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水表层漂流浮标拖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1787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浅水表层漂流浮标拖伞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环境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浅水表层漂流浮标拖伞。



背景技术:

海洋表层漂流浮标作为一种抛弃式自主观测海洋仪器,在结构上由漂浮在海洋表层的标体和水下的系缆拖伞组成,利用拉格朗日法测量海流,具体工作方式为拖伞被水流推动,带动标体运动,标体测得的坐标、水温等数据通过岸基无线电或通信卫星发给岸基数据中心。为了更精确地获取海流信息,漂流浮标的设计应尽量减小海表面风场的影响,因此拖伞的展开面积要足够大且在水下尽量保持竖直状态,结构需足够强以克服水流的剪切力;尤其是在近岸等受潮流影响大的区域,更应该避免流向往复造成的卷曲;同时,作为抛弃式海洋仪器,需尽量降低成本,以便于大量投放。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漂流浮标拖伞为圆柱桶形,测量水深一般为15米,通过在桶壁上开孔方式来避免在水下发生卷曲,这种拖伞一般较长,在浅水区易发生折叠、搁浅、卷曲现象,从而影响测流的准确性和浮标的寿命。另外,还有十字交叉的四片帆布设计,四片帆布均为矩形,在水下呈垂直状态,可以用于浅水区,但易受海浪造成的水平流速切变影响,水下摇摆幅度较大,影响测流精度和缆绳寿命。

因此,亟需一种浅水表层漂流浮标拖伞。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浅水表层漂流浮标拖伞。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浅水表层漂流浮标拖伞,包括:

支撑骨架,包括竖直支撑杆、第一水平支撑杆、第二水平支撑杆和连接件,竖直支撑杆包括上竖直支撑杆和下竖直支撑杆,第一水平支撑杆包括第一左水平支撑杆和 第一右水平支撑杆,第二水平支撑杆包括第二左水平支撑杆和第二右水平支撑杆,上竖直支撑杆、下竖直支撑杆、第一左水平支撑杆、第一右水平支撑杆、第一左水平支撑杆和第一右水平支撑杆设置于连接件上;

伞面,包括连接于上竖直支撑杆和第一左水平支撑杆之间的第一伞面、连接于上竖直支撑杆和第一右水平支撑杆之间的第二伞面、连接于上竖直支撑杆和第二左水平支撑杆之间的第三伞面、连接于上竖直支撑杆和第二右水平支撑杆之间的第四伞面、连接于下竖直支撑杆和第一左水平支撑杆之间的第五伞面、连接于下竖直支撑杆和第一右水平支撑杆之间的第六伞面、连接于下竖直支撑杆和第二左水平支撑杆之间的第七伞面、连接于下竖直支撑杆和第二右水平支撑杆之间的第八伞面、连接于、连接于第一左水平支撑杆和第二左水平支撑杆之间的第九伞面、连接于第二左水平支撑杆和第一右水平支撑杆之间的第十伞面、连接于第一右水平支撑杆和第二右水平支撑杆之间的第十一伞面、以及连接于第二右水平支撑杆和第一左水平支撑杆之间的第十二伞面;

转环机构,包括第一转环和第二转环,第一转环转动设置于上竖直支撑杆的顶部,第二转动环转动设置于第一转环上。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工作时竖直支撑杆在水下呈竖直状态,底端为尖状结构,不易被海底异物钩挂住;第一水平支撑杆、第二水平支撑杆分别与竖直支撑杆呈十字形设计,使得拖伞整体水平向受力均匀;第一水平支撑杆和第二水平支撑杆之间设置有伞面,可以平衡上下的剪切力,避免拖伞左右剧烈晃动。同时,转环机构可以抵消浮标本体与拖伞之间的扭力对缆绳的影响,提升缆绳的耐久度。

其中,上述的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以及设置于连接件本体上的上连接口、下连接口、第一左连接口、第一右连接口、第二左连接口和第二右连接口,上竖直支撑杆与上连接口螺纹连接,下竖直支撑杆与下连接口螺纹连接,第一左水平支撑杆与第一左连接口螺纹连接,第一右水平支撑杆与第一右连接口螺纹连接,第二左水平支撑杆与第二左连接口螺纹连接,第二右水平支撑杆与第二右支撑杆螺纹连接。

另外,上述的上竖直支撑杆和下竖直支撑杆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第一左水平支撑杆和第一右水平支撑杆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第二左水平支撑杆和第二右水平支撑杆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行,第一水平支撑杆、第二水平支撑杆分别与竖直支撑杆呈十字型结构,第一水平支撑杆和第二水平支撑杆之间形成夹角。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第一伞面、第二伞面、第三伞面、第四伞面、第五伞面、第六伞面、第七伞面、第八伞面、第九伞面、第十伞面、第十一伞面、第十二伞面均为梯形结构且一体成型设置,梯形结构的斜边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杆固定套,梯形结构的上平行边之间设置有空隙。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伞面一体成型设置,可以将竖直支撑杆、第一水平支撑杆和第二水平支撑杆相连接,提高拖伞的结构牢固性;同时,梯形结构的上平行边之间设置空隙,用以平衡受力,减小拖伞形变。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设置有固定组件,包括垫片和固定螺母,固定螺母与上竖直支撑杆、下竖直支撑杆、第一左水平支撑杆、第一右水平支撑杆、第一左水平支撑杆和第一右水平支撑杆的自由端螺纹连接,垫片设置于固定螺母的内侧且包裹于伞面的终端。其中,竖直支撑杆、第一水平支撑杆、第二水平支撑杆、连接件、转环机构、垫片和固定螺母为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采用垫片和固定螺母的组合,可以将伞面固定在支撑骨架上,便于安装和拆卸。根据实际情况,固定螺母可采用自锁螺母,防止固定螺母受震动后旋转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0.上竖直支撑杆,11.下竖直支撑杆,20.第一左水平支撑杆,21.第一右水平支撑杆,30.第二左水平支撑杆,31.第二右水平支撑杆,40.连接件,50.伞面,60.第一转环,61.第二转环,70.固定螺母,71.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至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浅水表层漂流浮标拖伞,包括:

