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探伤机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8961阅读:833来源:国知局
X射线探伤机发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X射线无损检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X射线探伤机发生器。



背景技术:

X射线探伤机它是一种先进的无损检测设备,广泛适用于机械制造、石油、化工、轻纺、航空、锅炉、压力容器、冶金、造船、国防工业等部门,尤其适用于野外现场及高空作业。X射线探伤机主要是由高压管头、控制器及低压连线组成,其中,高压管头是由内置于密封金属管筒内的陶瓷X射线管及高压变压器构成,金属管筒被抽成真空并填充有SF6气体以保持绝缘,在金属管筒的尾端设有散热片及换热扇,X射线管通电后可发射热电子,用几万伏至几十万伏的高压加速电子,电子束轰击靶极,X射线从靶极发出。

公开号为CN20258309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的X射线探伤机,它包括机壳,机壳内一端安装有变压器,另一端安装有X射线管阳极棒,阳极棒的尾端伸出机壳与一散热器连接,散热器的上端安装有轴流风扇,轴流风扇的下方散热器的外部罩有风扇罩,风扇罩的上端及机壳的下端安装有端环,所述风扇罩呈喇叭状,风扇罩的下沿出风口处与机壳平行;所述机壳内的变压器一侧安装有小轴流风扇。

上述这种X射线探伤机是目前较为常用的X射线探伤机,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端环的形状为四方环形,因此有时候将X射线探伤机直接放在金属管道上时,其端环与金属管道形成点接触,进而使X射线探伤机放置的不够牢固,容易发生翻转掉落而造成X射线探伤机摔坏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X射线探伤机发生器,具有使设备放置在管体上时更加牢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X射线探伤机发生器,包括筒状铝壳、设置于筒状铝壳内部的X射线发生装置、设置于筒状铝壳一侧的X射线窗口、设置于筒状铝壳两端的端环,所述端环与X射线窗口的同一侧的两端分别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端环的一端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连接有用于吸附在金属管道上的磁性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X射线探伤机发生器放置在金属管道的上方时,其X射线窗口竖直朝下设置,此时与X射线窗口同一侧的端环与金属管道抵触,通过将连接杆旋转下来,并使磁性片贴到金属管道上,通过磁性片的磁力与金属管道连接实现固定,并且磁性片为两个分别位于管道的两侧,进而使端环的两侧均能够受到拉力,使得筒状铝壳放置在金属管道上时能够更加的稳定而不易翻转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端环与X射线窗口的同一侧套有两个套筒,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与两个套筒铰接,在套筒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用于件套筒固定在端环上的锁紧件。

通过将连接杆铰接在套筒上,使得该设备放置到不同管径的金属管道上时,能够通过移动套筒,使磁性片与金属管道连接的位置能够得到调整;当放置到较大的金属管道上时,通过旋开锁紧件,使得套筒可以相互背离的方向移动,当移动到适当的位置之后,旋转锁紧件,使锁紧件在螺纹孔上旋转,直到锁紧件抵在套筒上使套筒不在发生移动时,然后转下连接杆,使磁性片吸附到金属管道上,磁性片吸附在金属管道上对连接杆有一个牵引力,而连接杆又与端环连接,进而对端环有一个牵引力,在该设备有发生翻转的趋势时,其翻转方向的连接杆由于磁性片的作用会产生一个支撑力,另一侧的连接杆则受另一个磁性片的作用而具有一个牵引力,使得端环同时受到支撑力和牵引力的作用而不易发生翻转。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远离端环的一端设置有旋钮。

通过在锁紧件上设置旋钮,使得在需要旋紧锁紧件或松开锁紧件时,可直接作用在旋钮上进行旋转,非常的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朝向端环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垫,所述锁紧件朝向端环的一端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橡胶垫上设置有与固定槽配合的固定块。

通过将橡胶垫上的固定块嵌设到固定槽内,使橡胶垫能够稳定的连接到锁紧件上,并且在需要进行更换橡胶垫时,可直接将橡胶垫向外拉,使固定块从固定槽中抽出即可;而橡胶垫的设置使锁紧件在抵到端环上时,其橡胶垫夹持在锁紧件与端环之间,使得端环的表面不易受到锁紧件的作用而磨损,并且橡胶垫能够增大与端环表面的摩擦力,使套筒与端环之间不易发生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磁性片为柔性磁性片。

通过将磁性片设置成柔性磁性片,使得柔性磁性片能够更好的贴合在金属管道上,使磁性片与金属管道的连接面积达到最大,进而使磁性片更加牢固的连接在金属管道上,从而为连接杆提供更稳定的牵引力或支撑力以使端环不易发生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磁性片远离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厚度为2mm的橡皮层。

