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3360发布日期:2018-08-07 23:2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镜头测试用的仪器,尤其涉及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
背景技术
:焦距是反映镜头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因而准确测量透镜的焦距参数则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模拟焦距检测仪器多为采用手动调整的方式,采用手动调节的方式调节慢,造成检测效率低,而且调节的精度很低,误差大,影响测量的质量。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模拟焦距检测仪多为手动调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结构较为简单的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上的前安装板,所述前安装板上设有平行光管镜头组,所述底板上还设有测试组件,所述底板还设有可驱动所述测试组件在底板上相对所述平行光管镜头组移动的移动组件,所述测试组件包括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的承载架、设于所述承载架上的测试图卡以及位于所述承载架上的照明光源,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承载架连接的滑座以及驱动所述滑座移动的驱动组件。如上所述的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所述平行光管镜头组包括,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且其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二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凸面,且其光焦度为正;所述第三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且其光焦度为负。如上所述的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还满足如下条件:(1)1.65<Nd1<1.80;20<Vd1<30;(2)1.55<Nd2<1.88;50<Vd2<80;(3)1.60<Nd2<1.90;30<Vd3<50;其中,Nd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Vd1为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Nd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Vd2为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Nd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Vd3为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如上所述的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所述测试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承载架上用于使所述测试图卡在承载架上转动的转动组件,且所述转动组件可随所述承载架一同在底板上运动,所述承载架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测试图卡且可相对承载架转动的安装部,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安装部连接的旋转连接筒以及驱动所述旋转连接筒转动的第二驱动单元。如上所述的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所述安装部为环形,所述安装部的轴线与所述平行光管镜头组的轴线共线。如上所述的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滑座连接的驱动杆以及与所述驱动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所述驱动杆运动可带动所述滑座在底座上移动,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直线导向轴,所述滑座套接在所述直线导向轴上。如上所述的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所述驱动杆为滚珠丝杆,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为步进电机,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通过第一定位板安装在底座上且通过一联轴器与所述驱动杆连接,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定位板与第三定位板,所述直线导向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板和第三定位板连接。如上所述的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所述前安装板垂直安装与所述底板的前侧,所述底板的后侧设有与底板垂直安装的后侧板以及位于底板的左侧或右侧与所述前安装板和后侧板连接的辅助板。如上所述的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所述底板上还设有走线夹所述走线夹位于设置辅助板的一侧。如上所述的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D-SUB并口头通讯串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1、本申请提供了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通过调节测试组件与平行光管镜头组之间的距离产生不同的像距,待测试的镜头通过在平行光管镜头组的另一侧实现不同焦距的拍摄,从而测试镜头的变焦性能,而且本申请的测试图卡设在可移动的承载架上,通过驱动组件可实现自动调节测试图卡与平行光管镜头组之间的距离,让检测过程完全自动化,节约操作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效率,而且调节距离的精度高,整体降低检测的误差。2、本申请的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结构简单,整体精度高,移动重复定位精度高,测试图卡与平行光管镜头组的同轴度得到保证,提高检测的质量。3、本申请的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上还设置有D-SUB并口头通讯串口,通过该接口实现数据传输,可输出检测数据以及外部进行控制,可进一步提高本申请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的自动化,提高效率。4、本申请的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还设有用于改变测试图卡角度的转动组件,通过转动组件可使电动控制旋转测试图卡,能够使与外界连接的测试软件能够顺利判定检测,而且转动组件集成在承载架上,可随承载架一同移动,其有利于缩小体积,而且使用灵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如图1所示,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包括底板1,设于所述底板1上的前安装板101,所述前安装板101上设有平行光管镜头组2,所述底板1上还设有测试组件3,所述底板1还设有可驱动所述测试组件3在底板1上相对所述平行光管镜头组2移动的移动组件,所述测试组件3包括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的承载架31、设于所述承载架31上的测试图卡32以及位于所述承载架31上的照明光源,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承载架31连接的滑座41以及驱动所述滑座41移动的驱动组件。