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440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取样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幅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造纸厂车间,普遍使用泵、管道作为输送浆料或其他流质的工具。在正常生产期间,泵、管道均是密闭的。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常需要取出管道内的样品进行化验,检测相关的指标。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管道上安装取样阀进行取样。

为保证取样准确性,每次取样时需先排掉约一部分浆料。取样阀下方用收集桶接住,桶内的浆再倒回浆池或碎浆机回收。

这样做的缺点包括:1)排掉的浆积存在收集桶内,时间长会发生变质,影响纤维强度和质量;2)收集桶接满后,需要操作工将桶内的浆倒回浆池或碎浆机,增加操作工的劳动强度;3)部分取样点,每次取样时先排掉一部分浆料,是直接排到地沟,造成一定的浆料流失,增加成本;地沟的水再送去污水厂处理,增加污水厂的负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样设备,提高取样效率,且能防止取样时浆料变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取样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浆料供应仓、第一管道、调节阀、第二管道和浆池;

所述第一管道和/或浆料供应仓上设有取样阀;

还包括回收槽,所述回收槽的开口位于所述取样阀的下方,所述回收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

所述第二管道的工作压力小于所述回收槽的工作压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的直径为DN40以上。如果第一管道的管径太小,则容易发生堵塞。经过试验得到,当第一管道的直径为DN40以上时,基本不出现堵塞现象。

具体地,浆料从浆料供应仓开始,依次流经第一管道、调节阀、第二管道和浆池,所以浆料供应仓、第一管道、调节阀、第二管道和浆池间的压力关系也是依次递减的。

在第一管道和/或浆料供应仓上设置取样阀,在取样阀下设置敞口的回收槽,取样阀的出口与回收槽之间就留出了操作的空间,操作人员可以将取样杯放到取样阀的下方、回收槽的上方,进行取样。

设置第二管道的工作压力小于回收槽的工作压力,是为了保证回收槽中的浆料可以流回到第二管道中,避免浪费和后期需要进行二次处理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阀为减压阀。

具体地,通过控制调节阀的开度,就可以调节浆料流过调节阀时的压损,进而使第二管道的工作压力满足取样装置的工艺设计要求。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回收槽的底部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管道的出口的位置。

具体地,当回收槽和浆池均为敞口容器时,回收槽中浆料的压力和第二管道的出口处浆料的压力差值就是回收槽中的浆料与第二管道的出口处的浆料之间的高度差产生的液压。设置回收槽的底部的位置高于第二管道的出口的位置,相当于使回收槽的底部的浆料的压力大于第二管道的出口的浆料压力,就可以使回收槽中的全部浆料都能在高度差的作用下流回第二管道中。而且整个过程无需额外添加增压泵等增压装置,仅利用重力就实现将回收槽中的浆料送回第二管道中,方便节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回收槽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还设有过渡管,所述过渡管与所述回收槽连接的一端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过渡管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的一端的位置高度。

具体地,使过渡管从回收槽向第二管道倾斜是为了保证回收槽中的全部液体都能仅依靠重力作用就流进第二管道中。如果过渡管从第二管道向回收槽倾斜,则回收槽中有部分液体无法依靠重力流回第二管道中。这时就需要增设泵等设备,增加功耗。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管的长度为0.7m~1.2m。

具体地,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发现,当过渡管的长度为0.7m~1.2m时,浆料流动的总压损较小,整个取样装置的收益效率较高。

优选地,所述过渡管的长度为不大于1m。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管上设有单向阀。

具体地,设置单向阀,可以有效防止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情况时,浆料从第二管道返流到回收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道竖直设置,所述过渡管与第二管道的夹角为30°~60°。

具体地,竖直设置的第二管道分为上管道和下管道,上管道为从第二管道的进口至第二管道与过渡管的连接处的管段;下管道为从第二管道与过渡管的连接处至第二管道的出口的管段。过渡管与第二管道的夹角具体指过渡管与上管道的夹角。

当把过渡管与上管道的夹角设置的较小时,过渡管与回收槽的夹角和过渡管与下管道的夹角均较大,浆料在过渡管与回收槽的连接处和过渡管与下管道的连接处由于流向改变而承受的局部阻力较小,进而可以减小浆料从回收槽流进第二管道时的压损。但是,当过渡管与上管道的夹角较小时,会延长过渡管的长度,增大浆料流动时的沿程阻力,进而增大了浆料流动时的压损,还增加了管道成本和占用了较大的空间。

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发现,当过渡管与第二管道的夹角为30°~60°时,浆料流动的总压损较小,整个取样装置的收益效率较高。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管与第二管道的夹角为45°。

具体地,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发现,当过渡管与第二管道的夹角为45°时,浆料流动的总压损最小,整个取样装置的收益效率最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浆池之间还设有泵。

具体地,当所述第二管道的出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回收槽的底部的高度,或者,当浆池不为敞开式容器,且浆池中浆料的压力大于回收槽中的浆料的压力时,就可以启动泵,泵对上管道和回收槽产生吸力,进而将回收槽中的浆料送至浆池。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回收槽为漏斗或者漏斗状的容器。

具体地,漏斗状的回收槽可以让回收槽中的液体全部都流进第二管道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取样装置,通过设置回收槽和利用回收槽与第二管道之间的压差,

1)能提高取样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2)防止取样时浆料由于积存太久而变质;

3)避免了对取样前排掉的浆料的二次处理,节约能源,也避免了浆料浪费。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的取样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的取样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

