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智能流速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4022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智能流速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速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流速仪。



背景技术:

智能流速仪属于常用的江河水流速度测量仪器,其结构由旋杯部件,旋转支承构件、传感器等部件组成。在测量水流速时,将仪器下放至预定测点水深中,水流速度越快,旋杯部件转速越快,传感器部件将旋杯部件的转速传输给显示装置,技术人员可通过显示装置上显示的信息计算出水流流速。现有的智能流速仪虽然能够测量出水流流速,但是其各个部件均固定安装在一起,不便于拆卸和携带,在移动该流速仪时若不将其拆卸成几个单独的部件容易损坏旋杯,最终导致仪器的测量精度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便于携带和拆装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流速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便携式智能流速仪,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固定连接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为U型,其两端均开设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插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腔安装有轴承和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套管转动连接,所述套管分为两段,所述转轴的外壁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贯穿套管的外壁,所述固定环的外壁周向设置有不少于三个旋杯,所述套管的底部设置有套筒,所述转轴延伸至套筒的内腔,所述套筒的内腔设置有传感器,所述转轴的外壁粘接有反射片,并且传感器上的传感头平齐。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筒螺纹式套筒,传感器螺纹连接在套筒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的内腔设置有活动卡块和固定卡块,所述转轴夹持在活动卡块和固定卡块之间,所述安装支架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螺钉,且螺钉与活动卡块接触。

优选的,所述活动卡块和固定卡块均为弧形卡块,并且与安装孔的内壁贴合。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为激光时测速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流速仪,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安装孔中设置活动卡块和固定卡块,套管被夹持活动卡块和固定卡块之间,当需要拆卸该流速仪时,拧松螺纹孔中的螺钉,活动卡块与套管分开,此时便可已将套管从安装孔中拔出,当需要移动该流速仪时,可将拆开的两个部件分开放置,防止在移动该流速仪时碰坏旋杯而引起测试精度的下降,同时设置有传感器和反射片,传感器螺纹连接在套筒内,使得能够将旋杯部分进一步的拆分为两个部分,该便携式智能流速仪对比现有的智能流速仪能够将整个流速仪拆分为多个部分,方便人们携带该流速仪,有效的避免了在携带过程中造成仪器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流速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流速仪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流速仪的安装支架俯视图。

图中:1固定杆、2安装支架、3套管、4安装孔、5活动卡块、6轴承、7转轴、8套筒、9反射片、10传感器、11传输导线、12固定环、13旋杯、14螺纹孔、15固定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便携式智能流速仪,包括固定杆1,固定杆1上固定连接安装支架2,安装支架2为U型,其两端均开设安装孔4,安装孔4中插接有套管3,套管3的内腔安装有轴承6和转轴7,转轴7通过轴承6与套管3转动连接,套管3分为两段,转轴7的外壁设有固定环12,固定环12贯穿套管3的外壁,固定环12的外壁周向设置有不少于三个旋杯13,套管3的底部设置有套筒8,转轴7延伸至套筒8的内腔,套筒8的内腔设置有传感器10,传感器10为激光时测速传感器,转轴7的外壁粘接有反射片9,并且传感器10上的传感头平齐,设置反射片9能够反射传感器10发射出的射线,转轴7每旋转一次,反射片9反射一次,从而达到测试转轴7的转速的目的。

传感器10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套筒8螺纹式套筒,传感器10螺纹连接在套筒8的内腔,安装孔4的内腔设置有活动卡块5和固定卡块15,转轴7夹持在活动卡块5和固定卡块15之间,安装支架2上开设有螺纹孔14,螺纹孔14中螺纹连接有螺钉,且螺钉与活动卡块5接触,设置活动卡块5和固定卡块15,使得能够方便拆卸套管3,便于将整个装置进行拆分,活动卡块5和固定卡块15均为弧形卡块,并且与安装孔4的内壁贴合。

工作原理:该智能流速仪在工作时,将整个部件放入水中,旋杯13在水流的作用下旋转,旋杯13的旋转带动转轴7旋转,此时传感器10发射出射线进反射片9反射完成对转轴的测速,测试后的数据传输至岸边的显示装置,工作人员通过显示装置上的数据便可以计算出水流的流速,当需要移动该流速仪时,可将整个流速仪拆分成三个独立的部件并分开放置并携带,提升了其携带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