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使用的应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9841发布日期:2018-10-09 20:1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力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使用的应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桥梁工程检测时,需要对桥墩进行应力测试。现有的应力传感器的安装方式是使用螺栓固定。在安装时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将螺栓打进桥墩,安装过程中很容易使传感器发生偏移,以至于使传感器过载损坏。安装拆卸传感器的时候,很容易对传感器造成损毁,传感器难以重复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定位准确、安装省力、可循环使用的应力传感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使用的应力传感器,所述应力传感器包括上安装部、应变计和下安装部;

所述上安装部和所述下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应变计的两端;所述上安装部设有上安装面,所述下安装部设有下安装面;所述上安装面和下安装面各为一个完整的平面,不设置任何缺口或分隔;且所述上安装面和所述下安装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上安装面的下方设有上凸起,所述上凸起为横跨所述上安装面的左右的直线型凸起;所述下安装面设有下凸起,所述下凸起为横跨所述下安装面的左右的直线型凸起;所述下安装部设置有数据线;

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待测点进行清理,除去待测点表面灰尘及松动脱落的部分;在待测点加工出与上凸起和下凸起相适应的凹槽;

步骤二:在所述上安装面和所述下安装面上分别涂布胶水,调整好应力传感器的位置,将所述上凸起和所述下凸起对应所述凹槽,并将应力传感器紧压至待测点表面直至胶水完全凝固;

步骤三:采集应力形变数据并传输到计算机;

步骤四:用专有工具取下所述应力传感器并将所述应力传感器浸泡在水中;所述专有工具包括握持部、磨抛部、刮切部和起撬部;所述磨抛部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握持部和所述起撬部相连;所述磨抛部的底面与所述刮切部相连;所述磨抛部的剩余三个表面均设有锉纹;所述刮切部的底端为锋利的刃部;所述起撬部包括前弧面、后弧面和侧面;所述起撬部包括前弧面、后弧面和侧面共同围成所述起撬部;所述前弧面和所述后弧面交汇于前端;

步骤五:用专有工具去除所述上安装面和所述下安装面的胶水及混凝土颗粒,使其表面平整。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上凸起和所述下凸起的高度均为0.8-1.2mm之间,所述上凸起和所述下凸起均为弧形设计,且所述上凸起与所述上安装面的连接处向中心凹陷,所述下凸起与所述下安装面的连接处向中心凹陷。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握持部设有凸起的按压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磨抛部较大的面的宽度大于所述上安装面和下安装面的宽度。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磨抛部的锉纹为交错网格形。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胶水采用AB胶。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步骤一中加工的凹槽前先画出两条水平线,再加工出凹槽。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步骤二中压紧所述应力传感器的时间不少于五分钟。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步骤三中采集数据时,数据线放置在底面上,与计算机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步骤四中浸泡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待测点开槽定位,保证应力传感器的安装定位准确;使用胶水固定传感器,安装省力且不会对应力传感器造成损伤,能够循环利用;专有工具对应力传感器进行清理方便快捷,方便之后的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专有工具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上安装部1、上安装面11、上凸起12、应变计2、下安装部3、下安装面31、下凸起32、数据线33、专有工具4、握持部41、磨抛部42、刮切部43、起撬部44、前弧面441、后弧面442和侧面4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循环使用的应力传感器,所述应力传感器包括上安装部1、应变计2和下安装部3;

所述上安装部1和所述下安装部3设置于所述应变计2的两端;所述上安装部1设有上安装面11,所述下安装部3设有下安装面31;所述上安装面11和下安装面31各为一个完整的平面,不设置任何缺口或分隔;且所述上安装面11和所述下安装面31在同一平面上;所述上安装面11的下方设有上凸起12,所述上凸起12为横跨所述上安装面11的左右的直线型凸起;所述下安装面31设有下凸起32,所述下凸起32为横跨所述下安装面31的左右的直线型凸起;所述下安装部3设置有数据线33;

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待测点进行清理,除去待测点表面灰尘及松动脱落的部分;在待测点加工出与上凸起12和下凸起32相适应的凹槽;