1、浆料供应仓;2、第一管道;3、调节阀;4、第二管道;5、浆池;6、取样阀;7、回收槽;8、过渡管;9、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取样装置,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接的浆料供应仓1、第一管道2、调节阀3、第二管道4和浆池5;第一管道2上设有取样阀6;还包括漏斗状的回收槽7,回收槽7的开口位于取样阀6的下方,回收槽7的底部通过倾斜的过渡管8与竖直设置的第二管道4连接;其中,回收槽7和浆池5均为敞口容器,即回收槽7的开口和第二管道4的出口均直接与大气相通;且回收槽7的底部的位置高于第二管道4的出口的位置。

具体地,浆料从浆料供应仓1开始,依次流经第一管道2、调节阀3、第二管道4和浆池5,所以浆料供应仓1、第一管道2、调节阀3、第二管道4和浆池5间的压力关系也是依次递减的。在第一管道2上设置取样阀6,在取样阀6下设置敞口的回收槽7,取样阀6的出口与回收槽7之间就留出了操作的空间,操作人员可以将取样杯放到取样阀6的下方、回收槽7的上方,进行取样。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回收槽7高于第二管道4的出口,进而使第二管道4的工作压力小于回收槽7的工作压力,是为了保证回收槽7中的浆料可以流回到第二管道4中,避免浪费和后期需要进行二次处理的问题。

于本实施例中,回收槽7和浆池5均为敞口容器时,回收槽7中浆料的压力和第二管道4的出口处浆料的压力差值就是回收槽7中的浆料与第二管道4的出口处的浆料之间的高度差产生的液压。设置回收槽7的底部的位置高于第二管道4的出口的位置,相当于使回收槽7的底部的浆料的压力大于第二管道4的出口的浆料压力,就可以使回收槽7中的全部浆料都能在高度差的作用下流回第二管道4中。而且整个过程无需额外添加增压泵等增压装置,仅利用重力就实现将回收槽7中的浆料送回第二管道4中,方便节能。

于本实施例中,过渡管8与第二管道4的夹角为45°。于其它实施例中,过渡管8与第二管道4的夹角为30°或者60°。具体地,竖直设置的第二管道4分为上管道和下管道,上管道为从第二管道4的进口至第二管道4与过渡管8的连接处的管段;下管道为从第二管道4与过渡管8的连接处至第二管道4的出口的管段。过渡管8与第二管道4的夹角具体指过渡管8与上管道的夹角。当把过渡管8与上管道的夹角设置的较小时,过渡管8与回收槽7的夹角和过渡管8与下管道的夹角均较大,浆料在过渡管8与回收槽7的连接处和过渡管8与下管道的连接处由于流向改变而承受的局部阻力较小,进而可以减小浆料从回收槽7流进第二管道4时的压损。但是,当过渡管8与上管道的夹角较小时,会延长过渡管8的长度,增大浆料流动时的沿程阻力,进而增大了浆料流动时的压损,还增加了管道成本和占用了较大的空间。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发现,当过渡管8与第二管道4的夹角为30°~60°时,浆料流动的总压损较小,整个取样装置的收益效率较高;当过渡管8与第二管道4的夹角为45°时,浆料流动的总压损最小,整个取样装置的收益效率最高。

于本实施例中,过渡管8的长度为0.9m。于其它实施例中,过度管的长度为0.7m或1.2m。具体地,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发现,当过渡管8的长度不大于1.2m,尤其是在0.7m~1.2m之间时,浆料流动的总压损较小,整个取样装置的收益效率较高;当过渡管8的长度为0.9m时,整个取样装置的综合收益最高。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的直径为DN40以上。如果第一管道2的管径太小,则容易发生堵塞。经过试验得到,当第一管道2的直径为DN40以上时,基本不出现堵塞现象。

于本实施例中,调节阀3为压力控制阀或者流量控制阀或者减压阀。通过控制调节阀3的开度,就可以调节浆料流过调节阀3时的压损,进而使第二管道4的工作压力小于回收槽7的工作压力。

于其它实施例中,取样阀6设置在浆料供应仓1上,或者在浆料供应仓1和第一管道2上均设置有取样阀6。

于其它实施例中,过渡管8上还设有单向阀,进而防止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情况时,浆料从第二管道4返流到回收槽7中。

取样的流程如下:

打开取样阀6,取样阀6中先流出来的浆料直接流进回收槽7中,然后通过第二管道4流向浆池5。排放部分浆料后,将取样杯放到取样阀6下方盛取试样,然后关闭取样阀6,完成取样操作。

每次取样时,先排掉约的500-1000ml浆料会自动流入浆管出口的浆池内。不会造成浆料变质、流失,可以减轻操作工劳动强度,保持现场清洁,节约成本。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一种取样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浆料供应仓1、第一管道2、调节阀3、第二管道4、泵9和浆池5;第一管道2上设有取样阀6;还包括回收槽7,回收槽7的开口位于取样阀6的下方,回收槽7的底部与第二管道4连接。

具体地,当第二管道4的出口的位置高于回收槽7的底部的高度,或者,当浆池5不为敞开式容器,且浆池5中浆料的压力大于回收槽7中的浆料的压力时,就可以启动泵9,泵9对上管道和回收槽7产生吸力,进而将回收槽7中的浆料送至浆池5。

本文中的“第一”、“第二”仅仅是为了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