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光线角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0976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光线角度传感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线感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光线角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光线传感器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光线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精度也越来越高,光线传感器的推广,使得终端设备直接可以利用光线传感器控制终端设备的开启和亮度的调节,极大了提高汽车的工作效率,但这些传统的传感器都是对光线的强度进行感应而无法感应光线的其他特性,比如说光线的角度,这样的老式传感器已经不能满足如今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光线角度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竖直板上均匀的设置有光敏电阻,根据矩形反光镜折射的光线计算出光线的角度,不需要繁琐的计算过程,测量速度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光线角度传感器,包括壳体、矩形反光镜、供电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壳体安装在上安装体中间的通孔中,且壳体一端设置的遮光罩上设置有进光孔,所述上安装体与下安装体之间为固定连接,且上安装体和下安装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定位孔,所述矩形反光镜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矩形反光镜末端的竖直板上均匀的设置有光敏电阻,所述供电单元和光敏电阻的输出端与输入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输入单元的输出端与处理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车载控制单元之间通过输出单元连接,且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安装体和下安装体为铜制材质构件。

优选的,所述竖直板的上下两端与壳体的内壁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为不锈钢材质构件。

优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的载体电路板安装在竖直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在竖直板上均匀的设置有光敏电阻,根据矩形反光镜折射的光线计算出光线的角度,测量准确,不需要繁琐的计算过程,上下安装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孔,便于装置的固定,装置易于安装在车体上,也便于装置的拆卸与维修,同时本装置设计合理,降低了车体的负重,也降低了装置的生产成本,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中:1-进光孔;2-遮光罩;3-上安装体;4-定位孔;5-下安装体;6- 壳体;7-矩形反光镜;8-光敏电阻;9-竖直板;10-供电单元;11-输入单元; 12-处理单元;13-控制单元;14-输出单元;15-车载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车载光线角度传感器,包括壳体6、矩形反光镜7、供电单元10和控制单元13,其特征在于:壳体 6安装在上安装体3中间的通孔中,且壳体6一端设置的遮光罩2上设置有进光孔1,上安装体3与下安装体5之间为固定连接,且上安装体3和下安装体 5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定位孔4,矩形反光镜7与壳体6的内壁固定连接,且矩形反光镜7末端的竖直板9上均匀的设置有光敏电阻8,供电单元10和光敏电阻8的输出端与输入单元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输入单元11的输出端与处理单元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单元13与车载控制单元15之间通过输出单元14连接,且处理单元12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上安装体3和下安装体5为铜制材质构件,竖直板9的上下两端与壳体6 的内壁之间为固定连接,壳体6为不锈钢材质构件,处理单元12和控制单元13的载体电路板安装在竖直板9上。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下安装体5和上安装体3通过螺栓穿过定位孔4 安装在车体上,在光线穿过遮光罩2上的进光孔1照射在矩形反光镜7上的时候,光束在矩形反光镜7上发生反射,反射的光线照射在竖直板9上的光敏电阻8上,光敏电阻8产生电信号通过输入单元11传输到处理单元12中,处理单元12根据照射光敏电阻8高度的不同计算出光线的夹角,测出的数据通过输出单元14传输到车载控制单元15中,进而车载控制单元15根据这些数据控制灯光的亮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