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自动门传感器、标记以及传感器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06112发布日期:2019-02-10 13:0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传感器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自动门传感器、标记以及传感器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感器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自动门传感器、标记以及传感器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自动门中使用的自动门传感器被要求设定妥当且准确的探测区域,以确保安全性和通行性。以往以来,提出了用于设定自动门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各种技术。例如,在jp2007-93510a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利用红外线检测器来确认自动门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设定状况。另外,在jp2015-227867a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在设定非接触触摸开关方式的自动门传感器的探测区域时,在自动门传感器的显示装置中显示与手的位置相应的探测状况。另外,在jp2014-238278a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在设定自动门传感器的探测区域时,用进行自动门传感器的设定的遥控器来驱动设置于自动门传感器的驱动机构。

近年来,面向自动门的安全基准的标准化,自动门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设定的妥当性、准确性的要求逐渐比以往更加提高。能够预想到,为了满足所述要求,设定探测区域的工作量会比以往增加。在这种状况下,寻求一种能够抑制探测区域的设定的作业劳动并且能够设定妥当且准确的探测区域的技术。

然而,jp2007-93510a和jp2015-227867a的技术均仅能够确认探测区域,而并不能够有效地帮助减轻作业劳动。即,在jp2007-93510a和jp2015-227867a的技术中,存在以下情况:为了将探测区域设定于适当的位置,不得不反复进行上下爬梯子来对安装于横档、顶棚的自动门传感器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作业。另外,在jp2014-238278a的技术中,虽然能够一定程度地调整自动门传感器的位置,但是无法将自动门传感器的位置调整到驱动机构的工作范围外的位置。另外,在jp2014-238278a的技术中,只是为了自动门传感器的调整就需要驱动机构,因此带来成本提高、尺寸增大。

因而,以往,关于能够抑制作业劳动并且设定妥当且准确的探测区域的技术,实际情况是没有提出任何有效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考虑到以上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作业劳动并且设定妥当且准确的探测区域的传感器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自动门传感器、标记以及传感器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传感器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具备:传感器,其具备探测部,所述探测部在远离所述传感器的位置具有探测区域;以及通知部,在所述探测部探测到为了调整所述探测区域的位置而配置的标记时,该通知部通知该探测。

在基于本发明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探测部用于对人进行探测。

在基于本发明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标记是回归反射件,在所述传感器中,用于探测标记的阈值高于用于探测人的阈值。

在基于本发明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标记设置在具有规定的反射率的片材上,并且标记具有与该规定的反射率不同的反射率,在所述传感器中,用于探测标记的阈值高于用于探测人的阈值。

在基于本发明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探测区域由多个小探测区域构成,所述标记的大小与所述小探测区域同等或小于所述小探测区域。

在基于本发明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探测区域由多个小探测区域构成,所述标记的大小为跨越所述多个小探测区域中的2个以上的小探测区域的大小。

在基于本发明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探测区域由多个小探测区域构成,所述标记配置在与所述探测区域的端部或所述探测区域的预先设定的规定位置对应的位置,所述探测部在与所述探测区域的端部或规定位置对应的1个以上的特定的小探测区域中探测所述标记。

在基于本发明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传感器是自动门用传感器,所述小探测区域配置为由多个斑点构成的多列斑点状,所述特定的小探测区域存在于与最接近门运行路径的所述小探测区域的列相比向与所述门运行路径相反的一侧远离的所述小探测区域的列。

在基于本发明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标记配置在距地面规定的高度的位置。

在基于本发明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探测区域由多个小探测区域构成,所述标记具有所述小探测区域以下的大小,并且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多个所述标记,在所述探测部探测到所述多个标记的全部时,所述通知部通知该探测。

在基于本发明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传感器具有与所述标记的探测水平相应的多个阈值,所述标记的探测水平是与来自所述标记的反射光的受光量相应的所述传感器的探测水平,所述通知部根据该阈值而使通知内容不同。

在基于本发明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传感器具有调整部,该调整部能够以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俯仰(pitch)角、翻滚(roll)角、偏航(yaw)角中的任一个或者它们的任意的组合来调整所述传感器的位置和角度中的至少一方。

基于本发明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也可以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所述探测部对所述标记的探测状态以及所述调整部的调整状态。

在基于本发明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存储部在所述探测部成为探测到的状态时存储其探测水平以及所述调整部的调整状态。

在基于本发明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存储部将所述探测状态和所述调整状态按时间序列存储。

在基于本发明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通知部设置在所述传感器的内部或外部。

本发明是一种自动门传感器,具备探测部,所述探测部具有探测区域,所述探测部在远离所述探测部的位置具有所述探测区域,所述探测部对为了调整所述探测区域的位置而配置的标记进行探测。

本发明是一种标记,能够被传感器探测,所述传感器具有探测区域,所述传感器在远离所述传感器的位置具有所述探测区域,所述标记用于调整所述探测区域的位置。

本发明是一种传感器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所述传感器具备探测部,所述探测部在远离所述传感器的位置具有探测区域,在所述探测区域调整方法中,将标记配置在规定位置,在所述探测部探测到所述标记时,通知部通知该探测,基于所述通知部的通知状况来调整所述传感器的位置和角度中的至少一方。

