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出线负荷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0893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低压出线负荷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压出线负荷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低压台区负荷监测是日常配电网运行维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进行低压台区负荷监测,可以了解台区负荷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判断台区运行的健康程度,并进行动态调整管理。

目前,通过配电变压器负荷监测装置对配电变压器的实时总负荷进行监测并上传后台服务器,供给运维人员随时进行查询。然而,现有的配网低压台区监测装置都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下端总出线上,仅仅可以监测一台变压器的总负荷情况,无法监测到配电变压器下各个低压出线的负荷监测情况,监测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监测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低压出线负荷监测系统。

一种低压出线负荷监测系统,包括:

安装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出线上的全信息采集装置,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包括分压电阻、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一AD转换装置、第二AD转换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所述分压电阻通过第一AD转换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通过第二AD转换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相连接;

电压互感器,所述电压互感器的A相输入端、B相输入端和C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低压出线上的负荷电路的A相馈线、B相馈线和C相馈线对应连接,所述电压互感器的A相输出端、B相输出端和C相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多选一开关与所述分压电阻相连接;

第二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低压出线上的负荷电路的A相馈线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多选一开关与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第三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低压出线上的负荷电路的C相馈线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多选一开关与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上述低压出线负荷监测系统,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出线上安装全信息采集装置,采用电压互感器采集低压出线上的负荷电路的A相馈线、B相馈线和C相馈线的电压,采用电流传感器采集监测点的A相馈线和C相馈线的电流,采集的电压和电流发送至全信息采集装置,电压经分压电阻进行衰减,电流经第一电流互感器进行衰减后,分别通过对应的AD转换装置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输出至数据处理装置,由数据处理装置输出各相出线的负荷信息,能够实时对配电变压器的各个低压出线的负荷进行监测,监测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低压出线负荷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实施例的低压出线负荷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低压出线负荷监测系统可包括:

安装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出线上的全信息采集装置10,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包括分压电阻101、第一电流互感器102、第一AD转换装置103、第二AD转换装置104和数据处理装置105,所述分压电阻101通过第一AD转换装置103与数据处理装置105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102通过第二AD转换装置104与数据处理装置105相连接;

电压互感器20,所述电压互感器20的A相输入端、B相输入端和C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低压出线上的负荷电路30的A相馈线、B相馈线和C相馈线对应连接,所述电压互感器20的A相输出端、B相输出端和C相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多选一开关40与所述分压电阻101相连接;

第二电流互感器50,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50的输入端与所述低压出线上的负荷电路30的A相馈线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50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多选一开关60与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102的输入端相连接;

第三电流互感器70,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器70的输入端与所述低压出线上的负荷电路30的C相馈线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器70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多选一开关60与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102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电压互感器20采集所述低压出线上的负荷电路30的A相馈线、B相馈线和C相馈线的电压,将采集的电压输出至所述分压电阻101,所述分压电阻101对所述电压进行衰减后输出至第一AD转换装置103,所述第一AD转换装置103对经衰减的电压进行AD转换后输出至数据处理单元;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50和第三电流互感器70分别采集所述低压出线上的负荷电路30的A相馈线和C相馈线的电流,将采集的电流输出至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102进行衰减后输出至第二AD转换装置104,所述第二AD转换装置104对经衰减的电流进行AD转换后输出至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接收AD转换后的电压和AD转换后的电流,并输出所述低压出线的负荷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可设置成110×75×120MM的尺寸。

为了实现各终端的联网以及电量数据的上传,可以在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中设置用于上传数据的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的输入端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105相连接,所述通信接口的输出端与电网控制中心的主机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RJ45或RS485通信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通信口。

为了对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中的数据进行存储,还可以在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中设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105相连接。所述存储器可采用大容量存储器,优选地,所述大容量存储器的容量应当可保留三个月的数据,以便技术人员能够调用历史数据进行查看,方便技术人员将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能够正常工作,还可以在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中设置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105相连接,用于对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中的数据处理装置105以及其他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为了便于安装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可以在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的背面安装U型导轨,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可通过所述U型导轨安装在所述低压出线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型导轨的尺寸可以是35*7mm。通过采用U型导轨,使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的安装十分简便。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U型导轨安装后,将所述U型导轨固定在低压出线上,防止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掉落。

为了使技术人员更加直观地观察到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的工作状态,可以在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中设置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可以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105相连接,在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工作时,所述指示灯亮,在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不工作时,所述指示灯熄灭。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105可以根据电压互感器20采集的电压和第二电流互感器50、第三电流互感器70采集的电流,计算配电变压器的低压出线的相电压有效值;相基波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基波电流有效值;正、反向有功功率及三相总有功功率;正、反向基波有功功率及三相基波总有功功率;正、反向无功功率及三相总无功功率;正、反向基波无功功率及三相基波总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及三相总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及三相总功率因数;频率;输入有功电度和输出有功电度;基波输入有功电度和基波输出有功电度;感性无功电度和容性无功电度;基波感性无功电度和基波容性等参数。计算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计算方式,无需对软件进行改进,特此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负荷监测系统,可包括:

安装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出线上的全信息采集装置10,所述全信息采集装置10包括分压电阻101、第一电流互感器102、第一AD转换装置103、第二AD转换装置104和数据处理装置105,所述分压电阻101通过第一AD转换装置103与数据处理装置105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102通过第二AD转换装置104与数据处理装置105相连接;

电压互感器20,所述电压互感器20的A相输入端、B相输入端、C相输入端和中性点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低压出线上的负荷电路30的A相馈线、B相馈线、C相馈线和中性线对应连接,所述电压互感器20的A相输出端、B相输出端、C相输出端和中性点电压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多选一开关40与所述分压电阻101相连接;

第二电流互感器50,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50的输入端与所述低压出线上的负荷电路30的A相馈线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50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多选一开关60与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102的输入端相连接;

第三电流互感器70,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器70的输入端与所述低压出线上的负荷电路30的C相馈线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器70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多选一开关60与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102的输入端相连接;

第四电流互感器80,所述第四电流互感器80的输入端与所述低压出线上的负荷电路30的B相出线相连接,所述第四电流互感器80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多选一开关60与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102的输入端相连接。

本实施例的负荷监测系统的其他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负荷监测系统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低压出线负荷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对配电变压器的各个低压出线的负荷进行监测,监测效果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