通过在磁性片上设置橡皮层,2mm厚度的橡皮层设置在磁性片上对磁性片与金属管道的连接不易造成影响,并且橡皮层的设置能够对柔性磁性片起到保护的作用,而且橡皮层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使磁性片不易在金属管道上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橡皮层远离磁性片的一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通过在橡皮层上设置防滑纹路,使橡皮层与金属管道接触时其防滑纹路能够增加橡皮层与金属管道的摩擦力,使橡皮层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使磁性片不易在金属管道上滑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端环上设置连接杆,再由连接杆上的磁性片吸附在金属管道上实现对端环的固定,进而使该设备放置在金属管道上更加的牢固,使该设备不易发生翻转掉落;

套筒的设置使连接杆的位置可以改变进而适用于不同管径的金属管道;

橡胶垫防止锁紧件对端环造成磨损;

柔性磁性片与金属管道的连接面积更大,提高了连接力;

橡皮层的设置使磁性片不易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磁性片与金属管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端环、套筒、连接杆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套筒、连接杆、磁性片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状铝壳;11、X射线窗口;12、金属棒;2、端环;21、连接段;3、连接杆;31、连接块;32、磁性片;321、橡皮层;322、防滑纹路;4、套筒;41、螺纹孔;42、锁紧件;421、旋钮;422、固定槽;43、橡胶垫;431、固定块;5、金属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X射线探伤机发生器,如图1和2所示,包括筒状铝壳1,在筒状铝壳1内部设置有X射线发生装置,在筒状铝壳1的一端的侧壁位置设置有一个与X射线发生装置连接的X射线窗口11,在筒状铝壳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四方环形的端环2,该端环2的四个角通过金属棒12与筒状铝壳1焊接。

如图1和2所示,与X射线窗口11朝向相同的一侧的端环2为连接段21,在连接段21上铰接有两个连接杆3,这两根连接杆3分别位于连接段21的两端,该连接杆3与筒状铝壳1的轴线垂直,在连接杆3远离连接段21的一端铰接有连接块31,在连接块31远离连接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磁性片32,在本实施例中,该磁性片32为柔性磁性片32,在磁性片32远离连接块31的一端设置有一层厚度为2mm的橡皮层321,并且在橡皮层321远离磁性片32的一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322。

具体实施过程:将X射线探伤机发生器放置到金属管道5上时,其筒状铝壳1横放,并且筒状铝壳1两端的端环2的连接段21抵在金属管道5上,然后将连接段21两端的连接杆3均向金属管道5方向旋转,直到橡皮层321贴合到金属管道5的侧壁上,此时的磁性片32在自身磁力的作用下牢牢的贴在金属管道5上,其两个连接杆3构成八字形,当筒状铝壳1具有向一侧倾斜的趋势时,在本实施例以向右偏为例进行说明,其左侧的磁性片32在自身磁性力的作用下紧贴在金属管道5上,并且由于橡皮层321以及橡皮层321上的防滑纹路322的作用使得磁性片32不易发生位移,其筒状铝壳1向右有一个拉力,这个拉力作用在左侧的连接杆3上,该连接杆3牵引这左侧的磁性片32,由磁性片32为连接杆3提供一个向左的拉力,从而将筒状铝壳1给拉住;另一方面左侧的连接杆3受到筒状铝壳1的作用而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该连接杆3向下的力作用在右侧磁性片32上,而磁性片32由于与金属管道5连接,其磁性片32能够将这部分向下的力支撑住,使得端环2左右两侧均受到磁性片32的牵引和支撑,使得端环2不易发生翻转掉落,端环2不易发生翻转掉落便限定了整个X射线探伤机发生器不易发生翻转掉落。

实施例2:一种X射线探伤机发生器,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和4所示,在连接段21上套有两个套筒4,该套筒4可在连接段21上自由的滑动,在实施例1 中连接杆3的一端与连接段21铰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3与套筒4铰接,在套筒4上开设有一个螺纹孔41,在螺纹孔41上螺纹连接有一个圆柱形状的锁紧件42,在锁紧件42远离套筒4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旋钮421,另一端上开设有固定槽422(如图6所示),在锁紧件42与固定槽422的同一端上设置有一个橡胶垫43(如图5所示),在橡胶垫43上设置有一个用于嵌入到固定槽422实现橡胶垫43与锁紧件42连接的固定块431(如图5所示)。

使用时,当金属管道5的管径较大,需要扩大两个连接杆3之间的距离时,通过转动旋钮421,使锁紧件42在螺纹孔41上向远离端环2方向移动,进而使橡胶垫43不再与端环2抵触,然后将两个套筒4向连接段21的两端移动,使磁性片32之间的距离增加,当套筒4移动到连接段21的两端之后,然后旋转旋钮421,使锁紧件42在螺纹孔41上向端环2方向移动,直到锁紧件42将橡胶垫43压紧在端环2上,使得橡胶垫43不易在端环2上移动,进而就使得套筒4不易在端环2上发生移动,从而使磁性片32吸附在金属管道5上时,不会因为套筒4的移动而造成X射线探伤机发生器放置不稳定的现象。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