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玻片染色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1437阅读:1078来源:国知局
病理切片玻片染色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染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病理切片玻片染色架。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实验室采用手工染色方式,即手动将装有病理玻片的染色架放入二甲苯、梯度酒精、苏木素、伊红中进行脱蜡、染色、脱水等操作步骤。由于目前采用的常规染色架,为24片装或30片装,且普通的染色缸内只能放入一个该染色架,若需要染色的玻片数量超过30时,则需要分批次染色;如果需要同时染色的玻片数超过30时,则需要更大的染色缸及更多的液体,因此需要一种既可以直接放入原有大小的染色缸内进行染色,又可以增加玻片容量的染色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染色架可放置玻片数量少的缺陷,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成本低,能放入更多玻片的的病理切片玻片染色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病理切片玻片染色架,它是竖向布置的套筒结构,包括直径一大一小且同轴设置的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筒体的内壁及内筒体的外壁及内部均布置有多个作为玻片支架的隔挡片;所述内筒体内部沿径向平行布置有多层隔板,位于内筒体内部的隔挡片均匀布置在隔板上,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的底端设有用于托住所述玻片的支撑件。

进一步,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为网状结构或栅栏结构。

通过将外筒体和所述内筒体设计为网状或栅栏状,便于染色缸内的液体快速进入染色架,对玻片均匀染色。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体包括间距设置的上外筒体和下外筒体及连接两者的弯曲或直的条状外筒连接件;所述内筒体包括间距设置的上内筒体和下内筒体及连接两者的弯曲或直的条状内筒连接件。

通过将外筒体拆分为上外筒体和下外筒体,将内筒体拆分为上内筒体和下内筒体,使得液体可从中间快速进入染色架内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为网状结构或栅栏结构。

通过将支撑件设计为网状结构或栅栏结构,使其不仅具有对玻片的支撑作用,还可以保证染色缸内液体的流动性,将染色架从染色缸内取出时,液体不会残留在染色架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相连。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设于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的圆环及设于所述内筒体底端的支撑网;所述圆环与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同轴设置,且通过连接片与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连接。

通过支撑网的作用,不仅可以对玻片支撑,还可以加快液体通过速度。

优选地,所述隔挡片沿所述外筒体内壁周向和所述内筒体外壁周向均匀对称布置。

通过将隔挡片均匀对称布置,使得玻片的放置也较均匀对称,染色均匀。

可选地,所述外筒体上还设有提手。

通过提手便于将染色架从染色缸内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待染色的玻片放入外筒体和内筒体内,并通过隔挡片将相邻的两玻片隔开,使得在占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本染色架比传统的矩形染色架放入的玻片更多,且玻片放置稳定,染色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病理切片玻片染色架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病理切片玻片染色架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病理切片玻片染色架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筒体1、内筒体2、隔挡片3、隔板4、支撑件5、上外筒体6、下外筒体7、外筒连接件8、圆环9、支撑网10、连接片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病理切片玻片染色架,它是竖向布置的套筒结构,包括直径一大一小且同轴设置的外筒体1和内筒体2;外筒体1的内壁及内筒体2的外壁及内部均布置有多个作为玻片支架的隔挡片3;内筒体2内部沿径向平行布置有多层隔板4,位于内筒体2内部的隔挡片3均匀布置在隔板4上,外筒体1和内筒体2的底端设有用于托住玻片的支撑件5。隔挡片3沿外筒体1内壁周向和内筒体2外壁周向均匀对称布置。通过将隔挡片3均匀对称布置,使得玻片的放置也较均匀对称,染色均匀。支撑件5与外筒体1和内筒体2相连。

实施例2

如图2~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病理切片玻片染色架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外筒体1和内筒体2为网状结构或栅栏结构。通过将外筒体1和内筒体2设计为网状或栅栏状,便于染色缸内的液体快速进入染色架,对玻片均匀染色。

支撑件5为网状结构或栅栏结构。通过将支撑件5设计为网状结构或栅栏结构,使其不仅具有对玻片的支撑作用,还可以保证染色缸内液体的流动性,将染色架从染色缸内取出时,液体不会残留在染色架内。

实施例3

如图6、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病理切片玻片染色架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外筒体1包括间距设置的上外筒体6和下外筒体7及连接两者的弯曲或直的条状外筒连接件8;内筒体2包括间距设置的上内筒体(图未示)和下内筒体(图未示)及连接两者的弯曲或直的条状内筒连接件(图未示)。通过将外筒体1拆分为上外筒体6和下外筒体7,将内筒体2拆分为上内筒体和下内筒体,使得液体可从中间快速进入染色架内部。

支撑件5包括设于外筒体1和内筒体2之间的圆环9及设于内筒体2底端的支撑网10;圆环9与外筒体1和内筒体2同轴设置,且通过连接片11与外筒体1和内筒体2连接。通过支撑网10的作用,不仅可以对玻片支撑,还可以加快液体通过速度。

另外,外筒体1上还设有提手(图未示)。通过提手便于将染色架从染色缸内取出。

使用时,将待染色的玻片放入外筒体1和内筒体2内,并且,相邻的两个玻片之间至少有一个隔挡片3将两玻片隔开;再将放有玻片的染色架放入染色缸即可。相比传统的矩形染色架,本染色架在相同的体积情况下,可放入的玻片更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