在本发明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规定位置是与门运行路径相邻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作业劳动并能够设定妥当且准确的探测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的图。

图2是表示传感器的配置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基于第一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的图。

图4是表示基于第二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的图。

图5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的图。

图6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的自动门传感器的配置例的图。

图7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的调整部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的调整部的主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在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对自动门要求的安全基准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中的回归反射件的第一配置例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中的回归反射件的第二配置例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中的回归反射件的第三配置例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中的回归反射件的第四配置例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基于第四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的标记与小探测区域的大小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基于第五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的标记与小探测区域的大小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基于第六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的标记与小探测区域的大小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基于第七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的标记与小探测区域的大小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基于第八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的回归反射件相对于小探测区域的第一配置例的鸟瞰图。

图20是图19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基于第八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的回归反射件相对于小探测区域的第二配置例的鸟瞰图。

图22是表示基于第九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中的地面与标记的高度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基于第十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的图。

图24是表示第十变形例中的标记构件的第一配置例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第十变形例中的标记构件的第二配置例的俯视图。

图26是表示第十变形例中的标记构件的第三配置例的俯视图。

图27是表示第十变形例中的标记构件的第四配置例的俯视图。

图28是表示基于第十一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的图。

图29是表示基于第十二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的图。

图30是表示基于第十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的图。

图31是表示基于第十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2是表示基于第十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的其它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此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本发明并不被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来解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参照的附图中,对相同部分或具有同样的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标记或类似的标记,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有时附图的尺寸比例与实际的比例不同,另外,有时从附图中省略结构的一部分。

图1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的图。如图1所示,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具备传感器2和标记3。图2是表示传感器2的配置的一例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传感器2配置在建筑物等的配置位置4以对探测对象物体进行探测。

图1的传感器2例如可以是将侵入建筑物的侵入者作为探测对象物体来进行探测的安防传感器,或者也可以是将自动门的开口部的通行者作为探测对象物体来进行探测的自动门传感器。另外,配置位置4也可以是建筑物的侧壁、顶棚。另外,在自动门传感器的情况下,配置位置4也可以是自动门的横档部。

如图1所示,传感器2具备探测部21、通知部22以及传感器控制部23。传感器控制部23与探测部21及通知部22连接。

探测部21(传感器2)在远离探测部21即传感器2的位置具有能够对探测对象物体进行探测的区域即探测区域5。在图2的例子中,传感器2配置在从地面6向铅垂上方远离的配置位置4,在地面6上具有探测区域5。

探测部21能够与传感器控制部23协作来探测存在于探测区域5内的标记3。具体地说,探测部21从探测区域5检测能够探测标记3的规定的物理量,将检测出的物理量作为电信号等检测信号输出到传感器控制部23。传感器控制部23基于从探测部21输出的检测信号来对探测区域5内的标记3进行探测。规定的物理量可以是来自探测区域5的红外线、可见光、电波等的反射波的强度(在红外线、可见光等光的情况下为受光量,在电波的情况下为接收强度)、相位或色彩(反射波为可见光的情况下)、投射的红外线或射出的电波的反射波返回来的时间等。

在探测部21探测到为了调整探测区域5的位置而配置在地面6上的标记3时,通知部22通知该探测。具体地说,传感器控制部23在基于来自探测部21的检测信号探测到探测区域5内的标记3的情况下,指示通知部22进行探测到标记3的通知。通知部22根据来自传感器控制部23的指示来通知探测到标记3。

关于探测部21的探测和通知部22的通知,也可以是,在传感器2的动作模式为用于设定探测区域5的模式、即为调整模式时执行,在传感器2的动作模式为对探测对象物体进行探测的通常使用时的模式、即为通常模式时不执行。

在使用具有以上的结构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来调整探测区域5的位置时,首先,在地面6上的规定位置配置标记3。关于将标记3配置在地面6上的位置,只要是能够调整探测区域5的位置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也可以是,为了将标记3设为探测区域5的规定位置的对位的基准,将标记3配置在与探测区域5的规定位置对应的地面6上的位置。

接下来,探测部21从探测区域5检测规定的物理量,将检测出的物理量作为检测信号输出到传感器控制部23。传感器控制部23基于从探测部21输出的检测信号来判定在探测区域5内是否存在标记3。在判定的结果为探测到探测区域5内的标记3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部23指示通知部22进行探测到标记3的通知。另一方面,在判定的结果为未探测到探测区域5内的标记3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部23不指示通知部22进行探测到标记3的通知。

接下来,通知部22根据来自传感器控制部23的指示来通知探测到标记3。可以利用由液晶、有机el显示器等显示装置进行的显示(基于文字、符号、图形、色彩等中的任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的显示)、由扬声器等进行的声音(包括音响)输出以及由振动电动机等进行的振动中的任一个或两个以上来进行通知。

接下来,作业者基于通知部22的通知状况,来调整传感器2的位置和角度中的至少一方,由此调整探测区域5的位置。作为一例,在图2中示出了用于调整传感器2的俯仰角的方向d1以及用于调整传感器2的上下位置的方向d2。能够调整的传感器2的位置和角度并不限定于图2的例子。

