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144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属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回弹仪的基本原理是用弹簧驱动重锤,重锤以恒定的动能撞击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接触的弹击杆,使局部混凝土发生变形并吸收一部分能量,另一部分能量转化为重锤的反弹动能,当反弹动能全部转化成势能时,重锤反弹达到最大距离,仪器将重锤的最大反弹距离以回弹值(最大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的名义显示出来。

现常用的ZC3-A型回弹仪用于检测10-60Mpa范围内的砼抗压强度,系统标准能量为2.207J,示值系统为指针直读式的中型回弹仪并由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混凝土回弹仪》(JJG817-93)及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的主编单位-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监制。ZC3-A型回弹仪具有轻便、灵活、价廉、不需电源、易掌握、按钮采用拉伸工艺不易脱落、指针易于调节摩擦力,是适合现场使用的无损检测的首选仪器。但是,在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中,对梁类较高构件的检测,需要借助梯子等设施进行登高检测;而在登高过程中,由于持握回弹仪,只能单手攀登梯子,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包括主保护套、圆柱形副保护套和带有旁开扣的腰带,所述主保护套包括圆柱形第一套体和圆台形第二套体,所述第一套体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套体的尾端封闭且第一套体的首端敞开,所述第二套体的内部设置有圆台形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套体的首端敞开且第二套体的尾端敞开,所述第二套体尾端的内径大于第二套体首端的内径,所述第二套体尾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套体首端的内径,所述第二套体的尾端与第一套体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容纳腔与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副保护套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第三容纳腔,所述副保护套的首端封闭且副保护套的尾端敞开,所述副保护套尾端的内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套体首端的内径,所述副保护套的尾端与第二套体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主保护套的侧壁设置有长条形进出口,进出口处固设有第一拉链,第一拉链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套体的首端,第一拉链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套体的尾端;所述腰带的一端与第二套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腰带的另一端与第一套体的外壁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套体的外壁固设有最少一个附件袋,附件袋的袋口固设有第二拉链。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套体的内壁固设有多根减震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副保护套和第二套体之间设置有尼龙搭扣,尼龙搭扣包括尼龙绒带和尼龙钩带,所述尼龙绒带的背面与副保护套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尼龙钩带的背面与第二套体的外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不但能有效对回弹仪进行防护,提高回弹仪的使用寿命,而且检测人员利用该携带装置携带回弹仪进行登高作业,安全性高,有效保证了工地中的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主保护套和副保护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所述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包括主保护套、圆柱形副保护套2和带有旁开扣31的腰带3,所述主保护套包括圆柱形第一套体11和圆台形第二套体12,所述第一套体11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第一容纳腔111,所述第一套体11的尾端封闭且第一套体11的首端敞开,所述第二套体12的内部设置有圆台形的第二容纳腔121,所述第二套体12的首端敞开且第二套体12的尾端敞开,所述第二套体12尾端的内径大于第二套体12首端的内径,所述第二套体12尾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套体11首端的内径,所述第二套体12的尾端与第一套体11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容纳腔121与第一容纳腔111连通;所述副保护套2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第三容纳腔21,所述副保护套2的首端封闭且副保护套2的尾端敞开,所述副保护套2尾端的内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套体12首端的内径,所述副保护套2的尾端与第二套体12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容纳腔21与第二容纳腔121连通;所述主保护套的侧壁设置有长条形进出口,进出口处固设有第一拉链13,第一拉链13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套体12的首端,第一拉链13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套体11的尾端;所述腰带3的一端与第二套体1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腰带3的另一端与第一套体11的外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体11的外壁固设有最少一个附件袋4,附件袋4的袋口固设有第二拉链4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体11的内壁固设有多根减震棒112。进一步地,所述副保护套2和第二套体12之间设置有尼龙搭扣,尼龙搭扣包括尼龙绒带51和尼龙钩带52,所述尼龙绒带51的背面与副保护套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尼龙钩带52的背面与第二套体12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使用方法,先拉开第一拉链13,将ZC3-A型回弹仪塞入主保护套和副保护套2中,其中ZC3-A型回弹仪的主体为圆柱形,ZC3-A型回弹仪的主体位于第一容纳腔111中,ZC3-A型回弹仪的端部为圆台形,ZC3-A型回弹仪的端部位于第二容纳腔121中,ZC3-A型回弹仪的弹击杆位于第三容纳腔21中,然后闭合第一拉链13,再打开腰带3上的旁开扣31,将腰带3系在检测人员的腰上,最后闭合旁开扣31;等检测人员登到指定高度进行高空作业时,再拉开第一拉链13,取出ZC3-A型回弹仪进行检测作业。该过程中,由于无需持握回弹仪,检测人员可以双手攀登梯子,不存在安全隐患。

其中,第一套体11保护ZC3-A型回弹仪的主体,并且减震棒112还能进一步保护ZC3-A型回弹仪中的指针块、刻度尺等显示结构,避免ZC3-A型回弹仪被损坏;第二套体12保护ZC3-A型回弹仪的端部,由于所述副保护套2尾端的内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套体12首端的内径,所述第二套体12尾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套体11首端的内径,该种结构的第二套体12不但方便组装、连接固定,而且还便于将ZC3-A型回弹仪装入主保护套和副保护套2中;副保护套2保护弹击杆,由于弹击杆可收缩,当弹击杆收缩时,可将副保护套2折叠然后通过尼龙搭扣固定,方便在后续存放。

附件袋4中可放置记录纸、记录笔、备用的弹击杆等附件,方便使用,还能防止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丢落,还方便取用,实施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