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量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1595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容量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测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容量筒。



背景技术:

集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的路用材料。测定集料的堆积密度及空隙率是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集料的堆积密度包括振实密度和捣实密度。测定集料振实密度的过程中,需要在筒底垫放一根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而且第二次颠实时筒底所垫圆钢筋的方向与第一次所所垫圆钢筋的方向垂直,即保证两次颠实的方向相互垂直。我们在试验中发现,而现今规范中采用的容量筒,难以保证平稳的颠实,且难以保证两次颠实的方向相互垂直,影响测定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容量筒,其目的旨在解决现有容量筒在测量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操作中,测定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容量筒,所述容量筒包括:筒体,设置有容纳空间,并且所述筒体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筒体底部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互垂直;手把,所述手把固定于所述筒体。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是由位于所述筒体底部的侧壁上的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组成;所述第二凹槽是由位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的第三凹陷和第四凹陷组成;所述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连成的直线垂直于所述第三凹陷和第四凹陷连成的直线。

其中,所述第一凹陷、第二凹陷、第三凹陷和第四凹陷的形状均为弧形。

其中,所述手把包括第一插杆、第二插杆和连杆;所述连杆分别与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筒体卡接固定。

其中,所述手把还包括第一固定球、第二固定球、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插杆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球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球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插杆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并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球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球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容纳槽;所述筒体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侧壁设置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插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固定槽;在所述第一插杆插入所述第一插槽时,所述第一固定球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部分卡入所述第一固定槽内,在所述第二插杆插入所述第二插槽时,所述第二固定球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部分卡入所述第二固定槽内。

其中,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成对设置,并且所述筒体设置有多对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

其中,所述手把的数量为两个。

其中,两个所述手把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筒体底部面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表面设置弧形槽。

其中,所述筒体的内壁设置第一刻度和第二刻度;所述第一刻度位于所述筒体高度的三分之一处,所述第二刻度位于所述筒体高度的三分之二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在测量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操作中,通过容量筒筒体底部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用于垫放钢筋,保证实验过程中,对集料进行平稳地颠实,测定结果更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容量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容量筒中的手把与筒体的卡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容量筒处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容量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容量筒10包括筒体11、手把12,筒体11设置有容纳空间(图未示),筒体11的顶部设置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开口,试验用集料即装入此容纳空间里。筒体11底部远离容纳空间的一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其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互垂直,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分别用于盛放试验用的钢筋,在测定集料振实密度的过程中,需要在筒底垫放一根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而且第二次颠实时筒底所垫圆钢筋的方向与第一次所垫圆钢筋的方向垂直,即保证两次颠实的方向相互垂直。在交替颠击过程中,通过将两次颠实时的所垫圆钢筋分别置于第一凹槽内和第二凹槽内,能使颠实过程更加平稳,容量筒10不容易在颠实的过程中翻到。手把12固定于筒体11的两侧,通过手把12将筒体11按住进行颠击,颠实的过程中更容易施力,方便实验人员操作。

请再次参阅图1,第一凹槽由位于筒体11底部的侧壁上的第一凹陷111A和第二凹陷111B组成;第二凹槽112由位于筒体11底部的侧壁上的第三凹陷112A和第四凹陷112B组成。第一凹陷111A和第二凹陷111B组成用于盛放第一次颠实时的所垫圆钢筋,第三凹陷112A和第四凹陷112B用于盛放第二次颠实时的所垫圆钢筋。其中,第一凹陷111A、第二凹陷111B、第三凹陷112A和第四凹陷112B沿筒体11底部的侧壁深度小于实验所垫圆钢筋的直径,以保证所垫圆钢筋置于所述凹陷时有突起的部分,达到实验颠实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陷111A、第二凹陷111B、第三凹陷112A和第四凹陷112B的形状为弧形,设置弧形形状,能使所垫圆钢筋置于所述凹陷时,有尽可能大的接触面积,达到颠实过程更加平稳,容量筒不易在颠实过程中翻倒。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所垫圆钢筋置于所述凹陷时的平稳,在进行量筒11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在所述凹陷处表面设置防滑层,通过增大所述凹陷与所垫圆钢筋接触面的摩擦力,能使颠实过程更加平稳。还可将所述凹陷沿筒体底部的径向方向进行延伸,以加宽凹陷部和圆钢筋的接触面积,具体地延伸宽度可根据实际所垫圆钢筋的直径进行设计。

