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烘干装置的自动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972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马桶烘干装置的自动测试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桶烘干装置的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马桶烘干装置的自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马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由于智能马桶具有多种功能如臀部清净功能、移动清净功能、马桶座圈保温功能、暖风烘干功能、自动除臭功能、静音落座功能等,则为实现上述功能,必须在智能马桶内部内置相应的功能电路。

所以,为了保证智能马桶能够正常使用,有部分使用者会定期雇佣相关技术检测人员对智能马桶内的各个功能电路进行检测和维护,以避免发生故障而影响人们的使用。但由于是通过人工进行检测,手动测试时间较长且测试操作复杂,不利于对智能马桶的频繁检测。

而另一部分使用者一般是直到智能马桶发生故障时才会请求技术人员维修,这样不仅会影响正常使用,而且导致智能马桶的故障率升高甚至寿命大大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桶烘干装置的自动测试装置,能够在接线后实现对智能马桶的烘干装置自动进行故障检测,不需要再通过技术人员进行人工测试,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的易操作性,并且,使得使用者可自行应用本装置即可实现对马桶烘干装置的检测,方便了使用者对智能马桶的定期检测,也降低了使用者的维护成本。

一种马桶烘干装置的自动测试装置,包括加热器控制电路、热敏电阻检测电路、控制器和电源模块;

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被测加热器的工作状态;

所述热敏电阻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被测加热器,并输出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判断被测加热器的正常与否;

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为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和热敏电阻检测电路供电。

由此,通过利用上述电路即可实现对智能马桶的烘干装置的加热器进行自动测试,不需要再通过技术人员进行人工测试,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的易操作性,并且,使得使用者可自行应用本装置实现对马桶红的烘干装置进行的检测,方便了使用者对智能马桶的定期检测,也降低了使用者的维护成本。

进一步,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包括开关信号电路、第一可控硅、第一限流电阻、滤波电路、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

所述开关信号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可控硅的控制极与所述开关信号电路的其中一输出端子电连接,第一主电极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阻与所述开关信号电路的另一输出端子电连接;

所述滤波电路的一端接入电源火线后与所述第一可控硅的第二主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硅的第一主电极电连接,并引出为所述第一输出端子;

所述第二输出端子由接入电源零线的电线引出形成。

通过上述对加热器控制电路的结构限定,有利于在保证对烘干装置的加热器的稳定控制的同时,保证电路结构的最优化和最简化。

进一步,所述开关信号电路包括三极管、可控硅光耦器件和开关限流电阻;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接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发射极接入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集电极接入所述可控硅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

所述可控硅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开关限流电阻接地,且所述可控硅光耦器件的可控硅的其中一主电极与所述第一可控硅的控制极电连接,另一主电极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阻与所述第一可控硅的第一主电极电连接。

通过上述对开关信号电路的限定,能够很好地对电路的弱电部分和强电部分进行更好地隔离,进一步提高两部分电路工作的稳定性和降低干扰。

进一步,所述滤波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相接的第一滤波电容、第一滤波电阻和第二滤波电阻;所述第一滤波电容中与第一滤波电阻串接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接入电源火线后与所述第一可控硅的第二主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阻中与第一滤波电阻串接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硅的第一主电极电连接,并引出为所述第一输出端子。通过对滤波电路的限定,有利于滤除电路的干扰信号。

进一步,所述第一可控硅的第一主电极依次通过一与第一限流电阻串接的第二限流电阻和第一限流电阻与所述可控硅光耦器件的可控硅的另一主电极电连接。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电路的干扰信号滤除效果。

进一步,所述热敏电阻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接入端子、第二接入端子、补偿电阻、第三限流电阻和第二滤波电容;

所述第一接入端子和第二接入端子用于接入被测热敏电阻的两端,且第一接入端子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补偿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入端子电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三限流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入端子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一端电连接后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通过对热敏电阻检测电路的限定,有利于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的同时,使电路结构更加简化和优化。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马桶烘干装置的自动测试装置还包括风机电流检测电路;所述风机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被测风机的工作状态,输出风机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器。通过增设风机电流检测电路,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对智能马桶的烘干装置的进行检测,实现通过利用本装置就能够实现对烘干装置的热敏电阻、风机的正常与否的检测,由此进一步提高检测性能和检测的全面性。

