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最小离地间隙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4320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最小离地间隙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辆最小离地间隙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就是指车辆停放在水平地面上,在额定满载的前提下,其底盘最下突出部位与水平地面的距离。最小离地间隙越大,车辆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的能力就越强,但重心也偏高,从而降低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最小离地间隙越小,车辆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的能力就越弱,但重心低,可增加稳定性。

但是,最小离地间隙必须考虑到车辆运输时装卸平台的通过性,要考虑到车辆在靠近一般人行道边沿时不会发生碰擦的可能性。如果车辆产品限定向某个国家或地区销售,还要考虑到当地道路质量的情况。同时,最小离地间隙的数值是有一定限制的,它与车型功能、空气动力学有关系。

目前,国内所有车辆产品在出厂前必须满足国家标准对整车最小离地间隙的技术要求。在车辆最小离地间隙的测量过程中,人们通常在车辆底盘下面用卷尺或其它测量设备,测出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由于车辆底盘与地面之间的空间比较狭小,人们在车辆底盘下进行测量既不方便,所测数据误差又大。因此,研制一种使用方便、测量精度较高的车辆最小离地间隙测量装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辆最小离地间隙测量装置。可以站在车辆侧边,方便准确地测量出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最小离地间隙测量装置,包括:底板、升降杆、行走轮、B滑轮、伸缩杆、手柄、紧定手柄、摇动手柄、A滑轮、钢丝绳、卷筒、导向管;底板上面设置有垂直向上的导向管,底板下面设置有行走轮,导向管中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杆,导向管上端侧面设置有A滑轮,底板上面且处于伸缩杆端口处设置有B滑轮,底板上面且处于B滑轮侧面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另一端上面设置有手柄,伸缩杆内靠近手柄处设置有卷筒,卷筒侧面设置有摇动手柄,卷筒轮沿正上方设置有紧定手柄;钢丝绳一端固定到升降杆的底部,绕过A滑轮、B滑轮,另一端缠绕到卷筒上。

行走轮设置在底板底部的四周,能够转动并且可以上下调整。

升降杆在导向管中上下移动,且顶部设置有平板。

伸缩杆为空心结构,伸缩杆一端固定在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达到如下有益效果:本装置机构紧凑,成本较低,操作方便。测量者站在车辆侧边即可间接地测量出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在升降杆和导向管之间也可安装位移尺或者距离传感器,加上本装置自身高度,即可读出所测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最小离地间隙测量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最小离地间隙测量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后视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车辆最小离地间隙测量装置,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上表面且方向垂直向上的导向管12,设置在底板1下表面四周的行走轮3,设置在导向管12中可上下移动的升降杆2,设置在导向管12上端侧面的A滑轮9,设置在底板1上表面且处于伸缩杆5端口处的B滑轮4,一端固定在底板1上表面且处于B滑轮4侧面的伸缩杆5,设置在伸缩杆5另一端上表面上的手柄6,设置在伸缩杆5内靠近手柄6的卷筒11,设置在卷筒11侧面的摇动手柄8,设置在卷筒11轮沿正上方的紧定手柄7,设置在卷筒11上并绕过A滑轮9和B滑轮4上的钢丝绳10。

所述的行走轮3,设置在底板1底部的四周,可以转动进行任意方向行走,且可以上下调整,来确保底板1处于水平状态。

所述的升降杆2,在导向管12中可以上下移动,且顶部设置有平板C,便于顶到车辆最小离地的部位。

所述的伸缩杆5,为空心结构,一端固定在底板1上,根据测量需要可以伸长或缩短,把升降杆2推到所要测量的位置。

所述的卷筒11,设置在伸缩杆5中,用于缠绕钢丝绳10。

所述的摇动手柄8,设置在卷筒11侧面,可以通过摇动手柄8实现卷筒11转动。

所述的紧定手柄7,设置在伸缩杆5上并处于卷筒11轮沿正上方,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转动摇动手柄8,让紧定手柄7顶住卷筒11轮沿,阻止卷筒11转动,从而阻止升降杆2在自重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然后再测量升降杆2顶部平板C到行走轮3最底部,即可得到车辆最小离地间隙。

所述的钢丝绳10,一端固定在升降杆2的底部,绕过A滑轮9和B滑轮4,然后缠绕到卷筒11上,通过转动卷筒11,使钢丝绳10沿A滑轮9和B滑轮4把升降杆2提升起来。反向转动卷筒11,升降杆2在自重的作用下,向下移动。

本装置机构紧凑,成本较低,操作方便,有效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