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物料滴加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9837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物料滴加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物料滴加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还原反应需要还原的氛围中进行高温反应,还原炉能为这种反应提供了较好的反应条件,还原炉有金属镁还原炉和氢气还原炉等,金属镁还原炉一般以燃煤为主;氢气还原炉就是在氢气的氛围中进行的还原反应,一般实验室用还原炉进行的还原反应多是为氢气还原炉,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具有氧化性,所以还原炉原理为通过添加保护气的方法使得炉内环境与炉外隔绝,保证还原反应发生。现有的反应炉都是直接一次性将反应物直接添加到炉内然后开启加热还原,有时过多的物料会导致还原不均衡的问题,且实验的准确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液体物料滴加实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体物料滴加实验装置,包括气瓶和底座,所述气瓶位于底座的一侧,所述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侧设有固定杆,且支撑杆上设有多个与固定杆对应的穿孔,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内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设有平台,所述平台上方设有锥形瓶,所述锥形瓶的瓶口处套接有塞子,所述锥形瓶的底部一侧连通有滴液管,所述滴液管上靠近锥形瓶一侧设有第二阀门,所述滴液管远离锥形瓶的一端连通有还原炉,所述滴液管上且位于第二阀门和还原炉之间设有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内壁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下端设有转盘,且转换装置的内壁一侧设有与转盘对应的环形卡槽,所述转盘一侧啮合连接有侧齿轮,所述侧齿轮位于转换装置侧壁内,且转换装置侧壁内设有与侧齿轮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侧齿轮远离转盘的一端设有摇杆,且摇杆穿过转换装置的内壁向外延伸,所述气瓶上端一侧连接有导气管,且导气管一侧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导气管远离气瓶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远离第一阀门的一端穿过塞子并向锥形瓶内延伸,所述第二导气管远离第一阀门的一端与滴液管的一侧连通。

优选地,所述挡板上设有滴液口,且滴液口的内径为10-25mm。

优选地,所述转盘上设有-个进液口,且每个进液口成环形分布,每个所述进液口的内径分别为5mm、10mm、15mm和20mm。

优选地,所述摇杆位于转换装置内壁一端环绕设有密封垫圈。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上设有3-6个与固定杆对应的穿孔,且每个穿孔等距离垂直分布在支撑杆上。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调节支撑杆上的固定杆到一定的高度,同时拧紧螺栓,再将锥形瓶放在平台上,同时将穿插有第一导气管的塞子安装在锥形瓶的瓶口处,同时锥形瓶的底部一侧连通有滴液管,且滴液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可以控制液体的流动,而滴液管上另一处连通有第二导气管,且第二导气管与导气管连通,而导气管上设置的第一阀门能够控制保护气体的流量大小,液体物料从滴液管中进入转换装置,同时用手摇动摇杆,使得侧齿轮带动转盘旋转,从而使得转盘上的进液口对准挡板上的滴液口,可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调节不同内径的进液口,从而实现液体的精确滴定,进而分批次且可控制的进行还原反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滴定效果好,且增加了实验的准确性,该装置使用便捷巧妙,适宜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体物料滴加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体物料滴加实验装置的转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瓶;2、还原炉;3、锥形瓶;4、导气管;5、第一阀门;6、滴液管;7、第二阀门;8、塞子;9、转换装置;10、支撑杆;11、底座;12、平台;13、固定杆;14、螺栓;15、挡板;16、转盘;17、侧齿轮;18、摇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液体物料滴加实验装置,包括气瓶1和底座11,气瓶1位于底座11的一侧,底座11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0,支撑杆10一侧设有固定杆13,且支撑杆10上设有多个与固定杆13对应的穿孔,,固定杆13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内螺纹连接有螺栓14,固定杆13的另一端设有平台12,平台12上方设有锥形瓶3,锥形瓶3的瓶口处套接有塞子8,锥形瓶3的底部一侧连通有滴液管6,滴液管6上靠近锥形瓶3一侧设有第二阀门7,滴液管6远离锥形瓶3的一端连通有还原炉2,滴液管6上且位于第二阀门7和还原炉2之间设有转换装置9,转换装置9内壁设有挡板15,挡板15下端设有转盘16,且转换装置9的内壁一侧设有与转盘16对应的环形卡槽,转盘16一侧啮合连接有侧齿轮17,侧齿轮17位于转换装置9侧壁内,且转换装置9侧壁内设有与侧齿轮17对应的第二凹槽,侧齿轮17远离转盘16的一端设有摇杆18,且摇杆18穿过转换装置9的内壁向外延伸,气瓶1上端一侧连接有导气管4,且导气管4一侧设有第一阀门5,导气管4远离气瓶1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第一导气管远离第一阀门5的一端穿过塞子8并向锥形瓶3内延伸,第二导气管远离第一阀门5的一端与滴液管6的一侧连通。

具体的,挡板15上设有滴液口,且滴液口的内径为10-25mm,液体物料通过滴液口可以进入反应炉2内。

具体的,转盘16上设有2-5个进液口,且每个进液口成环形分布,每个进液口的内径分别为5mm、10mm、15mm和20mm,进液口的内径小于滴液口的内径,根据实验的不同来调节不同内径的进液口,从而实现流量的控制。

具体的,摇杆18位于转换装置9内壁一端环绕设有密封垫圈,密封性更好,使得液体物料不能外溢,影响实验。

具体的,支撑杆10上设有3-6个与固定杆13对应的穿孔,且每个穿孔等距离垂直分布在支撑杆10上,通过将固定杆13穿插在支撑杆10上的穿孔内,实现锥形瓶3所需的不同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底座11放平,并调节支撑杆10上的固定杆13到一定的高度,同时拧紧螺栓14,再将锥形瓶3放在平台12上,同时将穿插有第一导气管的塞子8安装在锥形瓶3的瓶口处,同时锥形瓶3的底部一侧连通有滴液管6,且滴液管6上设置有第二阀门7,可以控制液体的流动,而滴液管6上另一处连通有第二导气管,且第二导气管与导气管4连通,而导气管4上设置的第一阀门5能够控制保护气体的流量大小,液体物料从滴液管6中进入转换装置9,同时用手摇动摇杆18,使得侧齿轮17带动转盘16旋转,从而使得转盘16上的进液口对准挡板15上的滴液口,可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调节不同内径的进液口,从而实现液体的精确滴定,进而分批次且可控制的进行还原反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