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90919发布日期:2019-02-15 23:03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岩石力学性能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井下巷道、水电站大坝等大型土木工程在实施前需要对工程所在地的岩石的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在研究岩石力学性质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岩石在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进行观测。

目前,现有的观测方法为电阻应变片法,即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被测试件上,当试件受到外荷载作用产生变形后,电阻应变片也产生相同变形,从而使应变片敏感栅的长度发生变化,引起金属丝电阻值的变化,通过电阻应变仪测量应变片电阻值的微小变化,即可得到被测试件的应变变化。

然而,采用电阻应变片法观测岩石的变形存在以下缺陷:(一)试验过程相对繁琐;(二)变形测定范围较小;(三)试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电阻应变片粘贴不牢固而导致试验失败;(四)试样破坏的部位并非粘贴电阻应变片的部位从而导致测量结果不精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电阻应变片法观测岩石变形存在上述缺陷的问题,提供一种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包括

步骤a:制作岩石试件;

步骤b:选用透明材料制作用于放置所述岩石试件的可封闭的压力室;

步骤c:将所述岩石试件放置于所述压力室内;

步骤d:设置具有压迫部的压迫机构,使所述压迫部与所述岩石试件之间为压迫配合;

步骤e:安装泵机,使所述泵机与所述压力室的内侧相连通,封闭所述压力室;

步骤f:安装拍摄机构,使所述拍摄机构对准放置在所述压力室内的所述岩石试件;

步骤g:开启所述泵机,使所述泵机向所述压力室内泵入具有一定压力的透明液体,调节所述压迫机构,使所述压迫部压迫所述岩石试件;

步骤h:开启所述拍摄机构,使所述拍摄机构对所述岩石试件进行拍摄。

上述方案中的摄像机构可选用市面上常见的三维数字散斑动态应变测量分析系统。使用上述方案所述的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装置进行观测试验时,首先将岩石试件放置于压力室内,并封闭压力室;然后泵机向压力室内泵入透明液体,以提供围压,模拟岩石、煤岩的真实状态,随后使压迫机构的压迫部对岩石试件进行压迫,并压缩岩石试件,最后使用拍摄机构对岩石试件进行拍照。由于压力室选用透明材料制成,同时向压力室内泵入的液体也是透明的,因此可以直观观察试件的变形特征。在试验过程中,拍摄机构对岩石试件拍摄图片,通过计算机对图片进行采集、分析、处理,以及对图片的像素进行解析,即可分析计算试件的径向变形;同时计算机对试验过程拍摄到的视频进行导入和控制,以时间为单位,对视频进行编辑、分析、处理,形成全自动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地分析岩石试件的变形。

本发明测得的试验数据精确、可靠;另外,采用可视化方式并结合图像分析方法,能更准确地测量岩石试件的变形。解决了采用电阻应变片法观测岩石变形存在较多缺陷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还包括

步骤i:设置dic系统;

所述步骤a中,制作岩石试件包括

步骤a1:在所述岩石试件的表面涂覆散斑场层。

在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发现,通过计算机分析拍摄机构拍摄的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仅能够观察岩石试样变形破坏的过程,而无法对岩石试件的变形进行定量地分析,从而在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时精度不高。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设置有dic系统,并在岩石试件的表面上涂覆散斑场层,在试验的过程中,随着压迫部压迫岩石试件,岩石试件逐渐发生变形,此时岩石试件表面的散斑发生移动,通过dic系统对岩石试件表面的观测,并对比变形前后岩石试件表面散斑场的变化,能够得到岩石试件具体的变形数据,从而能够精确地测出岩石力学性质。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制作岩石试件还包括

步骤a2:在所述散斑场层的外表面包覆透明的热缩材料层。

在试验的过程中,试验人员发现,液体与岩石试件相接触后会使岩石试件的力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得测得的岩石试件的力学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在散斑场层的外表面包覆透明的热缩材料层,避免了液体与岩石试件相接触,从而测得的岩石试件的力学性质较为准确。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制作岩石试件还包括

步骤a3:将所述岩石试件制作成圆柱状;

