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折抗压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485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材料力学试验机,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抗折抗压试验机,属于测试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抗折强度检测分析和抗压强度检测分析需要分别采用抗折试验机和抗压试验机分开进行,这样不仅需要增加设备成本,而且降低了检测效率。

同时,现有的抗折试验机和抗压试验机往往存在着控制精度低,能耗高,稳定性差等诸多缺陷。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新型抗折抗压试验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好且能耗低的新型抗折抗压试验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抗折抗压试验机,其包括机架、下横梁、上横梁、抗压传感器、抗压油缸、油箱、伺服电机、齿轮泵、抗折传感器、抗折升降台以及电动缸;其中,所述下横梁水平固定于机架的顶部;所述上横梁水平设置在下横梁上方,两者之间通过若干竖直设置的立柱连接;所述抗压传感器安装于上横梁的底部;所述抗压油缸安装于上横梁的顶部,其顶部安装有承载平台,承载平台和抗压传感器相对设置;所述油箱安装于机架上,其内设置有所述齿轮泵;所述伺服电机连接并驱动齿轮泵;所述齿轮泵通过伺服阀组连接至抗压油缸;所述抗折传感器亦安装于上横梁的底部;所述抗折升降台安装于上横梁的顶部;所述电动缸连接并驱动抗折升降台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抗折抗压试验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平台和抗折升降台上安装有接料盘。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抗折抗压试验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伺服电机采用220V交流电的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抗折抗压试验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动缸采用滚珠丝杠驱动抗折升降台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抗折抗压试验机还设置为:所述抗压传感器和抗折传感器分别采用双负荷传感器作为采集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抗折抗压试验机具有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好且能耗低等诸多优点,其保证正确的反映水泥胶砂试件的抗折、抗压以及水泥砂浆试件真实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抗折抗压试验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抗折抗压试验机,其由机架1、下横梁2、上横梁3、抗压传感器4、抗压油缸5、油箱6、伺服电机7、齿轮泵8、抗折传感器9、抗折升降台10以及电动缸11等几部分组成,其整体高度和操作界面根据人体工程原理、国人体能,使试验过程操作方便,同时又大大提高试验操作人员的舒适度和简便性。

其中,所述下横梁2水平固定于机架1的顶部。所述上横梁3水平设置在下横梁2上方,两者之间通过若干竖直设置的立柱12连接。

所述抗压传感器5安装于上横梁3的底部,其采用双负荷传感器作为采集单元,采集稳定性好,力值分辨率高(可达到1/300000),大大提高了试验机的检测结果精度,试验机检测精度可达0.5级。

所述抗压油缸5安装于上横梁3的顶部,其顶部安装有用于承载试件的承载平台13,承载平台13和抗压传感器5相对设置。

所述油箱6安装于机架1上,其内设置有所述齿轮泵8。所述伺服电机7连接并驱动齿轮泵8;所述齿轮泵8通过伺服阀组14连接至抗压油缸5,并使抗压油缸5工作。进一步的,所述伺服电机7采用220V交流电的伺服电机,有效解决用户无工业动力电源或工业动力电源电压不稳定等问题。所述伺服阀组14具有力闭环控制功能,能够实现等负荷速率加荷或等应力速率加荷,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好,完全满足GB、ISO、ASTM等标准对于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的试验要求,尤其适合于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的试验场所。

所述抗折传感器9亦安装于上横梁3的底部,其也采用双负荷传感器作为采集单元。所述抗折升降台10安装于上横梁3的顶部,其亦能承载试件。所述电动缸11连接并驱动抗折升降台10升降。具体的说,所述电动缸11采用滚珠丝杠驱动抗折升降台10升降,使控制精确。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平台13和抗折升降台10上安装有接料盘15,所述接料盘15能够接住试件压碎后的碎屑,避免碎屑进入承载平台13和抗折升降台10。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抗折抗压试验机适用于试验室水泥抗压、砂浆抗压强度检测分析,水泥抗折强度检测分析,同时适用于耐火砖抗折、红砖抗折等材料的抗压强度检测。满足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JJG139-1999《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GB/T2611-92《试验机通用技术》、GB/T3001-2007《耐火材料常温抗折强度试验方法》、JGJ 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规范的技术要求和ISO、JIS、ASTM、DIN等国际标准。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