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尘监测设备的采样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1299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扬尘监测设备的采样收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尘监测领域,尤其是一种扬尘监测设备的采样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在建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工地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传统人力巡查存在检查结果主要靠估测,难以量化和分析,导致相应处罚科学依据不充分等缺点,通过建立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就可对建筑工地扬尘排放状况进行全天24小时的实时跟踪监控,系统对回传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对超过预定排放值的建设工地进行实时报警,及时自动发送短信告知工地负责人做相应整治工作。通过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及时有效地获取建筑工地扬尘排放状况,为现场处理和行政执法提供定量的数据支持。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105046889U公开了一种施工现场扬尘实时检测报警联动装置。这种结构的扬尘实时检测装置可以实现扬尘自动检测的功能,这一装置通过红外线在光通道内对空气进行检测,实现了扬尘的检测但却存在测试方向单一,无法准确的判断扬尘的来源及方向,从而限制了其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扬尘监测设备的采样收集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具备全方向和风向方向的扬尘检测的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扬尘监测设备的采样收集装置,包括圆柱形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内部设有光空通道,所述光空通道的外侧均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空气通道的外侧通过轴承连接有圆环形的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之间设有采集筒,采集筒位于光空通道的外侧,采集筒的侧面设有空隙,所述第一转板上还设有螺孔,螺孔位于空隙的对侧,螺孔上连接有尾翼,所述第二转板的底面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部设有环形齿部,第二转板的下方还设有电机,电机通过滑轨和滑槽连接在空气通道的外表面上,所述电机的轴上连接有齿轮,电机的下方设有弹簧,弹簧的下方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空气通道的外表面上,所述滑槽下方还连接有拉索,拉索下方缠绕在转轮上。

作为优选,所述转轮上还连接有手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间还设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位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最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空气通道上还设有两条环形的凹槽,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于凹槽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光空通道外侧的第一通孔,用于外界空气的采集,空气可通过第一通孔进入光空通道进行检测,所述光空通道位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间,第一转板可以防止雨淋对光空通道的影响,从而保证采集数据准确,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与空气通道之间的轴承,可使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具备以空气通道为轴转动的特性,采集筒用于连接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同时采集筒可遮住部分第一通孔,第一转板上方的螺孔可用于连接尾翼,尾翼的作用为提升空气阻力,当吹风时,尾翼可受风力作用带动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转动,尾翼被吹到风向的对面,尾翼对面的空隙则面对风向,从而能采集到风向方向上的空气,能对定向方向的扬尘进行有效的检测,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下方还设有电机,电机通过滑轨和滑槽连接在空气通道的外表面上,从而使电机可以上下运动,弹簧能够提供电机向上的弹力,而连接滑槽与转轮的拉索,可通过转轮转动带动电机下降,当松动转轮放松拉索时,电机在弹簧弹力作用下上升,使电机上方连接的齿轮能够进入第二转板底面的环形槽内,齿轮与环形槽内的环形齿部啮合,从而使得电机转动,能够带动第二转板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轮和采集筒的转动,从而使光空通道外侧的第一通孔能够全方位的接受到各个方向的空气,实现全方位的扬尘检测。

转轮连接的手柄,用于方便人员操作,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间的防护网,位于最外侧,用于防止塑料袋、落叶等大片异物进入从而对检测数据产生干扰,空气通道上的凹槽,用于对弹簧内圈进行有效的固定,防止其向下滑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机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转板底部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凹槽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防护网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采集筒的结构图。