进一步,所述风机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三滤波电容、第三滤波电阻、第四限流电阻、达林顿管、精密电阻、第四滤波电阻、第四滤波电容和保护二极管;

所述第三滤波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并引出形成第一风机接入端子;

所述第三滤波电阻一端与第三滤波电容的负极电连接,另一端引出形成第二风机接入端子;

所述第四限流电阻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达林顿管的基极电连接;

所述达林顿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滤波电阻中形成第二风机接入端子的一端电连接,发射极与所述精密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精密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四滤波电阻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达林顿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精密电阻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滤波电容的正极电连接;

所述第四滤波电容的负极接地;

所述保护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四滤波电容负极电连接后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输出风机检测信号,且保护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通过上述对风机电流检测电路的限定,有利于在保证对风机检测的结果的准确率的同时进一步达到优化并简化风机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的目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降低电路生产制造的难度。

进一步,所述风机电流检测电路还包括电连接于第四滤波电容和保护二极管之间的第五滤波电阻、第五滤波电容、第六滤波电阻和第六滤波电容;

所述第五滤波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滤波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第五滤波电容的正极电连接;

所述第五滤波电容的负极接地;

所述第六滤波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滤波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第六滤波电容的正极电连接;

所述第六滤波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保护二极管的阴极和阳极电连接,且所述保护二极管的阳极、第五滤波电容的负极、第四滤波电容的负极共地。

通过上述对风机电流检测电路的进一步限定,进一步增强了电路的抗干扰和滤波性能,并进一步对风机检测信号进行放大,从而更有利于控制器对风机检测信号的处理和判断。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马桶烘干装置的自动测试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LCD显示屏;及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热敏电阻检测电路、控制器和电源模块封装于同一电气盒中,且加热器控制电路的接入端和输出端、热敏电阻检测电路的接入端分别于电气盒外表面中形成相应的电接口;所述LCD显示屏嵌设于所述电气盒外表面。通过LCD显示屏,有利于控制器直接将处理得到的判断结果显示于LCD显示屏中,从而使测试结果更加直观明了;通过电气盒的设置,有利于将本装置的所有电路与外部环境隔绝,避免外部环境对电路造成影响,并有利于防水防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电路的使用寿命。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马桶烘干装置的自动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马桶烘干装置的自动测试装置的局部结构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器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热敏电阻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机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桶烘干装置的自动测试装置,其包括电气盒1、加热器控制电路、热敏电阻检测电路、风机电流检测电路、控制器、LCD显示屏6和电源模块。所述加热器控制器电路、热敏电阻检测电路、风机电流检测电路、控制器和电源模块设置于同一电路板C上并封装于所述电气盒1中。且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的接入端和输出端、热敏电阻检测电路的接入端、风机电流检测电路的接入端分别于电气盒1外表面形成相应的电接口。所述LCD显示屏6嵌设于所述电气盒1外表面。

具体地,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热敏电阻检测电路、控制器、风机电流检测电路、LCD显示屏6的直流电源输入端电连接,以为加热器控制电路、热敏电阻检测电路、控制器、风机电流检测电路和LCD显示屏6供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分别将220V或10V的市电电源转化成5V和12V直流电源的第一开关电源和第二开关电源。且第一开关电源和第二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引出至电气盒1外并分别封装成电源插头或共同封装成一个电源插头。

请参阅图3,具体地,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2用于控制被测马桶烘干装置的加热器的工作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2包括开关信号电路、第一可控硅T2、第一限流电阻R2、第二限流电阻R3、滤波电路、第一输出端子o1和第二输出端子o2。所述开关信号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可控硅T2的控制极与所述开关信号电路的其中一输出端子电连接,第一主电极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2和第二限流电阻R3与所述开关信号电路的另一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一端接入电源火线L后与所述第一可控硅T2的第二主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硅T2的第一主电极电连接,并引出为所述第一输出端子o1。所述第二输出端子o2由接入电源零线N的电线引出形成。

