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水表防冻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1780发布日期:2018-07-31 21:59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尤其涉及智能水表的技术,特别是涉及智能水表的防冻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防止安装在北方地区的户外水表冻结,已经有了20余项专利技术来解决此问题,例如江西百川水表有限公司申请的201620458075 . 9号,名称为“一种水表防冻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为:水表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盖,水表本体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发热丝,发热丝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壳,水表本体的两侧面均与水管相连通,水管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和设备箱,加热器的一端和发热丝的一端固定连接,设备箱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电源、微处理器、通信模块和报警器,水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和水表本体之间设置有三通管,且三通管与水管相连通,三通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盖。该水表防冻装置,有效的避免了水表的冻裂,防冻效果好,安全性能高,能够对水表进行有效的保护,保障了水表的正常使用,方便实用。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该专利的技术方案专门为温度传感器设置微处理器、报警器,设置两套以上的加热丝,明显该防冻装置成本过于高昂。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简便的成本低廉的,在天气转暖后十分方便卸掉的防冻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专门为温度传感器设置微处理器、报警器,设置两套以上的加热丝,明显该防冻装置成本过于高昂”的不足,而设计并实施的智能水表防冻盒。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实施一种智能水表防冻盒,包括:

一壳体底部连接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的安装螺孔对应着智能水表电控盒上的固定螺孔;

在壳体的顶面设置电热丝,电热丝的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引出壳体;

所述电热丝的中间串接一温敏继电器。

所述壳体的套接空间正好套入水表计量盒,水表计量盒的受热端面,正好贴在壳体内部的电热丝的设置平面。

所述水表计量盒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卡入壳体的两个卡口中。

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接入智能水表电控盒之内。

所述温敏继电器的继电器平面与电热丝的设置平面持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专利的智能水表防冻盒的装配结构十分紧凑,正好套在水表计量盒之上,套上和取下仅仅用四只螺栓即可完成,一只温敏继电器完成环境低温时的自动加热,使得本实用新型价格特别低廉和方便集中管理。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水表防冻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水表防冻盒中的水表计量盒(2)的形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水表防冻盒中的电热丝(35)的设置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水表防冻盒中的温敏继电器(36)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一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图4所示,实施一种智能水表防冻盒,所述防冻盒的最佳实施方式包括:

一壳体3底部连接法兰盘34,所述法兰盘34上的安装螺孔33对应着智能水表电控盒1上的固定螺孔13;

在壳体3的顶面30设置电热丝35,电热丝35的第一引线31和第二引线32引出壳体3;

所述电热丝35的中间串接一温敏继电器36。

所述壳体3的套接空间37正好套入水表计量盒2,水表计量盒2的受热端面21,正好贴在壳体3内部的电热丝35的设置平面。

所述水表计量盒2的进水管4和出水管5卡入壳体3的两个卡口38中。

所述第一引线31和第二引线32接入智能水表电控盒1之内取电。

所述温敏继电器36的继电器平面361与电热丝35的设置平面持平。

如图1所示:本专利申请技术的壳体3用非导电材料制成。

如图3所示: 电热丝35的设置平面可以嵌入壳体3的内平面,温敏继电器36也一并嵌入壳体3的内平面。

如图4所示,温控臂364用温度系数不同的金属片制成,调节到低于1ºC时,下触点365与上触点366接触,高于1ºC时,两触点分离。第一引脚362和第二引脚363与电热丝35串接。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和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