所述步骤b中,制作压力室包括

步骤b1:将所述压力室制作成圆管状。

在试验的过程中,试验人员发现,当拍摄机构拍摄到的压力室的内外壁和岩石试件的外壁存在棱角时,容易对观测岩石试件的变形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测定的岩石试件的力学性质的准确度。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将压力室设置呈圆管状,并将岩石试件设置呈圆柱状,试验时,将岩石试件插入压力室内,并将压力室的两端封闭。拍摄机构透过压力室的内外侧壁对岩石试件的变形进行拍摄,此时压力室的内外侧壁和岩石试件的外壁均不存在棱角,避免了压力室的内外侧壁和岩石试件的外壁存在棱角而影响观测岩石试件的变形,确保了测得的岩石试件的力学性质的准确度。

优选地,所述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还包括

步骤j:设置上盖板和下盖板,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与所述压力室的两端端部相配合,封闭或开启所述压力室。

上述优选方案中,设置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使上盖板和下盖板盖住压力室的两端,即可实现对压力室进行封闭,十分方便。

优选地,所述步骤j中,设置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包括

步骤j1:使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为螺栓连接。

上述优选方案中,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为螺栓连接,在试验过程中,将装有岩石试件的压力室放置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后,拧紧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的连接螺栓,使上盖板与下盖板对压力室进行夹紧,实现对压力室的封闭,密封效果较好。同时,此时上盖板、下盖板和压力室三者连成一个整体,从而便于对装有岩石试件的压力室进行转移。

优选地,所述步骤j中,设置上盖板和下盖板还包括

步骤j2:在所述上盖板上设置通孔,使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压力室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步骤d中,设置压迫机构包括

步骤d1:设置滑动杆,使所述滑动杆的侧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为滑动配合。

上述优选方案中设置滑动杆,并在上盖板上设置有通孔,并使滑动杆的侧壁与通孔的内壁之间为滑动配合。试验时,将滑动杆向压力室内推动,即可实现对岩石试件的压迫,操作较为方便。通过使滑动杆的侧壁与通孔的内壁之间为滑动配合,使得在向压力室内泵入透明液体后,压力室内的液体不会流向压力室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岩石试件与所述滑动杆相对应的一端为受压端,另一端为固定端,所述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还包括

步骤k:设置上垫块和下垫块,使所述上垫块与所述受压端的端部相贴合,使所述下垫块与所述固定端的端部相贴合。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设置上垫块和下垫块,并使上垫块与受压端的端部相贴合,下端块与固定端的端部相贴合,当滑动杆朝压力室内侧滑动时,滑动杆通过上垫块对岩石试件的受压端施加作用力,下盖板通过下垫块对岩石试件的固定端施加反作用力,使得岩石试件的受压更加均匀,从而能够更好地模拟岩石、煤岩等在真实状态下的受力,进而使得试验结果更加贴合实际。

优选地,所述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还包括

步骤l: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与所述滑动杆的侧壁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使所述第一密封圈对所述通孔与所述滑动杆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在通孔的内壁与所述滑动杆的侧壁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提高了压力室的密封性,进一步确保了在向压力室内泵入透明液体后,压力室内的液体不会流向压力室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步骤j中,设置上盖板和下盖板还包括

步骤j3:在所述上盖板上设置通道,所述通道的一端为连通端,另一端为连接端,使所述连通端与所述压力室的内部相连通,使所述连接端延伸至所述上盖板的外部,并与所述泵机相连通。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在上盖板上设置通道,并使通道的连通端与压力室的内部相连通,在试验时,泵机与连接端相连通,试验结束后,使泵机与连接端分离,从而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对所述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的组装和拆解。

优选地,所述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还包括

步骤m:在所述上盖板和/或所述下盖板与所述压力室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使所述第二密封圈对所述上盖板和/或所述下盖板与所述压力室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优选地,所述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还包括

步骤n:设置定位销;

所述步骤j中,设置上盖板和下盖板还包括

步骤j4:在所述下盖板上设置第一定位孔;

所述步骤k中,设置上垫块和下垫块包括

步骤k1:在所述下垫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定位孔;

使所述定位销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相匹配,使所述定位销同时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时,所述岩石试件与所述滑动杆相对准。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设置定位销,并在下盖板上设置第一定位孔,在下垫块的底部设置第二定位孔,在将岩石试件装入压力室时,只需将定位销同时插入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即可使岩石试件与滑动杆相对准,从而确保了在压迫岩石试件时,岩石试件受力的均匀性。同时,由于定位销同时插入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内,因而在对压力室进行移动时,岩石试件在压力室内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从而在对压力室进行移动后,无需重新对岩石试件进行位置的调整,进而试验操作十分方便。

