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老化机多段分级测试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2799发布日期:2018-09-04 22:2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容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全自动老化机多段分级测试工艺。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电容器是一种无源电子元件,在电路中起耦合、滤波和储能的作用,故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一般来说,电容器的泄漏电流值(lc)、等效串联阻抗值(esr)和损耗角正切值(tgδ)是在标准之内越小越好;就产品品质来说,容量参数(c)在标准之内的情况下,lc、tgδ和esr越小,说明这个电容器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寿命)越高,也就是电容器的品质等级越高,换言之售价也越高,为生产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电容器生产工艺通常采用一次性测试方法,即测试设备按设置好的测试标准自动对每只电容器测试一次,以此判定每只电容器是属于良品还是不良品。而自动测试设备的测试过程,其测量电路是通过活动的导电刷接触测量的,由于活动接触存在较大的接触电阻等不可靠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错测和漏测等问题,导致良品中混有不良品这样一个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严重质量事故隐患的存在。另外,这两种测试方式虽然也能满足生产要求,但只能区分产品是否合格,对于相同规格的产品无法区分品质档次,使得生产企业无法做到按产品品质的优劣做差异化销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老化机多段分级测试工艺,在避免重大质量事故的同时亦可按需要完成对电容器质量等级的自动分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全自动老化机多段分级测试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测试工位放置用于测量电容器参数的测试仪,测试仪的测量通道安装八组测量探头,该测试仪的数据通讯口连接有plc控制终端,通过plc控制终端为测试仪设定所需的测试参数;

(2)载有电容器的排架送入老炼恒温炉内,老炼结束后出炉,进入冷却工位,由风机吹强风冷却后排架流转进入充电工位,与充电电刷接触,测试电源通过电刷对电容器充电,充电结束后排架流转进入放电工位,与放电电刷接触,放电电刷通过连接大功率放电负载将电容器在充电工位所充的电压全部泄放;

(3)放电结束后排架流转进入测试工位,测试工位上的第一组测量探头与排架上电容器的夹具导电刷接触,形成测量回路,同时位置感应器感应到排架,将信号发送至plc控制终端,通过plc控制终端向测试仪发出测量指令,对电容器脉冲采样800-1500次,完成一次测量数据的采集;

(4)每个电容器随排架的流转依次经过八组测量探头,完成八次测量数据的采集,采集后反馈给plc控制终端对测量数据进行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后取平均值的计算,计算得到的八个测量数据平均值全部存入数据库中;

(5)plc控制终端读取数据库中的各测量数据平均值,自动判定测量数据平均值所对应电容器的质量等级;

(6)排架流转进入打料工位时,已完成质量等级判定的电容器由该工位上的打料臂打入对应质量等级的产品接料箱中。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2)中,测试电源的充电电压与电容器的工作电压一致,充电时间为58-65s。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3)中,脉冲采样的时间为1-2s。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1)中,测试参数为电容器的容量、损耗角正切值、泄漏电流值或等效串联阻抗值。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的测试工艺采用多段测量的方式对每个电容器进行多次的电性能参数测量,在判定合格与否、杜绝质量事故的同时,可根据数据库的测量数据平均值灵活设置质量等级分档标准,有效提高了电容器的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排架,2、老炼恒温炉,3、冷却工位,4、充电工位,5、放电工位,6、测试仪,7、测量探头,8、plc控制终端,9、数据库,10、打料臂,11、位置感应器,12、电容器,13、打料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全自动老化机多段分级测试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测试工位放置用于测量电容器12参数的测试仪6,测试仪6的测量通道安装八组测量探头7,该测试仪6的数据通讯口连接有plc控制终端8,通过plc控制终端8为测试仪6设定所需的测试参数,测试参数为电容器12的容量、损耗角正切值、泄漏电流值或等效串联阻抗值;

(2)载有电容器12的排架1送入老炼恒温炉2内,老炼结束后出炉,进入冷却工位3,由风机吹强风冷却后排架1流转进入充电工位4,与充电电刷接触,测试电源通过电刷对电容器12充电,测试电源的充电电压与电容器12的工作电压一致,充电时间为58-65s,通过调节充电限流电阻的值确保此事件内电容器12充满电,充电结束后排架1流转进入放电工位5,与放电电刷接触,放电电刷通过连接大功率放电负载将电容器12在充电工位所充的电压全部泄放,大功率放电负载可选大功率电阻;

(3)放电结束后排架1流转进入测试工位,测试工位上的第一组测量探头7与排架1上电容器12的夹具导电刷接触,形成测量回路,同时位置感应器11感应到排架1,将信号发送至plc控制终端8,通过plc控制终端8向测试仪6发出测量指令,对电容器12脉冲采样800-1500次,完成一次测量数据的采集;

(4)每个电容器12随排架1的流转依次经过八组测量探头7,完成八次测量数据的采集,采集后反馈给plc控制终端8对测量数据进行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后取平均值的计算,计算得到的八个测量数据平均值全部存入数据库9中;

(5)plc控制终端8读取数据库9中的各测量数据平均值,自动判定测量数据平均值所对应电容器12的质量等级;

(6)排架1流转进入打料工位时,已完成质量等级判定的电容器12由plc控制终端8控制该工位上的打料臂10将电容器12打入对应质量等级的产品接料箱中。

在步骤(3)中,脉冲采样的时间根据电容器的容量和耐压值确定,当容量越小耐压值越低时,充放电的速度越快,可以提高排架的流转速度,以提高生产效率;当容量越大耐压值越高时,电容器充到额定电压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排架的流转速度也需要放慢,相应地,在测量探头处停留的时间也就越长,故该脉冲采样时间优选为1-2s。

以泄漏电流值(lc)测试为例:若每个电容器对应的八个测量数据平均值有两个以上高于预设的测试标准值,即可判定该电容器为不良品,当然实际可根据产品的所需的质量等级设定多个分档标准。

就电解电容器的容量(c)来说,国家标准在±20%内都属于良品,显然百分数越小越好,因此在该测试工艺中,可参考±3%、±5%、±10%、±15%等等不同的分级控制标准,当然也可以只取正值或负值。而对于体现电容器可靠性和耐久性最主要的泄漏电流值(lc),是根据不同的容量(c)和工作电压计算得出的,与容量标准值不同的是没有正负误差值,必须是在标准值以内且越小越好,可参考≤30%为一级品、≤20%为二级品、≤10%为三级品等等不同的分级控制标准。其他如等效串联阻抗值(esr)和损耗角正切值(tgδ)也可照此原则处理,尤其对于固态高分子铝电解电容器来说,这两个参数也是决定电容器品质的重要参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