支撑骨架,包括竖直支撑杆、第一水平支撑杆、第二水平支撑杆和连接件,竖直 支撑杆包括上竖直支撑杆10和下竖直支撑杆11,第一水平支撑杆包括第一左水平支撑杆20和第一右水平支撑杆21,第二水平支撑杆包括第二左水平支撑杆30和第二右水平支撑杆31,上竖直支撑杆10、下竖直支撑杆11、第一左水平支撑杆20、第一右水平支撑杆21、第一左水平支撑杆30和第一右水平支撑杆31设置于连接件40上;

伞面50,包括连接于上竖直支撑杆10和第一左水平支撑杆20之间的第一伞面、连接于上竖直支撑杆10和第一右水平支撑杆21之间的第二伞面、连接于上竖直支撑杆10和第二左水平支撑杆30之间的第三伞面、连接于上竖直支撑杆10和第二右水平支撑杆31之间的第四伞面、连接于下竖直支撑杆11和第一左水平支撑杆20之间的第五伞面、连接于下竖直支撑杆11和第一右水平支撑杆21之间的第六伞面、连接于下竖直支撑杆11和第二左水平支撑杆30之间的第七伞面、连接于下竖直支撑杆11和第二右水平支撑杆31之间的第八伞面、连接于、连接于第一左水平支撑杆20和第二左水平支撑杆30之间的第九伞面、连接于第二左水平支撑杆30和第一右水平支撑杆21之间的第十伞面、连接于第一右水平支撑杆21和第二右水平支撑杆31之间的第十一伞面、以及连接于第二右水平支撑杆31和第一左水平支撑杆20之间的第十二伞面;

转环机构,包括第一转环60和第二转环61,第一转环60转动设置于上竖直支撑杆10的顶部,第二转动环61转动设置于第一转环60上。

本实施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工作时竖直支撑杆在水下呈竖直状态,底端为尖状结构,不易被海底异物钩挂住;第一水平支撑杆、第二水平支撑杆分别与竖直支撑杆呈十字形设计,使得拖伞整体水平向受力均匀;第一水平支撑杆和第二水平支撑杆之间设置有伞面,可以平衡上下的剪切力,避免拖伞左右剧烈晃动。同时,转环机构可以抵消浮标本体与拖伞之间的扭力对缆绳的影响,提升缆绳的耐久度。

其中,上述的连接件40包括连接件本体、以及设置于连接件本体上的上连接口、下连接口、第一左连接口、第一右连接口、第二左连接口和第二右连接口,上竖直支撑杆10与上连接口螺纹连接,下竖直支撑杆11与下连接口螺纹连接,第一左水平支撑杆20与第一左连接口螺纹连接,第一右水平支撑杆21与第一右连接口螺纹连接,第二左水平支撑杆30与第二左连接口螺纹连接,第二右水平支撑杆31与第二右支撑杆螺纹连接;上竖直支撑杆10、下竖直支撑杆11、第一左水平支撑杆20、第一右水平支撑杆21、第一左水平支撑杆30和第一右水平支撑杆31的直径为10mm,长度为50cm。

另外,上述的上竖直支撑杆10和下竖直支撑杆11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第一左 水平支撑杆20和第一右水平支撑杆21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第二左水平支撑杆30和第二右水平支撑杆31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行,第一水平支撑杆、第二水平支撑杆分别与竖直支撑杆呈十字型结构,第一水平支撑杆和第二水平支撑杆之间形成夹角。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第一伞面、第二伞面、第三伞面、第四伞面、第五伞面、第六伞面、第七伞面、第八伞面、第九伞面、第十伞面、第十一伞面、第十二伞面均为梯形结构且一体成型设置,梯形结构的斜边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杆固定套,梯形结构的上平行边之间设置有空隙。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伞面一体成型设置,可以将竖直支撑杆、第一水平支撑杆和第二水平支撑杆相连接,提高拖伞的结构牢固性;同时,梯形结构的上平行边之间设置空隙,用以平衡受力,减小拖伞形变。

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还设置有固定组件,包括垫片71和固定螺母70,固定螺母70与上竖直支撑杆10、下竖直支撑杆11、第一左水平支撑杆20、第一右水平支撑杆21、第一左水平支撑杆30和第一右水平支撑杆31的自由端螺纹连接,垫片71设置于固定螺母70的内侧且包裹于伞面的终端。其中,竖直支撑杆、第一水平支撑杆、第二水平支撑杆、连接件、转环机构、垫片和固定螺母为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采用垫片71和固定螺母70的组合,可以将伞面固定在支撑骨架上,便于安装和拆卸。根据实际情况,固定螺母可采用自锁螺母,防止固定螺母受震动后旋转开。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