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扬尘高度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097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扬尘高度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扬尘高度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确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简单地说,了解环境水平,进行环境监测,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的前提。环境监测通常包括背景调查、确定方案、优化布点、现场采样、样品运送、实验分析、数据收集、分析综合等过程。雾霾是现在全国各地各个城市都比较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而各类建设施工活动产生的扬尘是成为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施工扬尘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急迫的问题。

空气监测是常见的监测项目,尤其对于一些建筑工地的环境,其常常需要进行空气监测,其中扬尘监测时其空气监测的重要一项,扬尘监测包括扬尘高度检测、扬尘分析等等,扬尘高度检测一般通过扬尘高度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有扬尘的高度检测装置一般结构简单,其为一个立柱,立柱上成型有若干根分支,分支的末端固定有矩形的框体,框体上安置有玻璃板或覆盖有薄膜,则扬尘会落到薄膜或玻璃板上,立柱上有扬尘的最高薄膜或玻璃板的高度,则为扬尘的高度。但现有的扬尘高度检测装置一般为整体式的,不仅较为笨重,搬运不方便,而且收纳时占用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用于扬尘高度监测装置整体结构比较笨重,搬运不方便,且收纳时占用的空间较大,从而提出一种新型扬尘高度监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扬尘高度监测装置,包括:

圆形底盘,所述圆形底盘的上端面中心处成型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上端成型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上端面上固定粘贴有第一磁铁吸片。

第一连接管,若干所述第一连接管设置在所述支撑管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上端成型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上端面固定粘贴有第二磁铁吸片,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端成型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下端面固定粘贴有第三磁铁吸片,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侧壁成型有圆柱形凸块。

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插接在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管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上端成型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上端面固定粘贴有第四磁铁吸片,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端成型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的下端面固定粘贴有第五磁铁吸片,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噪音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

集尘框,所述集尘框的外侧壁上成型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螺接在所述圆柱形凸块上,所述集尘框内固定有透明的集尘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圆形底盘上成型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调节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槽后螺接在地面或者安装架上,第二调节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安装槽后螺接在地面或者安装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圆形底盘的下方成型有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内固定有第一螺柱,所述第六凹槽内固定有第二螺柱,第一滚轮的支轴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螺柱对应的第一螺套,所述第二滚轮的支轴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二螺柱对应的第二螺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支撑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均为方管,所述支撑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高度均相同,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凸块的横截面均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若干所述第一连接管上分别设置有连续的编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集尘框的上端成型有第四凹槽,所述集尘框的下端成型有切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内径与所述切槽的外径相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圆柱形凸块的前端外侧壁上成型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的前端成型有与所述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设置多个可拆卸的第一连接管,可以方便的将整个监测装置拆卸,有效的缩小了整个监测装置的高度,从而方便收纳到袋子里,容易搬运和携带;其通过在第二连接管上设置噪音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可以方便的获取此处的噪音和风速,丰富了整个监测装置的功能;其通过在圆形底盘的下方设置滚轮,可以方便的移动整个监测装置,移动过程省时省力;其通过在第一连接管上设置连续的编码,查看收集到灰尘的集尘框所对应的第一连接管的编码就能计算出扬尘高度,方便快捷。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新型扬尘高度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圆形底盘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管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管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管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集尘框结构剖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

1-圆形底盘,2-支撑管,3-第一磁铁吸片,4-第一连接管,5-第二磁铁吸片,6-第三磁铁吸片,7-圆柱形凸块,8-第二连接管,9-第四磁铁吸片,10-第五磁铁吸片,11-噪音传感器,12-风速传感器,13-集尘框,14-连接杆,15-集尘膜,16-第一调节螺栓,17-第二调节螺栓,18-第一螺柱,19-第二螺柱,20-第一滚轮,21-第一螺套,22-第二滚轮,23-第二螺套,101-第一安装槽,102-第二安装槽,103-第五凹槽,104-第六凹槽,201-第一凹槽,401-第二凹槽,402-第一凸块,801-第三凹槽,802-第二凸块,1301-第四凹槽,1302-切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扬尘高度监测装置,包括:

