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压测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913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拉压测试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拉压测试机。



背景技术: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但合格的弹簧在投入使用前需要对弹簧的拉伸量进行测试,确保弹簧的品质,现在市场上缺乏此类测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拉压测试机,其能够对弹簧的拉伸量进行测试,保证弹簧质量,取得弹簧的弹力负荷值数据,造价低廉,操作简单,实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拉压测试机,其包括:

支撑模块,与测试模块连接,其包括基座、支架、支撑脚、下拉钩、压缩油箱、压缩泵、配重,支撑脚位于基座下方,支架位于基座上方,下拉钩安装于基座上方,压缩油箱位于基座上方后部,压缩油箱上方设有压缩泵,支架上方后部设有配重;

测试模块,与支撑模块连接,其包括左侧壁、横梁、主缸、伸缩杆、压力感受器、上拉钩、标杆固定环、标杆、长度感应器、刻度尺、接收器、控制箱、伸缩量测试器、重量测试器、控制按钮、安全锁、右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位于支架上方两边、横梁连接于侧壁上方、主缸位于横梁中部、伸缩杆安装于主缸内,压力感受器一端连接于伸缩杆底部,上拉杆连接于压力感受器另一端,标杆固定环位于横梁上方右边,标杆安装于标杆固定环中间,长度感受器安装于标杆底端且与接收器连接,刻度尺安装于右侧壁正面,控制箱连接于右侧壁的右侧,伸缩量测试器位于控制箱前且连接于右侧壁,重量测试器位于伸缩量测试器上方且与右侧壁连接,控制箱设有安全锁,控制按钮位于控制箱正面。

优选地,所述液压泵通过导管与主缸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拉钩与基座之间通过活动锁链固定。

优选地,所述伸缩量测试器、重量测试器均设有显示屏与控制面板。

优选地,所述支架为钢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弹簧的拉伸量进行测试,保证弹簧质量,取得弹簧的弹力负荷值数据,造价低廉,操作简单,实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等轴测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模块的等轴测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测试模块的正等轴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测试模块的斜等轴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拉压测试机包括支撑模块、测试模块,其中:

支撑模块,与测试模块连接,其包括基座、支架、支撑脚、下拉钩、压缩油箱、压缩泵、配重,支撑脚位于基座下方,支架位于基座上方,下拉钩安装于基座上方,压缩油箱位于基座上方后部,压缩油箱上方设有压缩泵,支架上方后部设有配重;

测试模块,与支撑模块连接,其包括左侧壁、横梁、主缸、伸缩杆、压力感受器、上拉钩、标杆固定环、标杆、长度感应器、刻度尺、接收器、控制箱、伸缩量测试器、重量测试器、控制按钮、安全锁、右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位于支架上方两边、横梁连接于侧壁上方、主缸位于横梁中部、伸缩杆安装于主缸内,压力感受器一端连接于伸缩杆底部,上拉杆连接于压力感受器另一端,标杆固定环位于横梁上方右边,标杆安装于标杆固定环中间,长度感受器安装于标杆底端且与接收器连接,刻度尺安装于右侧壁正面,控制箱连接于右侧壁的右侧,伸缩量测试器位于控制箱前且连接于右侧壁,重量测试器位于伸缩量测试器上方且与右侧壁连接,控制箱设有安全锁,控制按钮位于控制箱正面。

所述液压泵通过导管与主缸连接,这样能通过液压泵对主缸施压起到调节伸缩杆的作用。

所述下拉钩与基座之间通过活动锁链固定,这样能根据需要调节拉钩长度。

所述伸缩量测试器、重量测试器均设有显示屏与控制面板,这样能便于测试及数据的观察与记录。

所述支架为钢架结构,这样能在保证结构稳固的情况下节省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支撑脚将基座撑起,基座为设备提供支撑,支架为支撑模块结构骨架,压缩油箱储存液压系统所需的油液,压缩泵将油液进行压缩入主缸,主缸由压缩系统控制调节伸缩杆状态,伸缩杆使上拉钩上下移动,上拉钩与伸缩杆之间的压力感受器感受拉钩上的状态,所得数据反映在伸缩量测试器与重量测试器上,配重避免设备拉力过大影响支撑模块平衡,下拉钩固定被测试弹簧一端,上拉钩固定测试弹簧另一端,左侧壁、右侧壁及横梁起支撑作用,标杆固定环对标杆其固定作用,标杆上安装有长度感受器,通过比较刻度尺并调节标杆可使长度感受器将数据传至接收器并控制伸缩杆的伸缩量,控制箱为设备控制中枢,控制箱上控制按钮可对设备运行进行控制,控制箱由安全锁固定避免随意打开产生损害或危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弹簧的拉伸量进行测试,保证弹簧质量,取得弹簧的弹力负荷值数据,造价低廉,操作简单,实用方便。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