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业者不用从传感器2的旁边离开而是能够基于通知部22的通知来无特别的限制地调整探测区域5的位置。即,作业者能够在保持登在梯子上的状态下调整传感器2的位置、角度直到从通知部22通知探测到标记3,由此以少的劳动设定妥当且准确的探测区域5。另外,通过在传感器2的内部设置通知部22,能够使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的结构简单化。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设定探测区域5所需要的作业劳动并且能够设定妥当且准确的探测区域5。

(第一变形例)

接着,说明利用分别的探测部来对标记和物体进行探测的第一变形例。图3是表示基于第一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的图。

图1的探测部21是标记3与物体兼用的探测部21。与此相对地,如图3所示,第一变形例的探测部21与图1的探测部21的不同点在于具备标记3专用的标记探测部211和物体专用的物体探测部212。

标记探测部211例如在传感器2的动作模式为用于设定探测区域5的模式、即为调整模式时启动,检测探测区域5内的物理量并向传感器控制部23输出检测信号。物体探测部212例如在传感器2的动作模式为对探测对象物体进行探测的通常使用时的模式、即为通常模式时启动,检测探测区域5内的物理量并向传感器控制部23输出检测信号。

传感器控制部23基于从标记探测部211输出的检测信号来对探测区域5内的标记3进行探测。在探测到探测区域5内的标记3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部23使通知部22通知探测到标记3。

根据第一变形例,易于进行根据标记3和探测对象物体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探测条件、探测方式的设计,因此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第二变形例)

接着,说明将通知部设置在传感器的外部的第二变形例。图4是表示基于第二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的图。

图1的通知部22设置于传感器2的内部。与此相对地,如图4所示,第二变形例的通知部22设置在传感器2的外部。通知部22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与传感器2连接,能够从传感器控制部23接收通知指示。通知部22只要能够从传感器2接收通知指示来通知探测到标记3即可,具体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通知部22可以是具备由液晶、有机el显示器等显示装置进行的显示功能(基于文字、符号、图形、色彩等中的任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由扬声器等进行的声音(包括音响)输出功能以及由振动电动机等进行的振动发生功能中的任一个或它们的两个以上的、作业者的便携终端。

根据第二变形例,通过将通知部22设置在传感器2的外部,能够使传感器2小型轻量化。

(第三变形例)

接着,说明使用回归反射件来调整自动门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第三变形例。图5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的图。图6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中的自动门传感器2的配置例的图。

如图5所示,第三变形例的传感器2是在自动门装置7的控制中使用的自动门传感器2。自动门传感器2能够对探测区域5内的通行者进行探测,在探测到通行者的情况下,使自动门装置7打开自动门。如图6所示,自动门传感器2例如设置在自动门装置7的横档部74。自动门传感器2也可以设置在自动门装置7跟前的顶棚。

(自动门装置7)

如图5和图6所示,自动门装置7具备门71、电动机72以及门控制部73。在图6的例子中,门71是通过向左右滑动来进行开闭动作的两扇推拉门类型的门。关于门71,能够采用单扇推拉门类型、平开门类型、折叠门类型等各种各样的门。电动机72产生用于对门71进行开闭的旋转力。电动机72的旋转力借助未图示的皮带轮、同步皮带等动力传递构件来作为向开闭方向d4的平移力被传递到门71。门控制部73对电动机72进行驱动控制。例如,在自动门传感器2检测到探测区域5内的通行者时,门控制部73根据来自传感器控制部23的打开信号来对电动机72进行驱动控制,以使门71向打开方向移动。

(回归反射件31)

如图5所示,在第三变形例中,作为标记3的一例,使用回归反射件31。回归反射件31是具有将来自光源的入射光向光源的方向反射的回归性反射功能的材质。关于回归反射件31的具体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回归反射件31既可以具有将入射光向入射方向反射的多个玻璃珠,或者也可以具有将入射光向入射方向反射的多个棱镜。

(探测部21、传感器控制部23)

如图5所示,自动门传感器2的探测部21具备投光部213和受光部214。投光部213向探测区域5投射即照射脉冲状的近红外光。受光部214接收在探测区域5中被反射的近红外光,作为物理量来检测近红外光的受光量。即,受光部214将所检测出的受光量作为具有与受光量相应的信号值的检测信号输出到传感器控制部23。在探测区域5内配置有回归反射件31的情况下,受光部214检测到与在探测区域5内未设置回归反射件31的情况相比多的受光量。投光部213和受光部214也可以对除近红外光以外的光进行投光和受光。

探测部21和传感器控制部23能够不将人与回归反射件31这两方混同地探测二者。具体地说,在传感器控制部23即自动门传感器2中,用于探测回归反射件31的受光量的阈值高于用于探测人的受光量的阈值。

在此,回归反射件31能够反射比通行者所反射的光多得多的光量的光。因此,作为用于在调整探测区域5时探测回归反射件31的受光量的阈值,设定比用于通常使用时探测通行者的阈值高的阈值,由此几乎不会将人误探测为回归反射件31。

另外,无需在调整探测区域5时与通常使用时切换自动门传感器2的动作模式,因此能够使自动门传感器2的控制简单化。

另外,能够用探测通行者的探测部21来探测回归反射件31,因此与设置标记专用的检测部的情况相比,能够设定与通行者相应的准确的探测区域5。

此外,传感器控制部23也可以不仅具有是否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的阈值,还具有与探测水平相应的多个阈值。回归反射件31的探测水平是与来自回归反射件31的反射光的受光量相应的传感器2(即,探测部21)的探测水平。多个阈值也可以是与从探测区域5的最佳位置偏离的量相应的阈值。在具有多个阈值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部23也可以与多个阈值分别相应地使通知部22通知的通知内容不同。