优选地,所述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还包括设置第二定位销,所述上垫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定位孔,所述滑动杆的底部设置有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与所述第四定位孔相对应,所述第二定位销与所述第三定位孔和所述第四定位孔相匹配,使所述第二定位销同时插入所述第三定位孔和所述第四定位孔时,所述滑动杆与所述上垫块相互对准。

优选地,所述上垫块和所述下垫块均为圆柱状,所述上垫块的直径与所述岩石试件的直径相同,所述下垫块的直径与所述岩石试件的直径相同。

在试验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对岩石试件施加围压的透明液体与岩石试件相接触,因此需要使热缩材料层同时对岩石试件、上垫块以及下垫块的侧壁进行包覆。然而,在试验时,试验人员发现,当岩石试件的直径与上垫块的直径不同时,或岩石试件的直径与下垫块的直径不同时,岩石试件与上垫块和下垫块相接触的部分的侧壁上包覆的热缩材料层容易发生破裂,从而导致透明液体进入热缩材料层内侧与岩石试件相接触,导致试验存在较大的误差。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将上垫块和下垫块设置呈圆柱状,并使上垫块和下垫块的直径均与岩石试件的直径相同,在试验时,岩石试件的两端端部分别于上垫块和下垫块的端部相对准,并相接触,从而解决了透明液体对岩石试件施加围压时,热缩材料层出现破裂的现象,进而确保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优选地,所述步骤j中,设置上盖板和下盖板还包括

步骤j5:在所述下盖板上设置凹槽,将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成本较低,测得的试验数据精确、可靠;另外,采用可视化方式并结合图像分析方法,能更准确地测量岩石试件的变形,解决了采用电阻应变片法观测岩石变形存在较多缺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压力室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上盖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下盖板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下垫块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滑动杆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的上垫块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拍摄机构,2-泵机,3-压力室,4-岩石试件,5-dic系统,6-散斑场层,7-热缩材料层,8-上盖板,9-下盖板,10-滑动杆,11-上垫块,12-下垫块,13-第一密封圈,14-第二密封圈,15-第一定位销,16-第二定位销,81-通孔,82-通道,91-第一定位孔,92-凹槽,101-第四定位孔,111-第三定位孔,121-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包括

步骤a:制作岩石试件4;

步骤b:选用透明材料制作用于放置所述岩石试件4的可封闭的压力室3;

步骤c:将所述岩石试件4放置于所述压力室3内;

步骤d:设置具有压迫部的压迫机构,使所述压迫部与所述岩石试件4之间为压迫配合;

步骤e:安装泵机2,使所述泵机2与所述压力室3的内侧相连通,封闭所述压力室3;

步骤f:安装拍摄机构1,使所述拍摄机构1对准放置在所述压力室3内的所述岩石试件4;

步骤g:开启所述泵机2,使所述泵机2向所述压力室3内泵入具有一定压力的透明液体,调节所述压迫机构,使所述压迫部压迫所述岩石试件4;

步骤h:开启所述拍摄机构1,使所述拍摄机构1对所述岩石试件4进行拍摄。

上述方案中的摄像机构可选用市面上常见的三维数字散斑动态应变测量分析系统。使用上述方案所述的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装置进行观测试验时,首先将岩石试件4放置于压力室3内,并封闭压力室3;然后泵机2向压力室3内泵入透明液体,以提供围压,模拟岩石、煤岩的真实状态,随后使压迫机构的压迫部对岩石试件4进行压迫,并压缩岩石试件4,最后使用拍摄机构1对岩石试件4进行拍照。由于压力室3选用透明材料制成,同时向压力室3内泵入的液体也是透明的,因此可以直观观察试件的变形特征。在试验过程中,拍摄机构1对岩石试件4拍摄图片,通过计算机对图片进行采集、分析、处理,以及对图片的像素进行解析,即可分析计算试件的径向变形;同时计算机对试验过程拍摄到的视频进行导入和控制,以时间为单位,对视频进行编辑、分析、处理,形成全自动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地分析岩石试件4的变形。

本发明测得的试验数据精确、可靠;另外,采用可视化方式并结合图像分析方法,能更准确地测量岩石试件4的变形。解决了采用电阻应变片法观测岩石变形存在较多缺陷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还包括