进一步,所述开关信号电路包括三极管Q1、可控硅光耦器件OP1和开关限流电阻R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接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发射极接入所述电源模块中的第一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出端,集电极接入所述可控硅光耦器件OP1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可控硅光耦器件OP1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开关限流电阻R1接地,且所述可控硅光耦器件OP1的可控硅的其中一主电极与所述第一可控硅T2的控制极电连接,另一主电极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2和第二限流电阻R3与所述第一可控硅T2的第一主电极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滤波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相接的第一滤波电容CX2、第一滤波电阻R4和第二滤波电阻R5;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X2中与第一滤波电阻R4串接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接入电源火线L后与所述第一可控硅T2的第二主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阻R5中与第一滤波电阻R4串接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硅T2的第一主电极电连接,并引出为所述第一输出端子o1。

并且,所述第一输出端子o1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o2于电气盒1表面形成用于接入被测加热器的电接口a。且所述滤波电路中接入电源火线的一端和第二输出端子o2的接入电源零线的一侧分别通过导线引出形成用于插接市电电源的电插头,以在插电时可获取220V的交流电,从而为被测加热器提供工作电源。

请参阅图4,具体地,所述热敏电阻检测电路3用于检测被测加热器,并输出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热敏电阻检测电路3包括第一接入端子i1、第二接入端子i2、补偿电阻R23、第三限流电阻R22和第二滤波电容C2。所述第一接入端子i1和第二接入端子i2用于接入被测热敏电阻的两端,且第一接入端子i1与所述电源模块中的第一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补偿电阻R23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入端子i2电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限流电阻R22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入端子i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电连接后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入端子i1和所述第二接入端子i2于电气盒1表面形成用于接入被测加热器的热敏电阻的电接口b。

另外,在其它变形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用于测量马桶的烘干装置的风口处的风温的风口热敏电阻及与所述热敏电阻检测电路3结构相同的风口热敏电阻检测电路3。由于该风口热敏电阻检测电路3的结构与所述热敏电阻检测电路3的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且,所述风口热敏电阻检测电路3中用于接入所述风口热敏电阻的两个接入端子于电气盒1表面形成电接口c。

请参阅图5,具体地,所述风机电流检测电路4用于检测被测风机的工作状态,输出风机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风机电流检测电路4包括第三滤波电容C1、第三滤波电阻R20、第四限流电阻R21、达林顿管Q2、精密电阻R24、第四滤波电阻R25、第四滤波电容C3、第五滤波电阻R26、第五滤波电容C4、第六滤波电阻R27、第六滤波电容C5和保护二极管D1。所述第三滤波电容C1的正极与所述电源模块第二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并引出形成第一风机接入端子。所述第三滤波电阻R20一端与第三滤波电容C1的负极电连接,另一端引出形成第二风机接入端子。所述第四限流电阻R21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达林顿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达林顿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滤波电阻R20中形成第二风机接入端子的一端电连接,发射极与所述精密电阻R2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精密电阻R2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滤波电阻R25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达林顿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精密电阻R24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滤波电容C3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滤波电容C3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五滤波电阻R2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滤波电容C3的正极和所述第五滤波电容C4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五滤波电容C4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六滤波电阻R2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滤波电容C4的正极和所述第六滤波电容C5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六滤波电容C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保护二极管D1的阴极和阳极电连接。且所述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五滤波电容C4的负极、第四滤波电容C3的负极共地。所述保护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六滤波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后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输出风机检测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接入端子和所述第二风机接入端子于电气盒1表面形成电接口d。以及,所述第三滤波电容C1为有极性电容;所述第四滤波电容C3和所述第五滤波电容C4均为电解电容。所述达林顿管Q2为MJD6039T4型号的达林顿管Q2。

具体地,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2和风机电流检测电路4的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热敏电阻检测电路3输出的检测信号判断被测加热器的正常与否,同时也根据所述风机电流检测电路4输出的风机检测信号判断被测风机的正常与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且其与一嵌设在电气盒1外表面的启动按钮7电连接,通过按下启动按钮7触发控制器而使控制器控制上述各个电路的工作,从而实现本装置的启动并进入测试工作环节。

