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电度表表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5130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度表表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电度表表箱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用电检测装置,电度表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在电度表安装过程中,一般通过电度表表箱将多个电度表集中安装于一起。

现有技术中存在形式各样的电度表表箱结构;然而,对于现有的电度表表箱结构而言,其普遍存在设计不合理、接电不方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电度表表箱结构,该新式电度表表箱结构设计新颖、接电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式电度表表箱结构,包括有表箱箱体,表箱箱体的内部成型有表箱腔室,表箱箱体包括有左侧板、右侧板、上顶板、下底板以及后侧板,上顶板的左端边缘部与左侧板的上端边缘部连接,上顶板的右端边缘部与右侧板的上端边缘部连接,下底板的左端边缘部与左侧板的下端边缘部连接,下底板的右端边缘部与右侧板的下端边缘部连接,左侧板、右侧板、上顶板、下底板的后端边缘部分别与后侧板相应侧的边缘部连接;

表箱腔室通过内部隔板分隔成第一接电腔室、第二接电腔室以及电度表安装腔室,电度表安装腔室位于第一接电腔室的左端侧,第二接电腔室位于第一接电腔室、电度表安装腔室的下端侧,第一接电腔室的前端开口处可相对开合地装设有第一箱门,第二接电腔室的前端开口处可相对开合地装设有第二箱门,电度表安装腔室的前端开口处可相对开合地装设有第三箱门,第三箱门开设有至少两个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布的透视孔,各透视孔分别配装有有机玻璃板。

其中,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上顶板、所述下底板以及所述后侧板分别为金属板。

其中,所述第一箱门、所述第二箱门、所述第三箱门分别为金属箱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式电度表表箱结构,其表箱箱体内部成型表箱腔室,表箱箱体包括左侧板、右侧板、上顶板、下底板以及后侧板,表箱腔室通过内部隔板分隔成第一接电腔室、第二接电腔室以及电度表安装腔室,电度表安装腔室位于第一接电腔室的左端侧,第二接电腔室位于第一接电腔室、电度表安装腔室的下端侧,第一接电腔室的前端开口处可相对开合地装设有第一箱门,第二接电腔室的前端开口处可相对开合地装设有第二箱门,电度表安装腔室的前端开口处可相对开合地装设有第三箱门,第三箱门开设有至少两个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布的透视孔,各透视孔分别配装有有机玻璃板。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接电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包括有:

1——表箱箱体 21——左侧板

22——右侧板 23——上顶板

24——下底板 31——第一箱门

32——第二箱门 33——第三箱门

331——透视孔 4——有机玻璃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式电度表表箱结构,包括有表箱箱体1,表箱箱体1的内部成型有表箱腔室,表箱箱体1包括有左侧板21、右侧板22、上顶板23、下底板24以及后侧板,上顶板23的左端边缘部与左侧板21的上端边缘部连接,上顶板23的右端边缘部与右侧板22的上端边缘部连接,下底板24的左端边缘部与左侧板21的下端边缘部连接,下底板24的右端边缘部与右侧板22的下端边缘部连接,左侧板21、右侧板22、上顶板23、下底板24的后端边缘部分别与后侧板相应侧的边缘部连接。

进一步的,表箱腔室通过内部隔板分隔成第一接电腔室、第二接电腔室以及电度表安装腔室,电度表安装腔室位于第一接电腔室的左端侧,第二接电腔室位于第一接电腔室、电度表安装腔室的下端侧,第一接电腔室的前端开口处可相对开合地装设有第一箱门31,第二接电腔室的前端开口处可相对开合地装设有第二箱门32,电度表安装腔室的前端开口处可相对开合地装设有第三箱门33,第三箱门33开设有至少两个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布的透视孔331,各透视孔331分别配装有有机玻璃板4。

需进一步指出,左侧板21、右侧板22、上顶板23、下底板24以及后侧板分别为金属板,第一箱门31、第二箱门32、第三箱门33分别为金属箱门。

需进一步指出,电度表安装于电度表安装腔室内,且各电度表的显示屏分别对中相应的有机玻璃板4,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透过有机玻璃板4对电度表进行读数。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表箱腔室通过内部隔板分隔成第一接电腔室、第二接电腔室以及电度表安装腔室,第一接电腔室、第二接电腔室分别用于接电安装。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接电方便的优点。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