例如,通知部22也可以利用led的点亮来通知以在探测区域5被调整为最佳位置时的最高水平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在该情况下,通知部22也可以利用具有与偏离量相应的闪烁周期的led的闪烁来通知以在探测区域5偏离最佳位置时的比最高水平低的水平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此外,通知部22也可以通过与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标记3)不同的方式来通知探测到人。例如,通知部22也可以在通知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与通知探测到人之间变更led的闪烁颜色、闪烁周期、闪烁模式。

另外,通知部22在通过特定色彩的显示来通知以最高水平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与偏离量相应的不同色彩的显示来通知以比最高水平低的水平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另外,通知部22在通过特定声音的输出来通知以最高水平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与偏离量相应的不同声音的输出(音量或音程、或者它们的组合)来通知以比最高水平低的水平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

这样,传感器控制部23具有与回归反射件31的探测水平相应的阈值,通知部22根据探测水平来进行不同的通知内容的通知,由此能够简便且适当地进行探测区域5的设定。

(调整部24)

如图5所示,自动门传感器2还具备调整部24。图7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中的调整部24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中的调整部24的主视图。

调整部24能够通过调整自动门传感器2的位置和角度中的至少一方,来调整探测区域5的位置。

如图7和图8所示,调整部24例如具备安装框架241、旋转轴242以及螺栓243。

安装框架241被螺栓等未图示的固定构件固定于横档部74。如图8所示,在自动门传感器2或安装框架241的开闭方向d4的两端附近位置,设置有沿上下方向d2延伸的一对长孔244。通过在长孔244上的任意位置从自动门传感器2侧拧紧螺栓243,能够将自动门传感器2的上下方向d2的位置固定。

另外,如图7所示,自动门传感器2能够以旋转轴242为中心沿d1方向旋转,能够通过沿d1方向旋转来调整自动门传感器2的俯仰角。另外,自动门传感器2能够被螺栓等未图示的固定构件固定自动门传感器2的旋转方向d1的位置。

另外,如图8所示,通过调整螺栓243相对于一对长孔244的拧紧位置,能够调整自动门传感器2的d3方向的角度即翻滚角。

能够由调整部24进行调整的自动门传感器2的位置和角度并不限定于以上。调整部24也可以能够以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俯仰角、翻滚角、偏航角中的任一个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来调整自动门传感器2的位置和角度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调整部24,能够在已安装自动门传感器2的状态下简便地调整探测区域5的位置。

(探测区域调整方法)

接着,说明应用了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图9是用于说明在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中对自动门要求的安全基准的说明图。如图9所示,作为安全基准,要求自动门的门71的前方侧的自动门传感器2a的探测区域5a与门71的后方侧的自动门传感器2b的探测区域5b之间的间隔d为规定间隔以内。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例如能够理想地应用于为了满足这种自动门的安全基准的探测区域5的设定。

(s1:回归反射件31的设置)

图10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在第三变形例中,为了调整自动门传感器2的探测区域5的位置,首先,如图10所示,在地面6上的与作为目标的探测区域5对应的规定位置设置回归反射件31(步骤s1)。

图11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中的回归反射件31的第一配置例的俯视图。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与探测区域5的门71侧的端缘的中央部对应的位置配置回归反射件31。根据第一配置例,能够简便且准确地调整探测区域5的门71侧的端缘的中央部的位置。

图12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中的回归反射件31的第二配置例的俯视图。如图12所示,也可以在与探测区域5的门71侧的角部对应的位置配置回归反射件31。根据第二配置例,能够简便且准确地调整探测区域5的门71侧的角部的位置。

图13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中的回归反射件31的第三配置例的俯视图。如图13所示,也可以在与探测区域5的任意的规定位置对应的位置配置回归反射件31。根据第三配置例,能够简便且准确地进行探测区域5的任意的规定位置的位置调整。

图14是表示基于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中的回归反射件31的第四配置例的俯视图。如图14所示,也可以以与探测区域5的多个位置对应的方式配置多个回归反射件31。根据第四配置例,能够使用多个回归反射件31来更准确地进行探测区域5的位置调整。

(s2:传感器探测动作)

在设置了回归反射件31之后,如图10所示,探测部21进行传感器探测动作(步骤s2)。具体地说,探测部21的投光部213向探测区域5投射近红外光。探测区域5将从投光部213入射的近红外光向入射方向反射。此时,在探测区域5内存在回归反射件31的情况下,回归反射件31以比周围的探测区域5高的反射率向入射方向反射近红外光。

受光部214接收来自探测区域5侧的反射近红外光,将与受光量相应的检测信号输出到传感器控制部23。

(s3:探测判定)

传感器控制部23基于从受光部214输出的检测信号即受光量是否为回归反射件31的探测的阈值以上,来判定是否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步骤s3)。回归反射件31的探测的阈值高于人的探测的阈值。因而,即使在探测区域5内存在人,也能够防止将人误探测为回归反射件31。另外,能够基于受光量的阈值来探测回归反射件31,因此无需设置例如用于探测通行者的通常模式和探测区域5的调整模式这样的多个动作模式。