圆形底盘1,如图2所示,所述圆形底盘1的上端面中心处成型有支撑管2,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管2的上端成型有第一凹槽201,所述第一凹槽201的上端面上固定粘贴有第一磁铁吸片3。所述圆形底盘1上成型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102,第一调节螺栓16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槽101后螺接在地面或者安装架上,第二调节螺栓17穿过所述第二安装槽102后螺接在地面或者安装架上。所述圆形底盘1的下方成型有第五凹槽103和第六凹槽104,所述第五凹槽103内固定有第一螺柱18,所述第六凹槽104内固定有第二螺柱19,第一滚轮20的支轴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螺柱18对应的第一螺套21,所述第二滚轮22的支轴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二螺柱19对应的第二螺套23。

第一连接管4,若干所述第一连接管4设置在所述支撑管2的上方,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上端成型有第二凹槽401,所述第二凹槽401的上端面固定粘贴有第二磁铁吸片5,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下端成型有第一凸块402,所述第一凸块402的下端面固定粘贴有第三磁铁吸片6,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外侧壁成型有圆柱形凸块7。若干所述第一连接管4上分别设置有连续的编码。

第二连接管8,所述第二连接管8插接在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管4之间,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管8的上端成型有第三凹槽801,所述第三凹槽801的上端面固定粘贴有第四磁铁吸片9,所述第二连接管8的下端成型有第二凸块802,所述第二凸块802的下端面固定粘贴有第五磁铁吸片10,所述第二连接管8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噪音传感器11和风速传感器12。

集尘框13,所述集尘框13的外侧壁上成型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螺接在所述圆柱形凸块7上,所述圆柱形凸块7的前端外侧壁上成型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14的前端成型有与所述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所述集尘框13内固定有透明的集尘膜15。如图6所示,所述集尘框13的上端成型有第四凹槽1301,所述集尘框13的下端成型有切槽1302,所述第四凹槽1301的内径与所述切槽1302的外径相等。。

所述支撑管2、所述第一连接管4、所述第二连接管8均为方管,所述第一凹槽201、所述第二凹槽401、所述第一凸块402、所述第三凹槽801、所述第二凸块802的横截面均相同。

工作原理:

安装时,先在第一连接管上安装竖直方向的集尘框,然后将多个第一连接管按照编码连续的安装,上方的第一连接管的第一凸块插接在下方的第一连接管的第二凹槽中,将最下端的第一连接管插接在底盘上的支撑管中,将第二连接管插接在两个连续的第一连接管之间,支撑管与第一连接管之间、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之间、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之间均通过磁铁吸片吸合固定,用螺栓将底盘固定在地面或者安装架上,然后进行扬尘高度的监测。如果需要移动整个监测装置,可以在底盘上螺接上滚轮,方便整个监测装置移动。

监测时,查看收集到灰尘的集尘框,并通过该集尘框对应的第一连接管的编码来计算扬尘高度,方便快捷。

拆卸时,将支撑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分别拆开,然后将集尘框从第一连接管上拆卸下来,各个集尘框通过切槽和第四凹槽卡合,使得集尘框相互插套在一起,方便搬运和携带。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扬尘高度监测装置,包括:圆形底盘、支撑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集尘框、磁铁吸片、噪音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等。其通过设置多个可拆卸的第一连接管,可以方便的将整个监测装置拆卸,有效的缩小了整个监测装置的高度,从而方便收纳到袋子里,容易搬运和携带;其通过在第二连接管上设置噪音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可以方便的获取此处的噪音和风速,丰富了整个监测装置的功能;其通过在圆形底盘的下方设置滚轮,可以方便的移动整个监测装置,移动过程省时省力;其通过在第一连接管上设置连续的编码,查看收集到灰尘的集尘框所对应的第一连接管的编码就能计算出扬尘高度,方便快捷。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