步骤i:设置dic系统5;

所述步骤a中,制作岩石试件4包括

步骤a1:在所述岩石试件4的表面涂覆散斑场层6。

在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发现,通过计算机分析拍摄机构1拍摄的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仅能够观察岩石试样变形破坏的过程,而无法对岩石试件4的变形进行定量地分析,从而在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时精度不高。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设置有dic系统5,并在岩石试件4的表面上涂覆散斑场层6,在试验的过程中,随着压迫部压迫岩石试件4,岩石试件4逐渐发生变形,此时岩石试件4表面的散斑发生移动,通过dic系统5对岩石试件4表面的观测,并对比变形前后岩石试件4表面散斑场的变化,能够得到岩石试件4具体的变形数据,从而能够精确地测出岩石力学性质。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制作岩石试件4还包括

步骤a2:在所述散斑场层6的外表面包覆透明的热缩材料层7。

在试验的过程中,试验人员发现,液体与岩石试件4相接触后会使岩石试件4的力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得测得的岩石试件4的力学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在散斑场层6的外表面包覆透明的热缩材料层7,避免了液体与岩石试件4相接触,从而测得的岩石试件4的力学性质较为准确。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制作岩石试件4还包括

步骤a3:将所述岩石试件4制作成圆柱状;

所述步骤b中,制作压力室3包括

步骤b1:将所述压力室3制作成圆管状。

在试验的过程中,试验人员发现,当拍摄机构1拍摄到的压力室3的内外壁和岩石试件4的外壁存在棱角时,容易对观测岩石试件4的变形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测定的岩石试件4的力学性质的准确度。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将压力室3设置呈圆管状,并将岩石试件4设置呈圆柱状,试验时,将岩石试件4插入压力室3内,并将压力室3的两端封闭。拍摄机构1透过压力室3的内外侧壁对岩石试件4的变形进行拍摄,此时压力室3的内外侧壁和岩石试件4的外壁均不存在棱角,避免了压力室3的内外侧壁和岩石试件4的外壁存在棱角而影响观测岩石试件4的变形,确保了测得的岩石试件4的力学性质的准确度。

优选地,所述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还包括

步骤j:设置上盖板8和下盖板9,使所述上盖板8和所述下盖板9分别与所述压力室3的两端端部相配合,封闭或开启所述压力室3。

上述优选方案中,设置上盖板8和下盖板9,通过使上盖板8和下盖板9盖住压力室3的两端,即可实现对压力室3进行封闭,十分方便。

优选地,所述步骤j中,设置上盖板8和下盖板9的包括

步骤j1:使所述上盖板8与所述下盖板9之间为螺栓连接。

上述优选方案中,上盖板8与下盖板9之间为螺栓连接,在试验过程中,将装有岩石试件4的压力室3放置在上盖板8和下盖板9之间后,拧紧上盖板8与下盖板9之间的连接螺栓,使上盖板8与下盖板9对压力室3进行夹紧,实现对压力室3的封闭,密封效果较好。同时,此时上盖板8、下盖板9和压力室3三者连成一个整体,从而便于对装有岩石试件4的压力室3进行转移。

优选地,所述步骤j中,设置上盖板8和下盖板9还包括

步骤j2:在所述上盖板8上设置通孔81,使所述通孔81的位置与所述压力室3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步骤d中,设置压迫机构包括

步骤d1:设置滑动杆10,使所述滑动杆10的侧壁与所述通孔81的内壁之间为滑动配合。

上述优选方案中设置滑动杆10,并在上盖板8上设置有通孔81,并使滑动杆10的侧壁与通孔81的内壁之间为滑动配合。试验时,将滑动杆10向压力室3内推动,即可实现对岩石试件4的压迫,操作较为方便。通过使滑动杆10的侧壁与通孔81的内壁之间为滑动配合,使得在向压力室3内泵入透明液体后,压力室3内的液体不会流向压力室3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岩石试件4与所述滑动杆10相对应的一端为受压端,另一端为固定端,所述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还包括

