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4756发布日期:2018-11-20 18:39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水器。



背景技术:

水利工作经常需要取一定深度的地下水系样本,目前勘察孔地下水取样方法多样,有抽水取样、有将水瓶固定于木棍上取样,有水瓶下配重再通过绳索下放取样。但这些取样设备都无法主动控制进水,在取样设备到达预定深度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非取样深度的水体混入,导致获取的水样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公开的取水器,旨在解决现有取水器无法主动控制进水导致取样质量差的问题。

本申请所公开的一种取水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水口;

蓄水室,所述蓄水室位于所述进水口下方,所述蓄水室包括与壳体内壁密封连接的隔板,所述隔板中心处设有连通所述蓄水室内外的通道;

阀体,位于所述进水通道内,用于通过移动所述阀体从而控制所述通道开关;

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包括外皮,以及可在所述外皮内抽拉的内芯,所述外皮首端与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内芯首端与所述阀体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取水器,其中,所述阀体中部设有沿所述通道延伸的进水槽,随着所述阀体在所述通道内移动,所述阀体两端可封堵所述进水通道,或通过进水槽将所述蓄水室内外连通。

所述的取水器,其中,所述阀体底部与所述蓄水室底部通过弹性件固定连接,用于所述阀体复位。

所述的取水器,其中,通道端部设有用于实现所述阀体与通道密封的密封圈。

所述的取水器,其中,所述进水口设有拦渣栅。

所述的取水器,其中,所述壳体位于所述隔板的上方设有上盖,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上盖表面。

所述的取水器,其中,所述外皮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所述内芯穿过所述上盖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

所述的取水器,其中,所述上盖呈圆锥形或圆台形。

所述的取水器,其中,所述外皮表面设有刻度,所述外皮尾端设有测力计。

所述的取水器,其中,所述壳体底部设有用于固定配重块的连接部。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水器,与外壳固定连接的牵引绳可以收放取水器,通过拉动内芯调整阀体在通道内移动,控制通道的开关,从而封堵或导通蓄水室内外,实现主动控制蓄水室进水,避免非取样深度的水体混入;外皮设置的刻度及测力计分别可以测量取水器入水深度及蓄水量;圆锥或圆台状的上盖避免取水器上提时被岩壁的钩挂或被掉落的固体打翻;壳体底部可固定配重块,便于调整取水器下降速度和深度。该取水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取样成本并能够提高取样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取水器取水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取水器取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取水器取水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水器,如图1-图3所示,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内部的蓄水室2,壳体1上固定有牵引绳3,壳体1位于蓄水室2上方设有进水口4,蓄水室2顶部设有与壳体1的内壁密封连接的隔板5,隔板5中心处设有用来连通蓄水室2内外的通道20,通道20内设有阀体6。牵引绳3包括外皮31及内芯32,外皮31环绕在内芯32外部,内芯32可在外皮31内抽动。其中,外皮31与壳体1固定连接,内芯32与阀体6顶部固定连接,通过外皮31上提或下放取水器,拉动内芯32控制阀体6在通道20内移动,封堵或导通通道20,从而控制蓄水室2进水。

通道20沿垂直于隔板5的方向(沿着蓄水室2深度方向)延伸,阀体6两端设有阻挡其进入通道20的裙边60,中间位置设有沿着通道20延伸的进水槽61。阀体6与通道20相接触处密封处理,避免漏水,进水槽61为阀体中间位置的表面内凹形成,进水槽61的长度大于隔板5的厚度,这样,随着阀体6上下移动,进水槽61可以两端分别位于隔板5的上方及下方,这样就将蓄水室2内外连通起来,使外部的水体流入蓄水室2。蓄水槽61可以围绕阀体6周围开设多出,以增加进水速度。本实施例中,蓄水槽在阀体两侧相对正对的开设两处,且两个蓄水槽61内部连通,沿径向贯穿阀体6,使得进水槽61的截面最大化,增加蓄水效率。

阀体6的底部固定有一根弹簧62,弹簧62另一端固定在蓄水室2底面,使得阀体6始终受到一个向下的拉力,便于松开内芯31后阀体6自动复位。通道20两端固定有密封圈63,确保阀体6表面的进水槽61没入通道20内时,阀体6表面与通道20的内壁之间不会渗水,从而封堵通道20。

本实施例中的取水器还设置了上盖7。具体地,壳体1顶部边沿凸出隔板5上表面,上盖7与壳体1顶部可拆卸连接,例如上盖7可以通过螺纹旋拧在壳体1顶部,还可以采用卡扣结构与壳体1对接。在水利勘测的实际工作中,经常要在狭缝或者钻孔中取水样,为了避免取水器上升过程中容易卡在岩壁上,或者被孔壁掉落的固体残渣打翻,上盖7顶部设置为锥形,底部为与壳体1相契合的桶状。本实施例中,壳体1采用圆筒状,上盖7顶部为圆锥形,底部为与壳体1相契合的圆筒形。为了避免固体杂质进入蓄水室2,进水口4处还设有拦渣栅40。

