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提取整段纤维的混凝土试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663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提取整段纤维的混凝土试件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混凝土试件模具,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易于提取整段非晶合金纤维的混凝土试件的模具。



背景技术:

混凝土材料中掺料性质的变化对混凝土本身性质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因此了解混凝土中掺料的性质变化能够让学者更好地研究不同种混凝土在实际情况中性能指标的演变,并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目前试验中,混凝土试件大多以研究混凝土试件本身性能为目的,以非晶合金纤维为例,纤维带材在掺入时往往打散裁剪,难以提取出整段的纤维,故而对纤维放入混凝土后纤维本身性质的变化难以进行研究。针对实际的需求,需要制造便于从中提取整段纤维的混凝土试件的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便于提取整段非晶合金纤维的混凝土试件的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易于提取整段纤维的混凝土试件模具,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部固定层、中部装填层、中部固定层和顶部装填层,还包括固定于底部固定层与顶部装填层之间的纵向固定装置;

所述中部装填层的具体结构是:包括两个相同的固定钢片,两个固定钢片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内侧面上间隔开设有凹槽,上端面上间隔设置有方形凸起,该方形凸起用于枢接至中部固定层上开设的方形凹槽中;下端面上间隔设置有方形凹槽,该方形凹槽用于枢接底部固定层上开设的方形凸起;

所述顶部装填层的具体结构是:包括两个相同的固定钢片,两个固定钢片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内侧面上间隔开设有凹槽,下端面上间隔设置有方形凹槽,该方形凹槽用于枢接中部固定层上开设的方形凸起;

底部固定层、中部装填层、中部固定层和顶部装填层之间通过方形凸起枢接于方形凹槽的方式上下连接在一起,两个固定钢片相对设置的凹槽中卡设有分隔钢片,分隔钢片之间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混凝土的容纳室。

优选地,在底部固定层上位于一个固定钢片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柱,位于另一个固定钢片的外侧设置有紧固螺栓,通过限位柱和紧固螺栓固定中部装填层在底部固定层以及顶部装填层在中部固定层的位置;所述顶部装填层的固定钢片的外侧面上设有用于固定纤维的可拆卸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模具是建立在现有模具之上,根据实际要求改进而成,使用方便,试验人员能够迅速熟悉并掌握其使用方法;在脱模过程中,将限位柱拆下之后可依次将所有钢片拆下;将纤维安置在试件的危险截面处,完成脱模后可使用实验室内部的力学装置完成对试件的破坏,并提出内部的整段纤维。

附图说明

图1为模具以及成型试件的外形

图2为模具各层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中部装填层的结构图;

图4为顶部装填层的结构图;

图5为纤维材料放置位置示意图;

图6为成型试件的结构;

图7为试件破坏后的结构;

图8为限位柱的位置示意图;

图9显示了纵向固定装置的结构;

图10、11、12显示了模具安装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易于提取整段纤维的混凝土试件模具,其特征是: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部固定层1、中部装填层2、中部固定层3和顶部装填层4。

如图9所示,还包括固定于底部固定层1与顶部装填层4之间的纵向固定装置5;

如图3、4所示,所述中部装填层2的具体结构是:包括两个相同的固定钢片7,两个固定钢片7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内侧面上间隔开设有凹槽,上端面上间隔设置有方形凸起10,该方形凸起10用于枢接至中部固定层3上开设的方形凹槽中;下端面上间隔设置有方形凹槽,该方形凹槽用于枢接底部固定层1上开设的方形凸起10;

所述顶部装填层4的具体结构是:包括两个相同的固定钢片7,两个固定钢片7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内侧面上间隔开设有凹槽,下端面上间隔设置有方形凹槽,该方形凹槽用于枢接中部固定层3上开设的方形凸起10;

底部固定层1、中部装填层2、中部固定层3和顶部装填层4之间通过方形凸起10枢接于方形凹槽的方式上下连接在一起,两个固定钢片7相对设置的凹槽中卡设有分隔钢片6,分隔钢片6之间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混凝土的容纳室。

将中层装填层以及细长空槽12装满混凝土并振捣抹平后,将纤维紧贴放在在混凝土表面上如图5所示,此时将两侧的构件重新装入固定钢片,就可以将纤维固定,然后再向模具中灌注混凝土将纤维完全覆盖。

本实用新型所形成的工字形试件如图6所示,纤维处于危险截面处,易于暴露并提取。将试件破坏后的预计情况如图7所示。

在脱模过程中,需要将可拆卸限位柱9拆下,然后依次将各个钢片拆下完成脱模。

如图9,在振捣过程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由纵向分布的多个部分组成,为了防止振捣中各层之间发生错动,故需安装纵向固定装置8。

所述装填层均为不锈钢构件拼接而成,拼接时将四根分隔钢片两端分别卡入两侧固定钢片的凹槽中,形成三个空槽,装填时与混凝土接触面需要涂抹润滑油,便于拆卸;所述固定层均带有两个紧固螺栓、两个可拆卸的限位柱,将装填层一侧的固定钢片紧贴限位柱,并扭紧紧固螺栓,通过挤压将拼接好的装填层加固,防止模具松散以及混凝土渗漏。

空槽12目的在于形成试件中的危险截面,其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其位置如图12所示。如图10-12所示,使用时首先将中部装填层拼装并固定在底部固定层上,装满混凝土并振捣、抹平;之后将拼装好的中部固定层与顶部装填层安置在中部装填层之上并对齐,再使用纵向固定装置将整个模具加固;此时,已抹平的混凝土上方有一高度为固定层厚度,形状细长的空槽;将空槽装满混凝土,振捣抹平至混凝土填满空槽后,将纤维带材紧贴在混凝土表面,并通过固定钢片两侧的构件,将纤维固定;此后再次加入混凝土将上部装填槽填满,振捣抹平后放入相应的环境中进行成型。

试件脱模时,先将限位柱拆下,之后可按照一般步骤完成脱模。所形成的试件截面接近工字形,纤维所处位置为一危险截面,将试件下部分固定,使用实验室中的拉力装置可将试件破坏并暴露出纤维所在截面。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未说明部份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