步骤二:在所述上安装面11和所述下安装面31上分别涂布胶水,调整好应力传感器的位置,将所述上凸起12和所述下凸起32对应所述凹槽,并将应力传感器紧压至待测点表面直至胶水完全凝固;

步骤三:采集应力形变数据并传输到计算机;

步骤四:用专有工具4取下所述应力传感器并将所述应力传感器浸泡在水中;所述专有工具包括握持部41、磨抛部42、刮切部43和起撬部44;所述磨抛部42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握持部41和所述起撬部44相连;所述磨抛部42的底面与所述刮切部43相连;所述磨抛部42的剩余三个表面均设有锉纹;所述刮切部43的底端为锋利的刃部;所述起撬部44包括前弧面441、后弧面442和侧面443;所述起撬部44包括前弧面441、后弧面442和侧面443共同围成所述起撬部44;所述前弧面441和所述后弧面442交汇于前端;

步骤五:用专有工具4去除所述上安装面11和所述下安装面31的胶水及混凝土颗粒,使其表面平整。

先将待测点表面的灰尘及松动脱落的部分去除,可以保证胶水的粘连强度。在上安装面11和下安装面31上分别涂布胶水,随后将上凸起12和下凸起32对准凹槽。凹槽既可以对应力传感器进行定位,又可以增加粘连的牢固程度。粘连的方式不会导致应力传感器在竖直面上发生偏移,不会在应力过大的情况下使传感器发生过载的情况。测量完数据后,使用专有工具4的起撬部44利用杠杆的原理将应力传感器撬起,然后将应力传感器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等胶水在浸泡后软化松动后,先使用专有工具4的磨抛部42的较大的一面将粘连的大块混凝土颗粒磨掉,对于局部仍存留的混凝土颗粒使用磨抛部42较小的一面打磨;混凝土颗粒去除完毕后,再使用专有工具4的刮切部43将胶水刮去,使安装面清洁平整,方便下次使用。在安装应力传感器时操作简单,不消耗过多人力,且应力传感器的位置定位准确。在去除应力传感器时,使用专有工具4取下并对应力传感器进行清洁,对应力传感器没有大的损害,使应力传感器能够多次重复使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上凸起12和所述下凸起32的高度均为0.8-1.2mm之间,所述上凸起12和所述下凸起32均为弧形设计,且所述上凸起12与所述上安装面11的连接处向中心凹陷,所述下凸起32与所述下安装面31的连接处向中心凹陷。

向中心凹陷的弧形设计可以使上凸起12和下凸起32积存更多的胶水,应力传感器就可以和待测点粘合的更牢固。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握持部41设有凸起的按压部411。

在使用刮切部43刮除胶水时,需要手指用很大的力。设置按压部411便于拇指施力按压,以去除应力传感器上的胶水。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磨抛部42较大的面的宽度大于所述上安装面11和下安装面31的宽度。

磨抛部42的侧面宽度直接影响到打磨的效率,磨抛部42较大的面的宽度大于所述上安装面11和下安装面31的宽度,这样在打磨时磨抛部42就可以完全覆盖上安装面11和下安装面31,打磨起来更加方便。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磨抛部42的锉纹为交错网格形。

因为混凝土颗粒质地坚硬,不易打磨。交错网格形的锉纹适用于硬材料的锉削,有利于快速将混凝土颗粒打磨干净。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胶水采用AB胶。

AB胶的流动性比较差,在应力传感器竖直粘贴到待测点时就不会发生胶水下流的情况。AB胶具有高粘接强度、高硬度和高抗化学性的优良性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步骤一中加工的凹槽前先画出两条水平线,再加工出凹槽。

先划出水平线,然后加工出水平的凹槽,在安装的时候,上凸起12和下凸起32对准凹槽,安装的应力传感器就可以竖直安装,达到精确的测量结果。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步骤二中压紧所述应力传感器的时间不少于五分钟。

令胶水充分凝固,保证粘合的更牢固。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步骤三中采集数据时,数据线33放置在底面上,与计算机相连接。

由地面承受数据线33的重力,避免数据线31对应力传感器拉扯,影响其粘贴的牢固性。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步骤四中浸泡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经过不少于一小时的浸泡时间,胶水可以充分软化,方便将其清除干净。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

6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