(s4:通知)

在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的情况下(步骤s3:“是”),传感器控制部23指示通知部22进行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的通知。通知部22根据来自传感器控制部23的通知的指示来通知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步骤s4)。通知部22例如通过led的点亮、特定色彩的显示、特定声音的输出、特定振动的发生等来通知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

此外,传感器控制部23在具有与偏离最佳位置的偏离量等回归反射件31的探测水平相应的多个阈值的情况下,也可以使通知部22通知与受光量所达到的探测水平相应的通知内容。

(s5:探测区域位置调整)

在未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的情况下(步骤s3:“否”),通知部22不通知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在该情况下,作业者利用调整部24来调整自动门传感器2的位置、角度,由此调整探测区域5的位置(步骤s5)。然后,基于位置调整后的探测区域5来重复进行步骤s2以后的处理。

在通知了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之后,作业者利用调整部24来将探测区域5的位置固定为当前的位置,由此能够结束调整作业(步骤s6:“是”)。另外,作业者在想要重新调整探测区域5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不将探测区域5的位置固定为当前的位置(步骤s6:“否”),而是基于重新调整后的探测区域5来重复进行步骤s2以后的处理。

根据第三变形例,能够抑制作业劳动并且设定妥当且准确的自动门传感器2的探测区域5。另外,探测部21是用于对人进行探测的探测部,由此能够更准确地设定探测区域5。另外,使用回归反射件31来作为标记,并使回归反射件31的探测的阈值高于人的探测的阈值,由此不用切换自动门传感器2的动作模式就能够准确地探测回归反射件31。另外,自动门传感器2具有与回归反射件31的探测水平相应的阈值,由此能够更简便且准确地进行探测区域5的位置调整。另外,通过具备调整部24,能够在已安装自动门传感器2的状态下进一步简便地进行探测区域5的位置调整。

(第四变形例)

接着,说明对由多个小探测区域构成的探测区域进行调整的第四变形例。图15是表示基于第四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中的标记3与小探测区域51的大小关系的俯视图。

如图15所示,在第四变形例中,探测区域5由多个小探测区域51构成。各个小探测区域51例如与从投光部213(参照图5)的一个投光元件射出的近红外光的照射区域对应。在图15的例子中,各小探测区域51具有圆形状。小探测区域51也可以具有椭圆形状、矩形状以及多边形状等圆形状以外的形状。另外,标记3既可以与第三变形例同样地为回归反射件31,或者也可以是回归反射件31以外的标记。

另外,如在图15中用虚线示出的那样,在第四变形例中,标记3的大小与小探测区域51的大小同等。更具体地说,标记3稍大于单一的小探测区域51。如图15所示,标记3可以具有圆形状,另外也可以具有矩形状。除此以外,标记3也可以具有多边形状、椭圆形状等各种形状。在此,小探测区域51的大小是指配置标记3的位置、高度处的小探测区域51的投影面积的大小。

标记3配置在与探测区域5的端部或预先设定的探测区域5的规定位置相应的地面6上的位置。通过对探测区域5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在与探测区域5的端部或规定位置对应的特定的小探测区域51中探测到该标记3,能够将探测区域5的位置设定为期望的位置。

投光部213利用未图示的多个投光元件来向多个小探测区域51分别投射近红外光。受光部214(参照图5)利用未图示的多个受光元件来接收被多个小探测区域51分别反射的近红外光,按每个受光元件来将与受光量相应的检测信号输出到传感器控制部23。

传感器控制部23在来自探测部21的检测信号达到了标记3的探测的阈值的情况下,探测到标记3。更具体地说,传感器控制部23在来自与标记3的配置位置对应的特定的小探测区域51的检测信号达到了标记3的探测的阈值时,探测到标记3。反之,即使来自除特定的小探测区域51以外的检测信号达到了阈值,传感器控制部23也不探测到标记3。

这样,在小探测区域51内的标记3被探测到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部23使通知部22通知探测到标记3。

根据第四变形例,能够以小探测区域51为单位来探测标记3,因此能够准确且简便地调整探测区域5的位置。另外,能够容易地将小探测区域51的位置调整为期望的位置。

(第五变形例)

接着,说明对由多个小探测区域构成的探测区域的位置进行调整的第五变形例。图16是表示基于第五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中的标记3与小探测区域51的大小关系的俯视图。

如图16所示,第五变形例的探测区域5与第四变形例同样,是由多个小探测区域51构成的。另一方面,如在图16中用虚线示出的那样,与第四变形例不同,第五变形例的标记3比小探测区域51小。在第五变形例中也与第四变形例同样地,能够以小探测区域51为单位来探测标记3,因此能够简便且准确地调整探测区域5的位置。

(第六变形例)

接着,说明对由多个小探测区域构成的探测区域的位置进行调整的第六变形例。图17是表示基于第六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中的标记3与小探测区域51的大小关系的俯视图。

