶部并延伸至氧化镁粉层的外部,所述热电偶的底部与氧化镁粉层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氧化镁粉层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氮化硅层,所述第一氮化硅层的外壁设置有铝液管,所述铝液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氮化硅层,所述铝液管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氮化硅层和第二氮化硅层之间开设有预留室,所述第二氮化硅层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氮化硼粉末层。

优选的,所述热电偶的外壁与氧化镁粉层的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氮化硼粉末层外壁的顶部套设有安装螺纹。

优选的,所述氮化硼粉末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粗糙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氮化硅热电偶保护管,通过对氮化硼粉末层和氧化镁粉层的使用,避免了现有热电偶与保护套之间存在空气导致热电偶导热效率低下的现象,提高了导热速率,达到了缩减导热时间和检测准确的效果,通过对第一氮化硅层和第二氮化硅层的使用,在预留室的配和使用下,当第二氮化硅层在恶劣的环境中出现损坏时,第一氮化硅层正常保护热电偶工作,当第二氮化硅层出现损坏时,铝液管在高温下融化流入预留区将预留区堵死,避免了内部有害气体出现泄漏的现象,达到了保障了操作者的使用安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氧化镁粉层、2热电偶、3第一氮化硅层、4铝液管、5第二氮化硅层、6预留室、7碳化硼粉末层、8安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氮化硅热电偶保护管,包括氧化镁粉层1,氧化镁粉层1的内腔贯穿设置有热电偶2,热电偶2的顶部贯穿氧化镁粉层1的顶部并延伸至氧化镁粉层1的外部,热电偶2的底部与氧化镁粉层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热电偶2的外壁与氧化镁粉层1的内壁接触,氧化镁粉层1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氮化硅层3,氮化硅层的常温强度高,在1200-1400℃高温下,几乎保持与常温相同时间的强度和硬度,随着使用气氛的不同,最高安全使用温度可达到1650-1750℃,热膨胀系数小,相比碳化硅等制品热导率高,不易产生热应力,具有良好热震稳定性,使用寿命长,第一氮化硅层3的外壁设置有铝液管4,铝液管4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氮化硅层5,铝液管4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氮化硅层3和第二氮化硅层5之间开设有预留室6,通过对第一氮化硅层3和第二氮化硅层5的使用,在预留室6的配和使用下,当第二氮化硅层5在恶劣的环境中出现损坏时,第一氮化硅层3正常保护热电偶2工作,当第二氮化硅层5出现损坏时,铝液管4在高温下融化流入预留区6将预留区6堵死,避免了内部有害气体出现泄漏的现象,达到了保障了操作者的使用安全效果,第二氮化硅层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氮化硼粉末层7,氮化硼粉末层7的外表面设置有粗糙层,使用粗糙层容许发生一定的形变与撞击,延长了设备的耐用性,通过对氮化硼粉末层7和氧化镁粉层1的使用,避免了现有热电偶2保护套之间存在空气导致热电偶2导热效率低下的现象,提高了导热速率,达到了缩减导热时间和检测准确的效果,氮化硼粉末层7外壁的顶部套设有安装螺纹8。

工作原理:使用时,当第二氮化硅层5出现损坏的时候,铝液管4在高温的情况下融化,融化后的铝液在外流的时候温度降低,最终形成固体将预留区6填充,避免了气体泄漏,此时第一氮化硅层3继续工作,保护内部的热电偶2正常的工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