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效率的检测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2715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效率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危害因素生成器、危害因素输出器和采样仪器,所述危害因素输出器将所述危害因素生成器与所述采样仪器连接;

其中,所述危害因素生成器包括反应腔体、加料器、危害因素出口和通气控制单元;该反应腔体用于容纳第一反应物,该加料器用于加入第二反应物,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在所述反应腔体进行反应以形成所述危害因素,该通气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危害因素生成器是否与大气相通;

其中,所述危害因素输出器包括第一采集器和第二采集器,第一采集器和第二采集器串联在一起,并且均装有采集介质;第一采集器与所述危害因素出口相连接,第二采集器与所述采样仪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加热器和电源,所述加热器用于对所述危害因素生成器进行加热,所述电源用于为所述加热器提供电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器具有准确定量单元,用于准确控制第二反应物的用量;且第二反应物的用量要大于第一反应物的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介质选自滤膜、化学吸收液、活性炭、硅胶或担体;所述第一采集器和第二采集器均选自滤膜采样夹或吸收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危害因素为易挥发且高毒性的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危害因素为砷化氢;第一反应物为砷离子标准溶液与3vol%~8vol%盐酸溶液形成的混合物;第二反应物为含有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的碱性溶液。

7.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效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样步骤:采用第一采集器和第二采集器采集所述危害因素;

(2)测定步骤:测定第一采集器的危害因素采集量a和第二采集器的危害因素采集量b,并采用下式计算所述采样效率:

<mrow> <msup> <mi>K</mi> <mo>&prime;</mo> </msup> <mo>=</mo> <mfrac> <mrow> <mo>(</mo> <mi>a</mi> <mo>+</mo> <mi>b</mi> <mo>)</mo> </mrow> <mi>m</mi> </mfrac> <mo>&times;</mo> <mn>100</mn> </mrow>

式中,K′——采样效率,单位为%;

a——第一采集器的危害因素采集量,单位为μg;

b——第二采集器的危害因素采集量,单位为μg;

m——产生危害因素理论值,单位为μg。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步骤为:将装有所述采集介质的第一采集器和装有所述采集介质的第二采集器串联,并将第一采集器与所述危害因素生成器相连接,将第二采集器与所述采样仪器相连接,将第一反应物置于所述反应腔体,然后检查所述检测装置的气密性;打开所述通气控制单元以使得所述反应腔体与大气相通,同时打开所述采样仪器;通过所述加料器将第二反应物加入至所述反应腔体,使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反应以生成所述危害因素;采用第一采集器和第二采集器采集所述危害因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定步骤为:将第一采集器的采集介质和第二采集器的采集介质解吸,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再用荧光光度计测定所述上清液中的危害因素浓度,从而得到第一采集器的危害因素采集量a和第二采集器的危害因素采集量b。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采样步骤中,所述采集介质为活性炭或硅胶,所述第一采集器和第二采集器均为吸收管;所述第一反应物为砷离子标准溶液与3vol%~8vol%盐酸溶液形成的混合物;所述第二反应物为含有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的碱性溶液,滴加速度为0.5~2.5mL/min;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反应的反应时间小于5min;所述采样仪器的流量控制在50~150mL/min;

在所述测定步骤中,将第一采集器的采集介质和第二采集器的采集介质采用3vol%~8vol%盐酸溶液进行解吸,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取部分所述上清液进行稀释,然后加入含有抗坏血酸和硫脲的预还原剂,再用荧光光度计测定所述上清液中的危害因素浓度,从而得到第一采集器的危害因素采集量a和第二采集器的危害因素采集量b。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