本申请提供了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通过调节测试组件与平行光管镜头组之间的距离产生不同的像距,待测试的镜头通过在平行光管镜头组的另一侧实现不同焦距的拍摄,从而测试镜头的变焦性能,而且本申请的测试图卡设在可移动的承载架上,通过驱动组件可实现自动调节测试图卡与平行光管镜头组之间的距离,让检测过程完全自动化,节约操作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效率,而且调节距离的精度高,整体降低检测的误差。本申请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可模拟出焦距的范围为0.2m到无穷远。进一步地,所述测试组件3还包括设于所述承载架31上用于使所述测试图卡32在承载架31上转动的转动组件33,且所述转动组件33可随所述承载架31一同在底板1上运动,所述承载架31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测试图卡32且可相对承载架31转动的安装部,所述转动组件33包括与所述安装部连接的旋转连接筒以及驱动所述旋转连接筒转动的第二驱动单元。因为不同的测试软件需要chart转动SFR的角度使不同的,相对与传统的手工调节方式,通过转动组件可使电动控制旋转测试图卡,转动精度高,提高调节效率,能够使与外界连接的测试软件能够顺利判定检测,而且转动组件集成在承载架上,可随承载架一同移动,其有利于缩小体积,而且使用灵活。另外,所述安装部为环形,所述安装部的轴线与所述平行光管镜头组2的轴线共线。所述前安装板101垂直安装与所述底板1的前侧,所述底板1的后侧设有与底板1垂直安装的后侧板102以及位于底板1的左侧或右侧与所述前安装板101和后侧板102连接的辅助板103。结构简单,整体精度高,移动重复定位精度高,移动重复定位精度在±0.01mm,移动同轴度在正负0.02mm,测试图卡与平行光管镜头组的同轴度得到保证,有利于提高检测的质量。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滑座41连接的驱动杆42以及与所述驱动杆4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42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43,所述驱动杆42运动可带动所述滑座41在底座1上移动,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直线导向轴5,所述滑座41套接在所述直线导向轴5上。具体地,所述驱动杆42为滚珠丝杆,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3为步进电机,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3通过第一定位板104安装在底座1上且通过一联轴器44与所述驱动杆42连接,所述底板1上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104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定位板105与第三定位板106,所述直线导向轴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板105和第三定位板106连接。采用滚珠丝杆的优点在于:传动精度高、传动稳定,而且摩擦损失小、传动效率高,刚度大,不易损坏,有利于提高本检测设备的耐用性能。又进一步地,所述底板1上还设有走线夹6所述走线夹6位于设置辅助板103的一侧。方便将线路夹持定位,防止线路干涉到设备的正常运行。另外,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D-SUB并口头通讯串口7。通过该接口实现数据传输,可输出检测数据以及外部进行控制,可进一步提高本申请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的自动化,提高效率。另外,所述平行光管镜头组2包括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所述第一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且其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二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凸面,且其光焦度为正;所述第三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且其光焦度为负。具体地,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还满足如下条件:(1)1.65<Nd1<1.80;20<Vd1<30;(2)1.55<Nd2<1.88;50<Vd2<80;(3)1.60<Nd2<1.90;30<Vd3<50;其中,Nd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Vd1为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Nd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Vd2为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Nd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Vd3为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光焦度为负,其焦距:-230mm<f1<-220mm,其优选焦距f1为-227.65mm。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d1优选1.75,色散系数Vd1优选25,有利于使光学系统或镜头形成清晰影像。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光焦度为正,其焦距220mm<f2<240mm,其优选焦距f2为233.34mm。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d2优选1.60,色散系数Vd2优选55,有利于使光学系统或镜头形成清晰影像。还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透镜光焦度为负,其焦距:-130mm<f3<-120mm,其优选焦距f3为-124.79mm。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d3优选1.80,色散系数Vd3优选40,有利于使光学系统或镜头形成清晰影像。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本光学镜头的各项基本参数如下表所示:表面曲率半径R(mm)焦距f(mm)折射率Nd色散系数VdS1-145-227.651.7525S2-75S3-75233.341.6055S450S550-124.791.8040S660上表中,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S1、S2对应为第一透镜的两个表面;S3、S4对应为第二透镜的两个表面;S5、S6对应为第三透镜的两个表面。通过将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进行合理的搭配,利用各个镜片自身结构的特点,使光学系统可将从像面端照射的物体经光学系统后成一个像距较远的像,在光学系统物面端的测试镜头可对该像进行拍摄,从而在小空间内模拟出长距离拍摄,而且通过改变像面端的物体与光学系统之间的距离可改变成像的距离。本申请提供了电控自动对焦平行光管,通过调节测试组件与平行光管镜头组之间的距离产生不同的像距,待测试的镜头通过在平行光管镜头组的另一侧实现不同焦距的拍摄,从而测试镜头的变焦性能,而且本申请的测试图卡设在可移动的承载架上,通过驱动组件可实现自动调节测试图卡与平行光管镜头组之间的距离,让检测过程完全自动化,节约操作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效率,而且调节距离的精度高,体降低检测的误差。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申请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申请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