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有机废气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8416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有机废气监测装置,属于有机气体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基于物联网的有机废气监测装置有多个功能单元协同工作,由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与各功能单元通过RS485通信接口组成主从通信系统,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是主机,其他的各功能单元是从机,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因此成为监测系统的主电脑,它保存着全部的信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当前还没有相关研究针对有机废气的监测指标、方法和技术进行规范性研究,而其他各功能单元,只针对各个方面进行监测,然后把信息发送给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进行汇总,获得的信息不能丰富和全面反映所存在的问题。目前,传统的有机废气监测装置存在缺少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汇总设备,无法获得丰富全面的信息,有机废气监测效果差且移动不方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有机废气监测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的有机废气监测装置无法获得丰富全面的信息且移动不方便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有机废气监测装置,包括包括底板和操作台,所述底板的四个边角均设有滑轮,所述底板的顶端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太阳能板,所述底板与操作台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操作台的顶端安装有废气收集罐,所述废气收集罐的一侧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一侧设有数据采集器,所述数据采集器的一侧设有计算机,所述计算机的一侧设有报警器,所述太阳能板、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和报警器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所述废气收集罐一侧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上有密封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感器的型号为传感器MS。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数据采集器采用的是工业级RFID数据采集器。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基于物联网的有机废气监测装置,移动方便、组装、拆卸简单快速,可以迅速的移动到需要监测的地带,监测可靠,得到准确的数据,而且可以根据计算机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果有机废气的有害气体超过国家气体排放规定的标准,报警器就会发出警报,实现对有机废气的监测,并且该装置能够通过太阳能板给蓄电池进行充电,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轮;2、底板;3、蓄电池;4、太阳能板;5、废气收集罐;6、传感器;7、数据采集器;8、报警器;9、计算机;10、操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有机废气监测装置,包括底板2和操作台10,底板2的四个边角均设有滑轮1,底板2的顶端安装有蓄电池3,底板2的一侧设有太阳能板4,底板2与操作台10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操作台10的顶端安装有废气收集罐5,废气收集罐5的一侧设有传感器6,传感器6的一侧设有数据采集器7,数据采集器7的一侧设有计算机9,计算机9的一侧设有报警器8,太阳能板4、传感器6、数据采集器7、计算机9和报警器8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废气收集罐5一侧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上有密封盖,工厂中的有机废气从进气口中排入到废气收集罐5中,密封盖防止废气泄露,污染空气。

进一步的,传感器7的型号为传感器MS1100,依赖半导体元件功能和特性判断感知气体,依靠灵敏度和精度感知捕获数据的质量。

进一步的,数据采集器7采用的是工业级RFID数据采集器,能够准确的实现对数据的采集工作。

具体时,该装置设有的太阳能板4给蓄电池3进行充电,有机废气从废气收集罐5一侧设有的进气口排入,传感器3依赖半导体元件功能和特性判断感知气体,依靠灵敏度和精度感知捕获数据的质量,通过数据采集器7和分析计算机9对接收到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和分析,根据计算机9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果有机废气的有害气体超过国家气体排放规定的标准,报警器8就会发出警报,实现对有机废气的监测,能够利用底板2上设有的滚轮1可以迅速的移动到需要监测的地带,使用方便。

该种基于物联网的有机废气监测装置,移动方便、组装、拆卸简单快速,可以迅速的移动到需要监测的地带,监测可靠,得到准确的数据,而且可以根据计算机9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果有机废气的有害气体超过国家气体排放规定的标准,报警器8就会发出警报,实现对有机废气的监测,并且该装置能够通过太阳能板4给蓄电池3进行充电,节能环保。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