如图17所示,第六变形例的探测区域5与第四变形例同样地,是由多个小探测区域51构成的。另一方面,如在图17中用虚线示出的那样,与第四变形例不同,第六变形例的标记3的大小是跨越多个小探测区域51中的2个以上的小探测区域51的大小。例如,如图17所示,标记3也可以具有跨越沿门71的开闭方向d4相邻的2个小探测区域51的大小。另外,标记3也可以具有跨越沿门71的开闭方向d4及与其正交的前后方向d5相邻的4个小探测区域51的大小。标记3的大小并不限定于图17的例子。另外,作为标记3的形状,与第四变形例同样地,能够选择圆形状、矩形状、椭圆形状、多边形状等各种形状。

根据第六变形例,能够使用跨越2个以上的小探测区域51的大小的标记3来对由多个小探测区域51构成的探测区域5的位置进行调整,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例如沿门运行路径具有规定的长度的探测区域5的位置。

(第七变形例)

接着,说明对由多个小探测区域构成的探测区域的位置进行调整的第七变形例。图18是表示基于第七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中的标记3与小探测区域51的大小关系的俯视图。

如图18所示,第七变形例的探测区域5与第四变形例同样地,是由多个小探测区域51构成的。另一方面,如在图18中用虚线示出的那样,与第四变形例不同,第七变形例的标记3具有小探测区域51以下的大小,并且,通过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多个标记3来构成一组标记3。

在图18中,例示了标记3的配置方向不同的3组标记3a、3b、3c。第一组标记3a是通过以下方式构成的:以在开闭方向d4上相邻的小探测区域51的中心间间隔沿开闭方向d4配置多个标记3。第二组标记3b是通过以下方式构成的:以在前后方向d5上相邻的小探测区域51的中心间间隔沿前后方向d5配置多个标记3。第三组标记3c是通过以下方式构成的:以斜向相邻的小探测区域51的中心间间隔沿斜向配置多个标记3。

传感器控制部23在从与一组标记3a对应的一组小探测区域51中的全部小探测区域获取到达到标记3的探测的阈值的受光量即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探测到探测区域5内的标记3。即,传感器控制部23在探测到一组标记3a中的全部标记时,探测到探测区域5内的标记3。在像这样探测到探测区域5内的标记3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部23使通知部22通知探测到标记3。由此,通知部22在由探测部21探测到构成一组标记3a的多个标记3全部时通知该探测。此外,在探测区域5由多组标记3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传感器控制部23在多组标记全部被探测到的情况下,探测到标记3。

根据第七变形例,使用以相邻的小探测区域51的中心间间隔配置的多个标记3来对探测区域5的位置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将相邻的小探测区域51的间隔设定为期望的间隔。

(第八变形例)

接着,说明对由多个小探测区域构成的探测区域的位置进行调整的第八变形例。图19是表示基于第八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中的回归反射件31相对于小探测区域51的第一配置例的鸟瞰图。图20是图19的侧视图。

如图19和图20所示,第八变形例的探测区域5与第四变形例同样地,是由多个小探测区域51构成的。作为一例,图20示出了各小探测区域51由近红外光l的照射斑点构成的情形。另外,如图19所示,各小探测区域51在门71的开闭方向d4及与其正交的前后方向d5上空出间隔地配置为矩阵状。即,各小探测区域51被配置为由多个照射斑点构成的多列斑点状。

另一方面,与第四变形例不同,在第八变形例中,如图19所示,回归反射件31被配置在与最接近门运行路径的(即,与门运行路径相邻的)第一列小探测区域51相比向与门运行路径相反的一侧远离的第二列小探测区域51所对应的位置。在图19的例子中,回归反射件31具有跨越第二列的全部小探测区域51的大小。此外,图19所示的第二列小探测区域51的位置是与回归反射件31相符的最佳位置。进行探测区域5的位置调整,使得图19所示那样的回归反射件31与第二列小探测区域51之间的位置关系成立。

在图19的例子中,传感器控制部23将第二列的全部小探测区域51设定为与回归反射件31对应的特定的小探测区域51。传感器控制部23在与来自第二列的全部小探测区域51的受光量相应的检测信号达到了回归反射件31的探测的阈值的情况下,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并使通知部22通知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

图21是表示基于第八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中的回归反射件31相对于小探测区域51的第二配置例的鸟瞰图。如图21所示,回归反射件31也可以具有跨越第二列小探测区域51中的中央的两个小探测区域51的大小。在该情况下,传感器控制部23在来自与回归反射件31对应的第二列的中央的两个小探测区域51的检测信号达到了阈值的情况下,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并使通知部22通知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

根据第八变形例,能够将最接近门运行路径的第一列小探测区域51设定为门运行路径来确保门开放时的安全。另外,能够容易地设定为了确保完全闭合时以及门开闭时的安全而以规定距离以下沿着门运行路径的第二列小探测区域51。

(第九变形例)

接着,说明在距地面规定高度的位置配置标记的第九变形例。图22是表示基于第九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中的地面6与标记3的高度关系的侧视图。此前,说明了使用具有与地面6几乎相同的高度、并具有沿地面6的面方向的二维展开的标记3来进行探测区域5的位置调整的例子。

与此相对地,在第九变形例中,如图22所示,标记3被配置在距地面规定高度的位置。例如,标记3也可以贴在具有规定的高度的立体物300的上表面。另外,标记3也可以贴在立体物300的侧面。此外,标记3的高度可以是60cm至70cm。通过在该高度配置标记3,能够容易地设定适于幼儿的探测的探测区域5。