步骤k:设置上垫块11和下垫块12,使所述上垫块11与所述受压端的端部相贴合,使所述下垫块12与所述固定端的端部相贴合。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设置上垫块11和下垫块12,并使上垫块11与受压端的端部相贴合,下端块与固定端的端部相贴合,当滑动杆10朝压力室3内侧滑动时,滑动杆10通过上垫块11对岩石试件4的受压端施加作用力,下盖板9通过下垫块12对岩石试件4的固定端施加反作用力,使得岩石试件4的受压更加均匀,从而能够更好地模拟岩石、煤岩等在真实状态下的受力,进而使得试验结果更加贴合实际。

优选地,所述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还包括

步骤l:在所述通孔81的内壁与所述滑动杆10的侧壁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13,使所述第一密封圈13对所述通孔81与所述滑动杆1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在通孔81的内壁与所述滑动杆10的侧壁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13,提高了压力室3的密封性,进一步确保了在向压力室3内泵入透明液体后,压力室3内的液体不会流向压力室3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步骤j中,设置上盖板8和下盖板9还包括

步骤j3:在所述上盖板8上设置通道82,所述通道82的一端为连通端,另一端为连接端,使所述连通端与所述压力室3的内部相连通,使所述连接端延伸至所述上盖板8的外部,并与所述泵机2相连通。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在上盖板8上设置通道82,并使通道82的连通端与压力室3的内部相连通,在试验时,泵机2与连接端相连通,试验结束后,使泵机2与连接端分离,从而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对所述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的组装和拆解。

优选地,所述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还包括

步骤m:在所述上盖板8和/或所述下盖板9与所述压力室3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14,使所述第二密封圈14对所述上盖板8和/或所述下盖板9与所述压力室3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优选地,所述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还包括

步骤n:设置定位销15;

所述步骤j中,设置上盖板8和下盖板9还包括

步骤j4:在所述下盖板9上设置第一定位孔91;

所述步骤k中,设置上垫块11和下垫块12包括

步骤k1:在所述下垫块1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定位孔121;

使所述定位销15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孔91和所述第二定位孔121相匹配,使所述定位销15同时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91和所述第二定位孔121时,所述岩石试件4与所述滑动杆10相对准。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设置定位销15,并在下盖板9上设置第一定位孔91,在下垫块12的底部设置第二定位孔121,在将岩石试件4装入压力室3时,只需将定位销15同时插入第一定位孔91和第二定位孔121即可使岩石试件4与滑动杆10相对准,从而确保了在压迫岩石试件4时,岩石试件4受力的均匀性。同时,由于定位销15同时插入到第一定位孔91和第二定位孔121内,因而在对压力室3进行移动时,岩石试件4在压力室3内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从而在对压力室3进行移动后,无需重新对岩石试件4进行位置的调整,进而试验操作十分方便。

优选地,所述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还包括设置第二定位销16,所述上垫块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定位孔111,所述滑动杆10的底部设置有第四定位孔101,所述第三定位孔111与所述第四定位孔101相对应,所述第二定位销16与所述第三定位孔111和所述第四定位孔101相匹配,使所述第二定位销16同时插入所述第三定位孔111和所述第四定位孔101时,所述滑动杆10与所述上垫块11相互对准。

优选地,所述上垫块11和所述下垫块12均为圆柱状,所述上垫块11的直径与所述岩石试件4的直径相同,所述下垫块12的直径与所述岩石试件4的直径相同。

在试验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对岩石试件4施加围压的透明液体与岩石试件4相接触,因此需要使热缩材料层7同时对岩石试件4、上垫块11以及下垫块12的侧壁进行包覆。然而,在试验时,试验人员发现,当岩石试件4的直径与上垫块11的直径不同时,或岩石试件4的直径与下垫块12的直径不同时,岩石试件4与上垫块11和下垫块12相接触的部分的侧壁上包覆的热缩材料层7容易发生破裂,从而导致透明液体进入热缩材料层7内侧与岩石试件4相接触,导致试验存在较大的误差。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将上垫块11和下垫块12设置呈圆柱状,并使上垫块11和下垫块12的直径均与岩石试件4的直径相同,在试验时,岩石试件4的两端端部分别于上垫块11和下垫块12的端部相对准,并相接触,从而解决了透明液体对岩石试件4施加围压时,热缩材料层7出现破裂的现象,进而确保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优选地,所述步骤j中,设置上盖板8和下盖板9还包括

步骤j5:在所述下盖板9上设置凹槽92,将所述第一定位孔91设置在所述凹槽92的底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