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雷达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5540发布日期:2018-09-11 22:09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雷达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新型汽车雷达壳体。



背景技术:

汽车(自动驾驶及辅助驾驶)雷达主机包括电路板与雷达外壳,组装时工艺繁琐,防水性能差,电路板需要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由于电路板用4颗螺丝固定在下盖上,产品组装较繁琐,且下盖产品需要做4个铜牙镶件,铜镶件本身会增加整体产品的成本,还会增加下盖模具制作的工作量。注塑时,需要增加人员往模具中放置铜牙镶件,会延长注塑机注塑成型的时间周期。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亟需构思一种新技术以改善其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雷达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汽车雷达壳体,包括:上壳体、电路板和下壳体,其中所述上壳体包括一呈方形的壳本体,在所述壳本体上设有一接头、四个连接板和环形凹槽,每一所述接头均包括铜端子和接头外壳,所述接头外壳延伸出所述壳本体的外侧,所述铜端子包裹在所述上壳体中;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壳本体垂直连接,每一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口;所述环形凹槽设置在所述壳本体的内侧边缘,其内设置有液态胶;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若干与所述铜端子相匹配的安装口,通过所述安装口与所述铜端子的过盈配合实现电路板与所述上壳体的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卡口相匹配的卡扣机构,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通过卡扣机构和液态胶实现固定连接。

优选地,每一所述铜端子均包括针头、连接部和输出引脚,其中所述针头为弹性针头,其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并通过过盈配合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输出引脚与所述连接部垂直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接头外壳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内均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和支撑电路板的筋位机构。

优选地,所述针头的外径大小在1.31-1.34mm之间。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为注塑件。

优选地,所述下壳体为压铸铝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汽车雷达壳体,接头与上壳体设计成一个整体,铜端子固定在产品中不会松动,从而保证端子与电路板接触的稳定性。电路板无需焊接就可以实现连接和固定,不仅环保,维修更换部件也方便。产品一周用液态胶密封,防水效果好。上下壳体之间做卡扣设计无需等胶水凝固,就可以进行下一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汽车雷达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汽车雷达壳体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铜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壳体,2.电路板,21.安装口,3.下壳体,31.卡扣机构,4.壳本体,5.接头,51.铜端子,52.接头外壳,53.针头,54.连接部,55.输出引脚,6.连接板,61.卡口,7.环形凹槽,8.筋位机构,81.十字筋,82.筋位断面,83.下壳体筋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汽车雷达壳体,包括:上壳体1、电路板2和下壳体3,其中所述上壳体1包括一呈方形的壳本体4,在所述壳本体4上设有一接头5、四个连接板6和环形凹槽7,每一所述接头5均包括铜端子51和接头外壳52,所述接头外壳52延伸出所述壳本体4的外侧,所述铜端子51包裹在所述上壳体1中;所述连接板6与所述壳本体4垂直连接,每一所述连接板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口61;所述环形凹槽7设置在所述壳本体4的内侧边缘,其内设置有液态胶(常规工业胶水);所述电路板2上设有若干与所述铜端子51相匹配的安装口21,通过所述安装口21与所述铜端子51的过盈配合实现电路板2与所述上壳体1的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3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卡口61相匹配的卡扣机构31,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3之间通过卡扣机构31(与卡扣配合)和液态胶实现固定连接。

优选地,每一所述铜端子51均包括针头53、连接部54和输出引脚55,其中所述针头53为弹性针头53,其设置在所述连接部54的上端并通过过盈配合与所述电路板2连接;所述输出引脚55与所述连接部54垂直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接头外壳52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3内均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和支撑电路板2的筋位机构8(包括但不限于十字筋)。

优选地,所述针头53的外径大小在1.31-1.34mm之间。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1为注塑件。

优选地,所述下壳体3为压铸铝件。

本实施例组装步骤如下:

1,将上壳体1放置到组装平台上

2,将电路板2安装到上壳体1上。

3,产品内侧一周凹槽处点液态胶(常规胶水)。

4,把上壳体1与下壳体3组合在一起,通过卡扣连接固定上下壳体。届时产品即可装箱,待胶水完全凝固后上下盖牢固的粘合在一起。

其中电路板的固定方法具体为:通过上壳体1上两个筋位机构8(十字筋81)的周侧圆弧面确定电路板2的放置位置;8颗铜端子51的弹性针头53辅助定位,铜端子51包裹在塑料上壳体1中,与上壳体1是一个整体,铜端子51的弹性针头53与电路板2过盈配合,实现对电路板2的辅助定位;上壳体1筋位机构8(十字筋的中间端面81和两个筋位断面82)支撑电路板2;通过下壳体3的四个筋位机构8(四个下壳体筋位83)压紧电路板2,压紧位置与电路板2的支撑位置(十字筋的中间端面81和两个筋位断面82)错开设计,下壳体3与上壳体1组装时,电路板2会产生弹性变形,利用电路板2的弹性形变恢复力,使电路板2牢固的压紧。

电路板2无需焊接就可以实现连接,固定,不仅环保,维修更换部件也方便。控制好端子与电路板2的配合尺寸会比焊接更稳定,且装车后长时间振动,焊接处容易开裂,而弹性针头53克服了此缺点。铜端子51的弹性针头53与电路板2过盈配合,实现电路板2的装配和通电接触要求。具体地,铜端子51与电路板2装配原理:电路板2与端子针头53装配时,铜端子51针头53产生形变,尺寸变小。在端子弹性力的作用下,电路板2孔内壁与端子针头53外形紧密接触,达到稳定通电效果。即端子针头53收缩变形后此圆弧面会与电路板2孔内壁充分接触,接触面积较大,可以满足较大电流通过。经验证,装配后的电路板2满足下述要求:

1.PCB上无热应力;

2、没有影响可靠连接的焊剂残渣、锡珠、锡丝;

3、没有焊接工艺中常见的虚焊、短路;

4、确定的接触阻抗,良好的高频性能;

5、采用压接工艺的PCB不需要清洗,节约成本,环保安全。

6.连接可靠方便,电路板2防腐性能好,不会被焊剂腐迟。

另外含卡扣设计,优点如下:

1,无需等胶水凝固,就可以进行下一工序。

2,胶凝固后卡扣有起到辅助锁紧的作用。

3,另外卡扣对产品的变形又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本实施例中,接头5与上壳体1设计成一个整体,铜端子51固定在产品中不会松动,从而保证端子与电路板2接触的稳定性。电路板2无需焊接就可以实现连接和固定,不仅环保,维修更换部件也方便。产品一周用液态胶密封,防水效果好。上下壳体3之间做卡扣设计无需等胶水凝固,就可以进行下一工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