请再次参阅图1,手把12包括第一插杆121、第二插杆122和连杆123。连杆123分别与第一插杆121和第二插杆122的一端固定;第一插杆121和第二插杆122的另一端分别与筒体11卡接固定。在一些实务场景中,为了减少量筒占用空间,实验人员还可以将量筒的把手进行拆卸。实验过程中,为了方便提起把手,连杆123的表面可铺设与人体手指轮廓线相互嵌合的轮廓部。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实验过程中按住量筒的稳定性,还可以在连杆123的表面铺设摩擦面,以增加实验人员按住量筒时,用户和连杆123之间的摩擦力。

请参阅图2,图2为手把12与筒体11的卡接结构示意图,手把12还包括第一固定球125、第二固定球(图未示)、第一弹性件124和第二弹性件(图未示);具体地,第一插杆121设置有第一容纳槽126,第一弹性件124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容纳槽126内,并且另一端与第一固定球125连接,第一固定球部分凸出于第一容纳槽126;筒体11设置有第一插槽113和第二插槽(图未示),第一插槽113的侧壁设置第一固定槽(图未示),第二插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固定槽(图未示);在第一插杆121插入第一插槽113时,第一固定球125部分凸出于第一容纳槽126的部分卡入第一固定槽内。当需要将手把12拆卸时,实验人员可以通过拨动第一弹性件124,使固定球125伸缩,拆卸手把12,采用卡接固定的方式,拆卸方便,便于维护。

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第一插槽113和第二插槽成对设置在手把12上,并且第二插杆122与第二固定槽的连接方式同第一插杆121与第一固定槽的连接方式,在次不再赘述。筒体11设置有多对第一插槽113和第二插槽,具体的设置位置可根据筒体11的凹陷位置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手把的数量为2个,且两个把手相对设置。筒体11可设置有两对第一插槽113和第二插槽,也可设置更多成对卡槽。可选地,当设置四对第一插槽113和第二插槽时,四对第一插槽113和第二插槽均布在筒体11的侧壁上,且四对插槽两两相对设置。在进行第一次颠实时,两个手把可相对固定在与第一凹陷111A、第二凹陷111B靠近的两端,通过手把按住容量筒,来实现第一次颠实过程的平稳。在进行第二次颠实时,可将两个手把拆卸后,再相对固定在与第三凹陷112A、第四凹陷112B靠近的两端,再次通过手把按住容量筒,来实现第二次颠实过程的平稳。由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手把可拆卸,节约了实验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1底部面向容纳空间的一表面设置弧形槽(图未示)。设置弧形槽,一方面,其能够节省设计筒体11的材料,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其能够提高容量筒10立放时的稳定性。实验人员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自行设计弧形槽的宽度。

请参阅图3,筒体11内设置有第一刻度13和第二刻度14;第一刻度13位于筒体11高度的三分之一处,第二刻度14位于筒体11高度的三分之二处。在测定集料试样堆积密度时,需将试样分三层装入容量筒10中,每层的装入量,即为容量筒10体积的三分之一,在筒体11内设置第一刻度13和第二刻度14,能准确的掌控每层装入的集料试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筒体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用于垫放钢筋,让集料在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操作过程中实现对集料进行平稳地颠实,测定结果更准确。同时,筒体内设置有刻度线能准确的掌控每次颠实或捣实时每层装入的集料试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