进水口4在上盖7的顶部圆锥面以及底部圆筒面上均匀的开设多处。上盖7顶部圆锥形的中心处设有贯穿上盖7的旋转接头71,牵引绳3首端的外皮31套接在旋转接头71的外表面,并通过螺栓加固,内芯32穿过旋转接头71伸入到上盖7内部与阀体6顶部固定连接。旋转接头71使得取水器转动时牵引绳3不随之转动,避免取水器转动时缠绕牵引绳3,导致牵引绳3损坏。

该取水器通过控制外皮31下放和上提取水器,通过拉动内芯32控制蓄水室2开关。外皮31表面设有测量下方深度的刻度,外皮31的尾部还设有用来测量蓄水室2内水量多少的拉力计33,拉力计33端部设有便于操作的手柄34。内芯32的尾端伸出外皮31之外,并在端部设有用于拉动的拉环35。

壳体1底部还设有用于固定配重块8的固定部,可根据取样深度选择适当的配重块固定在壳体1底部,以便调整取水器下降的速度和深度,从而控制其取样深度和时间。其中,固定部为设置壳体1底部外面中心处的螺孔11,配重块8顶部设有与该螺孔11相适配的螺栓81。为了便于取水器携带多个配重块8,配重块8底部表面同样设有螺孔11,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多个配重块8,相邻的配重块8之间通过螺孔11与螺栓8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取水器其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下水前根据取样深度选择是否携带配重块8,然后通过牵引绳3将取水器投入水下,如图1所示,此时内芯32与外皮31并没有相对运动,阀体6在弹簧62的拉力作用下,移动至通道20的最下端,进水槽61隐没通道20内部,阀体6顶部的裙边60卡止在隔板5的上表面(通道20顶部的入口处)。此时随着取水器下放,由于扰流的作用,水体从分布于上盖7顶部及底部的进水口4不断循环流动,使得上盖7与隔板5之间的水体呈动态进出。这样,当取水器到达指定深度时,上盖7内进入的水体均为该深度的水样,确保取水器下降过程不会有非采样深度的水体残留。

如图2所示,当外皮31上的刻度显示取水器已经达到预定深度时,停止下放牵引绳3,并拉动内芯32。随着内芯32的牵引阀体6向通道20上方移动,当进水槽61顶部位于隔板5上表面上方,底部位于隔板5下表面下方时,蓄水室2内外就通过进水槽61连通,水体通过进水槽61流入蓄水室2(如图2中箭头所示)。为了便于操控,在内芯32的表面设有蓄水室2连通时的标记,避免拉动的行程不足或过量导致进水槽61不能充分连通。随着水体不断进入蓄水室,取水器所受到的浮力逐渐减小,拉力计33的读数逐渐增加,当其上读数不再变化时,表示蓄水室2已经蓄满。

如图3所示,当蓄水室2蓄满后,松开内芯32,阀体6在复位弹簧62的作用下下移,直至阀体6顶部裙边60卡止在隔板5的上表面,阀体6到达下移的极限位置,通道20被封闭。然后拉动牵引绳3回收取水器。此时,进水槽61顶端进入通道20,通道20被阀体6封堵,蓄水室2内外的水体无法自由进出。

由于,当取水器提出水面时,留存于上盖7与隔板5之间的非取样深度的水会从上盖7底部周围开设的进水口4流出,这样就避免其在接下来的操作中混入蓄水室2内,保证了水样的质量。同时,上盖7顶部开设进水口4可以将上盖7内部的空气排空,还避免上盖7内部残留空气无法排除,这样会使得取水器浮力过大导致下降缓慢。

当需要取出蓄水室2内的水样时,拉动内芯31,控制内芯31牵引阀体6移动,使得蓄水室2处于打开状态即可将水样倒出。

本实施例中的隔板5与壳体1内部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这样,取下上盖7后再旋拧隔板5,即可完全打开蓄水室2,便于对蓄水室2进行清理和维修。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水器,与外壳固定连接的牵引绳可以收放取水器,通过拉动内芯调整阀体在通道内移动,控制通道的开关,从而封堵或导通蓄水室内外,实现主动控制蓄水室进水,避免非取样深度的水体混入;外皮设置的刻度及测力计分别可以测量取水器入水深度及蓄水量;圆锥或圆台状的上盖避免取水器上提时被岩壁的钩挂或被掉落的固体打翻;壳体底部可固定配重块,便于调整取水器下降速度。该取水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取样成本并能够提高取样质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