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铠装热电偶时间常数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5811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仪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铠装热电偶时间常数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热电偶具有装配简单、性能稳定、测温范围广和响应时间快等优点,在多个领域中成为应用广泛的温度传感器。时间常数是检测热电偶动态测试性能的重要指标。然而热电偶时间常数的大小很难用理论计算的方式准确求得,在实际测量中都是用实验的方式来获得。因此,研究能准确快速测量热电偶时间常数的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铠装热电偶是最常见的热电偶之一,具有能弯曲、耐高压、热响应时间快和坚固耐用等许多优点。由于铠装热电偶通常由金属外壳包裹,内部填充氧化镁等绝缘物质,直接用理论计算的方式计算铠装热电偶的时间常数误差会很大,所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测量铠装热电偶的时间常数是十分必要的。

现阶段用实验的方式测量铠装热电偶时间常数的方法通常为传统入水法、激光加热法等。其中传统入水法将铠装热电偶插入水中前,铠装热电偶的测量端已经受到水面蒸汽的影响,导致提前升温,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激光加热法是将铠装热电偶的测量端利用大功率激光器进行加热,此方法需要将铠装热电偶与大功率激光器配合、固定和聚焦,需要大量的固定装置等辅助实验器材,耗时耗力,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铠装热电偶时间常数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铠装热电偶时间常数测量装置,包括气源,橡胶管,气筒,铠装热电偶,橡胶塞,数据采集卡,计算机,黑体空腔。所述气源与橡胶管的一端连接,橡胶管的另一端与气筒连接,所述气筒内部置有铠装热电偶与橡胶塞,所述铠装热电偶卡在橡胶塞中,所述铠装热电偶的参考端导线由气筒的出线孔引出,并连接数据采集卡,所述数据采集卡连接计算机,所述铠装热电偶的测量端方向放置黑体空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源与橡胶管接口处、橡胶管与气筒的接口处边缘都是封死的,不会漏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铠装热电偶的参考端导线从气筒的出线孔引出,然后将气筒的出线孔封死,不会漏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橡胶塞紧贴在气筒内壁且可自由滑动,不会漏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铠装热电偶紧紧卡在橡胶塞中,不会脱落,且在气筒内侧为铠装热电偶的参考端导线留出足够长度,保证橡胶塞向气筒外侧方向滑动到边缘处时铠装热电偶的参考端导线不会断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筒外侧为铠装热电偶的测量端留出足够长度。保证铠装热电偶的测量端可以伸入黑体空腔的恒温介质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铠装热电偶的测量端伸入黑体空腔的恒温介质中时,橡胶塞不会从气筒中脱落。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铠装热电偶时间常数测量装置,通过设置气源控制铠装热电偶的快速伸缩,装置简单,操作简洁,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气源;2.橡胶管;3.气筒;4.铠装热电偶;5.橡胶塞;6.数据采集卡;7.计算机;8.黑体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一种铠装热电偶时间常数测量装置,包括气源1,橡胶管2,气筒3,铠装热电偶4,橡胶塞5,数据采集卡6,计算机7,黑体空腔8。所述气源1与橡胶管2的一端连接,橡胶管2的另一端与气筒3连接,所述气筒3内部置有铠装热电偶4与橡胶塞5,所述铠装热电偶4卡在橡胶塞5中,所述铠装热电偶4的参考端导线由气筒3的出线孔引出,并连接数据采集卡6,所述数据采集卡6连接计算机7,所述铠装热电偶4的测量端方向放置黑体空腔8。

测量前,启动黑体空腔8,并设定温度为一固定值,待黑体空腔8内部温度稳定后,开始下一步的工作。

将铠装热电偶4的参考端导线部分连接数据采集卡6,数据采集卡6连接计算机7,打开计算机7的相应软件准备记录数据采集卡6采集的温度数据。

设置气源1,产生正压,使气体通过橡胶管2迅速注入气筒3内侧。在正压的作用下橡胶塞5会被迅速推动,橡胶塞5带动铠装热电偶4使铠装热电偶4的测量端迅速插入黑体空腔8的恒温介质中,数据采集卡6开始采集铠装热电偶4接受到的温度信息,在计算机7的相应软件中记录温度数据,然后测量并得到铠装热电偶4的时间常数。

测量结束后,再次设置气源1 ,产生负压,使注入在气筒3内侧的气体通过橡胶管2回到气源1。橡胶塞5在负压的作用下带动铠装热电偶4使铠装热电偶4从黑体空腔8的恒温介质中回到原始位置,测量结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