根据第九变形例,使用具有距地面6规定高度的标记3来进行探测区域5的位置调整,由此能够容易地设定与人的身高相应的探测区域5。

此外,在图22的例子中,标记3贴于立体物300,但是也可以是,标记3自身具有立体形状(即,厚度)。在该情况下,标记3也可以具有从地面6向铅垂上方突出的凸部。凸部的表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至少局部包括圆筒面的一部分、球面的一部分或非球面的一部分那样的曲面,或者也可以是棱锥面、棱柱面等。另外,标记3也可以具有凹部。凹部的内表面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至少局部包括圆筒面的一部分、球面的一部分或非球面的一部分那样的曲面,或者也可以是棱锥面、棱柱面等。

(第十变形例)

接着,说明使用设置在片材上的标记来进行探测区域的位置调整的第十变形例。图23是表示基于第十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的图。在第三变形例中,使用回归反射件31作为标记3来进行探测区域5的位置调整。与此相对地,如图23所示,第十变形例与第三变形例的不同点在于使用设置在片材33上的标记构件32作为标记3来进行探测区域5的位置调整。

片材33具有规定的反射率,并具有能够网罗探测区域5的整个范围的大小。期望的是,片材33比探测区域5大,使得能够可靠地网罗探测区域5的整个范围。标记构件32设置在片材33上,具有与片材33不同的反射率。例如,标记构件32的反射率高于片材33的反射率。标记构件32的反射率也可以低于片材33的反射率。

在自动门传感器2中,标记构件32的探测的阈值高于人的探测的阈值。此外,第十变形例中的阈值不限于规定受光量的多的程度的正侧的阈值,也可以是规定受光量的少的程度的负侧的阈值。例如,在标记构件32的反射率低于片材33的反射率的情况下,标记构件32的探测的阈值可以在负侧高于人的探测的阈值。

如以下叙述的那样,在第十变形例中也与第三变形例同样地,能够将标记构件32配置为探测区域5的各种位置的基准。

图24是表示第十变形例中的标记构件32的第一配置例的俯视图。例如,如图24所示,也可以在与探测区域5的门71侧的端缘的中央部对应的位置配置标记构件32。根据第一配置例,能够简便且准确地调整探测区域5的门71侧的端缘的中央部的位置。

图25是表示第十变形例中的标记构件32的第二配置例的俯视图。如图25所示,也可以在与探测区域5的门71侧的角部对应的位置配置标记构件32。根据第二配置例,能够简便且准确地调整探测区域5的门71侧的角部的位置。

图26是表示第十变形例中的标记构件32的第三配置例的俯视图。如图26所示,也可以在与探测区域5的任意的位置对应的位置配置标记构件32。根据第三配置例,能够简便且准确地进行探测区域5的任意的位置的位置调整。

图27是表示第十变形例中的标记构件32的第四配置例的俯视图。如图27所示,也可以以与探测区域5的多个位置对应的方式配置多个标记构件32。根据第四配置例,能够简便且准确地进行探测区域5的多个位置的位置调整。

根据第十变形例,与第三变形例同样地,能够抑制作业劳动并且设定妥当且准确的自动门传感器2的探测区域5。另外,通过使用具有比人的探测的阈值高的阈值的标记构件32,不用切换自动门传感器2的动作模式就能够准确地探测标记构件32。

(第十一变形例)

接着,说明通过探测移动体来对自动门传感器的探测区域进行调整的第十一变形例。图28是表示基于第十一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的图。

如图28所示,第十一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具备作为标记3的一例的移动体34以及作为探测部的一例的电波发送接收部215。

移动体34能够接近和远离电波发送接收部215。移动体34例如也可以是安装于滚珠丝杠的顶端的、随着滚珠丝杠的旋转而接近或远离电波发送接收部215的板状体。滚珠丝杠例如也可以通过电动机等驱动源而旋转。

电波发送接收部215向接近或远离的移动体34发送电波,并检测所发送的电波与来自移动体34的反射波的干涉波。然后,电波发送接收部215将干涉波的检测信号输出到传感器控制部23。此外,反射波的频率因多普勒效应而相对于发送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传感器控制部23在干涉波的检测信号达到了移动体34的探测的阈值的情况下,探测到移动体34并使通知部22通知探测到移动体34。

根据第十一变形例,能够进行伴随着探测到移动体34的通知的探测区域5的位置调整,因此能够抑制作业劳动并且设定妥当且准确的自动门传感器2的探测区域5。

(第十二变形例)

接着,说明基于摄像图像来对标记构件进行探测的第十二变形例。图29是表示基于第十二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的图。

如图23所示出的那样,第十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具备具有投光部213和受光部214的探测部21。与此相对地,如图29所示,第十二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与第十变形例的不同点在于具备作为探测部21的一例的摄像部216。

摄像部216对探测区域5进行拍摄,并将表示探测区域5的摄像图像的检测信号输出到传感器控制部23。传感器控制部23在基于检测信号探测到标记构件32的情况下,使通知部22通知探测到标记构件32。