图中:1、空气通道;2、凹槽;3、空隙;4、第一转板;5、第二转板;6、轴承;7、采集筒;8、螺孔;9、尾翼;10、光空通道;11、第一通孔;12、抽风部;13、抽风管;14、风扇;15、排风部;16、环形齿部;17、环形槽;18、防护网;19、电机;20、齿轮;21、弹簧;22、固定板;23、拉索;24、转轮;25、手柄;26、滑轨;27、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一种扬尘监测设备的采样收集装置,包括圆柱形的空气通道1、空气通道1内部设有光空通道10,所述光空通道10的外侧均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11,所述空气通道1的外侧通过轴承6连接有圆环形的第一转板4和第二转板5,所述第一转板4和第二转板5之间设有采集筒7,采集筒7位于光空通道10的外侧,采集筒7的侧面设有空隙3,所述第一转板4上还设有螺孔8,螺孔8位于空隙3的对侧,螺孔8上连接有尾翼9,所述第二转板5的底面设有环形槽17,环形槽17内部设有环形齿部16,第二转板5的下方还设有电机19,电机19通过滑轨26和滑槽27连接在空气通道1的外表面上,所述电机19的轴上连接有齿轮20,电机19的下方设有弹簧21,弹簧21的下方连接有固定板22,固定板22固定在所述空气通道1的外表面上,所述滑槽27下方还连接有拉索23,拉索23下方缠绕在转轮24上。本实用新型光空通道10外侧的第一通孔11,用于外界空气的采集,空气可通过第一通孔11进入光空通道10进行检测,所述光空通道10位于第一转板4和第二转板5之间,第一转板4可以防止雨淋对光空通道20的影响,从而保证采集数据准确,第一转板4和第二转板5与空气通道1之间的轴承6,可使第一转板4和第二转板5具备以空气通道1为轴转动的特性,采集筒7用于连接第一转板4和第二转板5,同时采集筒7可遮住部分第一通孔11,第一转板4上方的螺孔8可用于连接尾翼9,尾翼9的作用为提升空气阻力,当吹风时,尾翼9可受风力作用带动第一转板4和第二转板5转动,尾翼9被吹到风向的对面,尾翼9间的对面空隙3则面对风向,从而能采集到风向方向上的空气,能对定向方向的扬尘进行有效的检测,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下方还设有电机19,电机19通过滑轨26和滑槽27连接在空气通道1的外表面上,从而使电机19可以上下运动,弹簧21能够提供电机19向上的弹力,而连接滑槽27与转轮24的拉索23,可通过转轮24转动带动电机19下降,当松动转轮24放松拉索23时,电机19在弹簧21弹力作用下上升,使电机19上方连接的齿轮20能够进入第二转板5底面的环形槽17内,齿轮20与环形槽17内的环形齿部16啮合,从而使得电机19转动,能够带动第二转板5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轮4和采集筒7的转动,从而使光空通道10外侧的第一通孔11能够全方位的接受到各个方向的空气,实现全方位的扬尘检测。

所述转轮24上还连接有手柄26转轮连接的手柄,用于方便人员操作。所述第一转板4和第二转板5间还设有防护网18,所述防护网18位于第一转板4和第二转板5的最外侧,第一转板4和第二转板5间的防护网18,位于最外侧,用于防止塑料袋、落叶等大片异物进入从而对检测数据产生干扰。所述空气通道1上还设有两条环形的凹槽2,所述轴承6的内圈固定于凹槽2上,空气通道1上的凹槽2,用于对弹簧6内圈进行有效的固定,防止其向下滑落。

另外,为了保证采集数据更加实时准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空气循环结构,所述空气通道1上还连接有抽风部12,抽风部12与空气通道1贯通连接,所述抽风部12外侧连接有抽风管13,抽风管13内设有风扇14,抽风管13的尾端还设有排风部15,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为向外排风,即通过风扇转动,将空气通道1内的空气依次通过抽风部12、抽风管13、排风部15排出,从而使空气通道1内产生负压,从而带动上方的空气通过第一通孔11进入光空通道10进行检测,该装置可加大空气循环,使测试数据更加实时准确,同时,该装置也可以将上方堆积的灰尘排出,防止灰尘堆积对检测数据的影响。

其中,说明本技术方案是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105046889 U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图中未示出)安装在空气通道1的两端,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等器件与CN 105046889 U专利中完全相同,本技术方案是对现有技术中采集部位的局部改进,红外检测器件及其工作原理,以及其他附属结构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105046889 U中已经充分公开,公开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其具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