具体地,所述LCD显示屏6用于显示由控制器处理得到的判断结果,由于其与控制器之间的接线方式为现有,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马桶烘干装置的自动测试装置的测试工作过程:

对于开环控制的烘干装置,由于其是通过控制输出功率来得到不同的温度,故在此时不需要用到热敏电阻检测电路3。但对于闭环控制的烘干装置,其是通过热敏电阻测温来调节功率,以达到稳定的设定温度,故在此时需要用到热敏电阻检测电路3。因此,为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马桶烘干装置的测试工作过程,以下以测试闭环控制行的烘干装置为例说明。

首先,通过夹具将风口热敏电阻固定在烘干装置的风口前,并固定好烘干装置,随后即将风口热敏电阻的两端对接插入到电接口c中。其次,将烘干装置的热敏电阻对接插入到电接口b中,将烘干装置的加热器的控制输入端对接插入到电接口a中,同时将烘干装置的风机电流输出端对接插入到电接口d中,并根据电源接电需要将烘干装置中的电插头插接到市电电源输出的插座中。

完成上述的接线后,按下启动按钮7,由此启动控制器和各个电路。首先,控制器为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2和风机电流检测电路4提供一工作信号,从而启动加热器控制电路2和风机电流检测电路4。在烘干装置的加热器和风机工作到控制器内预设的时间后,热敏电阻检测电路3将输出一电压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将根据该电压检测信号和电阻计算的电路公式处理得到被测烘干装置的热敏电阻的当前阻值,再判断该当前阻值是否位于正常的阻值范围,如果该当前阻值处于正常的阻值范围,则表示被测烘干装置的加热器正常,否则,表示被测烘干装置的加热器不正常。同理,对风口温度的判断是否正常也是通过判断风口热敏电阻的当前阻值是否处于正常的阻值范围,故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对风机的检测,由于风机转动会产生相应的电流,故风机电流检测电路4测试的就是风机中是否产生电流。所以,在风机电流检测电路4接入被测烘干装置的风机,及控制器触发风机电流检测电路4进入工作状态后,最终由风机电流检测电路4输入一风机检测信号至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据该风机检测信号对风机的正常与否进行判断。而所述风机检测信号是一个电压信号,而风机正常工作就必然会产生电流,从而使风机电流检测电路4输出一相应的电压信号,故控制器主要是判断所述风机检测信号是否为一个非零的电压信号,如果是,则表示被测烘干装置的风机正常,否则,表示被测烘干装置的风机异常。

由此通过以上测试过程,完成测试工作。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其它变形实施例,例如:

1)改变加热器控制电路2的结构,也即,将加热器控制电路2中的第二限流电阻R3删除,此时,第一可控硅T2的第一主电极仅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2与所述开关信号电路的另一输出端子电连接。

2)改变风机电流检测电路4的结构,也即,将风机电流检测电路4中的第五滤波电阻R26、第五滤波电容C4、第六滤波电阻R27和第六滤波电容C5都删除,此时,所述保护二极管D1的阴极和阳极分别与所述第四滤波电容C3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且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第四滤波电容C3的负极共地,其中,所述保护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四滤波电容C3负极电连接后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输出风机检测信号。

3)改变电源模块的结构,也即,电源模块还包括电源输出为5V直流电源的蓄电池和输出为12V直流电源的蓄电池,则在无法接市电测试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通过电源模块中的蓄电池进行供电。

4)增加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报警器,由控制器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报警器的工作状态以直观地表明测试结果,如在正常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发出一声鸣叫即可,在异常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发出多声鸣叫。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报警器发出的鸣叫声的频率来表示正常和异常。

5)删除电气盒1结构,直接将各个电路和电源模块设置于同一电路板上或不同的电路板上。

6)删除风机电流检测电路4,并将其在电气盒1表面形成的相应的电接口去除。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马桶烘干装置的自动测试装置能够在接线后实现对智能马桶的烘干装置自动进行故障检测,不需要再通过技术人员进行人工测试,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的易操作性,并且,使得使用者可自行应用本装置即可实现对马桶烘干装置的检测,方便了使用者对智能马桶的定期检测,也降低了使用者的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