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学柱后衍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0502阅读:2771来源:国知局
光化学柱后衍生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化学衍生装置,尤其是一种反应体积小且效率及灵敏度高的光化学柱后衍生器。



背景技术:

光化学柱后衍生器可以取代传统的电化学衍生法,在线对霉菌毒素进行衍生,不需要任何化学试剂,用于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霉菌毒素。现有的光化学柱后衍生器的结构是有圆筒形外壳,圆筒形外壳轴向两端固定有左支架和右支架,圆筒形外壳内置有与圆筒形外壳同轴且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的筒状石英管,在筒状石英管上沿圆周缠绕有透光管路,透光管路的两端头从右支架穿出,在石英管内置有与石英管同轴且两端也分别固定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的紫外灯,紫外灯的电源接头端与电源插头相接。多数霉菌毒素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具有荧光性的特点,将柱后流动相与分流物质的混合液经过紫外光照射,使目标物具有荧光性,再通过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由于紫外灯的光强度较弱,必需保证灯管长度至少为210mm,光衍生液体流路体积至少1.6ml,才能充分实现光化学衍生,存在如下问题:

1.反应效率低且易产生扩散效应(峰展宽),直接降低了色谱的分离度和灵敏度;

2.体积外形尺寸大,仅长度可达270~280mm,占用较多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反应体积小且效率及灵敏度高的光化学柱后衍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光化学柱后衍生器,有支架,在支架横向上依次固定有相互连接的反射镜支架、过流体及光源支架,在所述过流体上竖直设有液体入口及液体出口,在液体入口与液体出口之间有液体通道,在液体通道的横向两侧相对设置有左石英窗和右石英窗;在光源支架上固定有位于右石英窗一侧的右光通道和发光二极管,在反射镜支架上固定有位于左石英窗一侧的左光通道及反射镜。

所述液体通道是由上左横道、上左竖槽、主横道、下右竖槽、下右横道构成,所述主横道的轴线与发光二极管的光轴同轴,所述上左竖槽位于左石英窗内侧,所述下右竖槽位于右石英窗内侧。

在发光二极管的上方设有观察口,观察口上接有压盖。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光强度高的发光二极管为光源,改变了现有光学衍生器的结构,使得液体流路体积只需30~40µl就能充分实现光化学衍生,提高了反应效率,避免产生扩散效应(峰展宽),提高了色谱分离度及灵敏度,减小了外形体积(长度仅为80mm),节约较多的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有支架1,在支架1横向上由左至右依次通过连接件固定有相互连接的反射镜支架2、过流体3及光源支架4,在所述过流体3上竖直设有液体入口5及液体出口6,液体入口5及液体出口6处均设有管路连接件17、密封刃环18等,在液体入口5与液体出口6之间有液体通道7,在液体通道7的横向两侧相对设置有左石英窗8和右石英窗9,左石英窗8和右石英窗9均通过垫片19、压紧螺帽20固定在过流体3上;在光源支架4上固定有位于右石英窗9一侧的右光通道10和发光二极管11,发光二极管11通过锁进帽21固定,并设有用于与电源相接的接线22,在反射镜支架2上固定有位于左石英窗8一侧的左光通道12及由封盖16固定在反射镜支架2上的反射镜13。液体通道7可以是与发光二极管11光轴同轴的横向通道,最好由上左横道7-1、上左竖槽7-2、主横道7-3、下右竖槽7-4、下右横道7-5构成,所述主横道7-3的轴线与发光二极管10的光轴同轴,所述上左竖槽7-2位于左石英窗8内侧,所述下右竖槽7-4位于右石英窗9内侧。为了方便观察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在发光二极管11的上方设有观察口14,观察口14上接有压盖15。

工作过程:

1.将发光二极管10与电源相接,发光二极管10的光线通过右光通道10、右石英窗9照射在液体通道7上,通过透过左石英窗8的光线由左石英窗8、左光通道12至反射镜13,并由反射镜13将光线原路返回至液体通道7上;

2.柱后流动相与分流物质的混合液从液体入口5进入,经过液体通道7,经光照射衍生后,由液体出口6至检测器进行检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