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类文物的鉴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3123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考古领域的文物鉴定,具体的说是一种陶瓷类文物的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文物是有价值的人类历史文化的遗存物。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这些都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产生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在自然和历史的发展变迁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有的甚至难识真面目,给人们认识它的年代与价值造成很大困难。特别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出于各种目的,对文物制作了大量复制品或伪品,在我们所遇到的“文物”中,往往真真假假,鱼龙混杂。还有一些文物,在物换星移的漫长岁月中,其本来面目被掩盖了,人们对它难以正确地认识,因此,在使用文物之前,最首要的任务就是鉴定。文物鉴定是文物管理工人的基础和技术前提。

文物由于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和经济及观赏价值,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和收藏文物,造成大量的假货、赝品充斥市场,因而文物的鉴别也越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文物真伪之所以能辨别,是因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文物,都不能离开时间形式而存在,不能再生产。超时间、空间地再制作一件与某件文物完全相同的物品,一般是不可能的。

陶瓷类文物的鉴定一般包括陶瓷的类别、窑址和时代鉴定;传统的陶瓷文物鉴别方法一般为凭经验的目测法,是凭借自古以来人们对陶瓷文物长期研究鉴识中积累的经验,以比较、分类等方法对陶瓷的表观特征进行考察,这种鉴别方法对鉴定人的经验和阅历有较高的要求,同时鉴定者需要长时间的自我学习,尽管这样,有时也会被现代高科技手段所蒙蔽,鉴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已受到越来越多高仿制品的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类文物的鉴定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热释光测年法测定待鉴定陶瓷文物的年代信息,然后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已鉴定陶瓷文物的微量元素和衡量元素分布,进而从同一窑址出产的若干陶瓷文物的元素分布图中提取出共有的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分布,从而将其作为该窑的特征元素分布图,最后将待测定陶瓷文物的元素分布图与每个窑的特征元素分布图相比对获得相似度,选取相似度最高的即可认定该待鉴定陶瓷文物产自该窑。该方法相比较于现有的依据经验的目测法鉴定,不仅鉴定速度快,而且在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比仅仅凭鉴定者的个人经验和阅历进行的判断具有巨大优势,同时,建立的古瓷微量元素特征数据库可用于鉴定陶瓷文物的真伪。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陶瓷类文物的鉴定方法,首先采用热释光测年法测定待鉴定陶瓷文物的年代信息,而后再鉴定其窑址信息,从而最终鉴定出该陶瓷文物的年代和产地信息,所述鉴定窑址信息的方法如下:

1)以现有已知窑址的陶瓷文物为对象,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某件陶瓷文物的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分布,从而得到该陶瓷文物的元素分布图;

2)将同一窑址出产的所有陶瓷文物的元素分布图进行比对,从而提取出共有的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分布,进而得到该窑址的陶瓷文物特有的特征元素分布图,将窑址与特征元素分布图对应存储于计算机中,即获得古瓷微量元素特征数据库;

3)将待鉴定的陶瓷文物以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其中的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分布,从而得到待鉴定陶瓷文物的元素分布图;

4)将步骤3)获得的待鉴定陶瓷文物的元素分布图存入步骤2)的古瓷微量元素特征数据库中进行逐一比对,从而获得该元素分布图与每一个窑址的陶瓷文物特有的特征元素分布图之间的相似度,选取其中相似度最高的,即认为该待鉴定陶瓷文物产自该窑。

本发明中,现有已知窑址的陶瓷文物为已鉴定完毕的陶瓷文物;

本发明的鉴定机理为:陶瓷中的微量元素是寻找陶瓷产地和判断陶瓷时代的良好途经。因为陶瓷的常量元素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已很少具有地方特色,然而在瓷胎和瓷釉中的微量元素,它们的含量很少,通常只有百万分之几,在制造工艺和技术的改进中也不必考虑这些元素的含量多少;但正是这些微量元素存在的自然特征表现出制瓷原料的地方本色和时代特点,反过来,如果以具体确定发掘地点和年代鉴定的古瓷残片作为标本,进行微量元素分析,建立数据库,就可以用这些材料来鉴别文物,判明真伪,探索陶瓷的发展历史。如对中国古瓷中微量元素研究表明,中国古瓷瓷釉、瓷胎中的微量元素显特征分布,因而可建立中国古瓷中微量元素的特征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来鉴别未知瓷器的类别、窑址和时代。

有益效果:本发明首先利用热释光测年法测定待鉴定陶瓷文物的年代信息,然后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已鉴定陶瓷文物的微量元素和衡量元素分布,进而从同一窑址出产的若干陶瓷文物的元素分布图中提取出共有的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分布,从而将其作为该窑的特征元素分布图,最后将待测定陶瓷文物的元素分布图与每个窑的特征元素分布图相比对获得相似度,选取相似度最高的即可认定该待鉴定陶瓷文物产自该窑。该方法相比较于现有的依据经验的目测法鉴定,不仅鉴定速度快,而且在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比仅仅凭鉴定者的个人经验和阅历进行的判断具有巨大优势,同时,建立的古瓷微量元素特征数据库可用于鉴定陶瓷文物的真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一种陶瓷类文物的鉴定方法,首先采用热释光测年法测定待鉴定陶瓷文物的年代信息,而后再鉴定其窑址信息,从而最终鉴定出该陶瓷文物的年代和产地信息,所述鉴定窑址信息的方法如下:

1)以现有已知窑址的陶瓷文物为对象,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某件陶瓷文物的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分布,从而得到该陶瓷文物的元素分布图;

2)将同一窑址出产的所有陶瓷文物的元素分布图进行比对,从而提取出共有的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分布,进而得到该窑址的陶瓷文物特有的特征元素分布图,将窑址与特征元素分布图对应存储于计算机中,即获得古瓷微量元素特征数据库;

3)将待鉴定的陶瓷文物以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其中的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分布,从而得到待鉴定陶瓷文物的元素分布图;

4)将步骤3)获得的待鉴定陶瓷文物的元素分布图存入步骤2)的古瓷微量元素特征数据库中进行逐一比对,从而获得该元素分布图与每一个窑址的陶瓷文物特有的特征元素分布图之间的相似度,选取其中相似度最高的,即认为该待鉴定陶瓷文物产自该窑。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陶瓷类文物的鉴定方法,首先采用热释光测年法测定待鉴定陶瓷文物的年代信息,而后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已鉴定陶瓷文物的微量元素和衡量元素分布,进而从同一窑址出产的若干陶瓷文物的元素分布图中提取出共有的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分布,从而将其作为该窑的特征元素分布图,最后将待测定陶瓷文物的元素分布图与每个窑的特征元素分布图相比对获得相似度,选取相似度最高的即可认定该待鉴定陶瓷文物产自该窑。该方法相比较于现有的依据经验的目测法鉴定,不仅鉴定速度快,而且在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比仅仅凭鉴定者的个人经验和阅历进行的判断具有巨大优势,同时,建立的古瓷微量元素特征数据库可用于鉴定陶瓷文物的真伪。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李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洛阳理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7.04.28
技术公布日:2017.08.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