摄像部216例如是在可见光域具有感光度的ccd或者cmos摄像机。摄像部216也可以是在红外线区域具有感光度的红外线摄像机。

关于标记构件32,例如只要传感器控制部23能够通过图像识别等来探测到即可,具体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标记构件32也可以具有与片材33不同的色彩、花纹或明度。另外,标记构件32也可以具备以摄像部216所能够探测的波长来发光的发光体。

在第十二变形例中,调整部24与此前的结构不同,不是调整自动门传感器2的位置、角度的结构。例如,第十二变形例的调整部24也可以是对将预先准备的摄像部216的视角(即,摄像范围)中的哪个范围设为探测区域5进行设定的摄像部216的参数设定装置。

根据第十二变形例,能够利用摄像部216来高精度地探测标记构件32,因此与使用其它方式的探测部21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准确地调整探测区域5的位置。

(第十三变形例)

接着,说明在存储部中存储探测部的探测状态和调整部的调整状态的第十三变形例。图30是表示基于第十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的图。

如图30所示,第十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与第三变形例的不同点在于,传感器控制部23具备存储部231以及调整部24向传感器控制部23通知探测区域5的位置的调整状态。

调整部24将表示自动门传感器2的位置的位置信号和表示自动门传感器2的角度的角度信号中的至少一方作为调整部24的调整状态输出到传感器控制部23。也可以是,调整部24具备以光学方式检测自动门传感器2的角度和位置的传感器,将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输出到传感器控制部23。

传感器控制部23将从调整部24输出的位置信号和角度信号记录到存储部231。另外,传感器控制部23将探测部21对回归反射件31的探测状态记录到存储部231。传感器控制部23也可以将来自受光部214的检测信号作为探测状态记录到存储部231。另外,传感器控制部23也可以在成为探测到的状态时将其探测水平和调整部24的调整状态记录到存储部231。存储部231例如是非易失性存储器。

图31是表示基于第十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如图31所示,在第十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中,相对于图10示出的第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附加了调整状态和探测状态的记录工序(步骤s7)。即,传感器控制部23在通知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步骤s4)之后,判定探测区域5的位置是否已固定(步骤s6),在探测区域5的位置已固定的情况下(步骤s6:“是”),将调整状态和探测状态记录到存储部231(步骤s7)。此外,传感器控制部23也可以基于用户的操作输入来探测位置是否固定(步骤s6),或者也可以基于位置信号和角度信号在规定时间以上的期间内未发生变化来探测位置是否固定(步骤s6)。

图32是表示基于第十三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方法的其它例子的流程图。如图32所示,也可以是,传感器控制部23在传感器探测动作(步骤s21)中,将未完成探测区域5的位置固定的情况下(步骤s6:“否”)的前次的探测状态记录到存储部231。

根据第十三变形例,能够将探测区域5的设定的妥当性作为数据客观地保留。另外,如果如图31所示那样在进行了探测到回归反射件31的通知的基础上记录调整状态和探测状态,则能够将对区域设定的妥当性的评价有用的数据保留下来。此外,传感器控制部23也可以将探测状态和调整状态例如以与时间信息相对应等的方法来按时间序列记录在存储部231中。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评价区域设定的妥当性。

(第十四变形例)

在第八变形例中,对以下例子进行了说明:在门71的开闭方向d4和前后方向d5上空出间隔地配置为矩阵状的多个小探测区域51中的特定的小探测区域51的列中,配置跨越2个以上的小探测区域51的大小的回归反射件31。

与此相对地,在第十四变形例中,传感器控制部23将在开闭方向d4和前后方向d5上空出间隔地配置为矩阵状的多个小探测区域51中的特定的小探测区域51的列内连续的2个以上的小探测区域51设定为用于标记3的探测及通知的特定的小探测区域51(对象区域)。

例如,传感器控制部23也可以将作为回归反射件进行了说明的以图19的标记31的矩形框围起来的第二列的全部小探测区域51设定为特定的小探测区域51。此外,在第十四变形例中,回归反射件31的大小、位置是任意的。

另外,传感器控制部23也可以将作为回归反射件进行了说明的以图21的标记31的矩形框围起来的第二列的中央的2个小探测区域51设定为特定的小探测区域51。通过使用中央的2个小探测区域51,能够在不易受到门71的运动、门扇等高反射材料的影响的位置准确地探测标记3,因此能够准确地调整探测区域5的位置。

传感器控制部23在来自特定的小探测区域51的检测信号达到了标记3的探测的阈值时探测到标记3。反之,即使来自除特定的小探测区域51以外的小探测区域51的检测信号达到了阈值,传感器控制部23也不探测到标记3。这样,在探测到特定的小探测区域51内的标记3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部23使通知部22通知探测到标记3。

此外,探测部21也可以仅获取来自特定的小探测区域51的检测信号。例如,投光部213(参照图5)也可以仅向特定的小探测区域51进行投光。由此,能够削减标记3的探测所需要的消耗电力。

关于上述的各变形例的探测区域调整系统1,也可以将它们进行适当组合。

本发明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也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本发明的效果也不限定于上述的内容。即,在不脱离能够从权利要求书所规定的内容及其等同物导出的本发明的概念性思想和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追加、变更以及部分删除。

另外,也能够对包括上述的变形例在内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组合或者置换。并且,也能够仅应用包括上述的变形例在内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的一部分。在这些情况下,除了本说明书所明示的结构以外,具有能够从各个结构导出的特有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