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底部厚度量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3221发布日期:2018-11-13 21:22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容器底部厚度量测装置,尤指一种架设在容器上,供量测容器各部尺寸包括容器的底部厚度的量测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并无一种供简便量测容器底部的装置,因而一般人无法方便而精准地量测出如容器的深度等各部分的尺寸,尤其是无法准确且方便地量测到容器的底部的厚度。陶艺创作者在拉坯后获得的容器状的初坯体都须再做修坯,以使坯体达到创作者所需要的形状,尤其是如图9所示的容器坯体60,创作者会在容器坯体60的底部中央修除一部份的坯土而形成圆形凹部61,而于凹部61外围相对形成一环状的立脚62,不仅增加容器的美观性,也增加其实用性。由于目前已知技术没有一种简便且能准确量测容器底部的量测器具,一般创作者大都用目测,大概地预测容器坯体的底部的厚度,以概估容器底部厚度的方式来进行修坯,然而,如此粗糙的量测方式却常常发生修坯后,容器底部厚度过厚或过薄的情形,以致容器底部的修坯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量测容器底部厚度的量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容器底部厚度量测装置,包括:

一标杆,供横架在容器的开口处;

至少一尺杆,当至少一尺杆自该开口伸入该容器内部,使至少一尺杆的末端的端部伸抵于该容器内部的底面,并使至少一尺杆的中段贴靠该标杆,由该标杆的一部位指于该中段的第一位置而获得第一指标;当至少一尺杆移至该容器外部,使至少一尺杆的末端的端部伸抵于一平面上,该平面与容器外部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并使至少一尺杆的该中段贴靠该标杆,由该标杆的该部位指于该中段的第二位置而获得第二指标;该第一指标与第二指标之间的差距作为该容器的底部的厚度。

所述标杆上设有至少一透孔,所述部位位于至少一透孔的孔缘上,至少一透孔供至少一尺杆穿伸。

所述至少一透孔包括沿着所述标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并置的两透孔,每一透孔有一所述部位,两透孔分别供相应的尺杆穿伸。

所述尺杆设置两个,分别穿伸于两透孔,其中一尺杆位于所述容器内部,其末端的端部伸抵所述容器内部底面供获得所述第一指标,另一尺杆位于所述容器外部,其末端的端部伸抵于所述平面供获得所述第二指标。

所述至少一透孔的长度与所述至少一尺杆的宽度之间具有小于3mm的第一差值,该第一差值为至少一透孔容许至少一尺杆沿着所述标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最大距离;所述至少一透孔的宽度与所述至少一尺杆的厚度之间具有小于0.5mm的第二差值,该第二差值为至少一透孔容许至少一尺杆沿着所述标杆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最大距离。

所述至少一尺杆的末端的宽度朝所述端部逐渐缩小。

所述标杆上布设有复数个第三刻度值,供量测所述容器的开口的口径。

所述尺杆束套至少一套环,所述尺杆穿入所述透孔至一位置时,以至少一套环同时迫紧于所述尺杆与标杆之间,使所述尺杆与标杆固定成为一个十字标尺。

所述至少一套环为两个,所述尺杆束套两套环,所述尺杆穿入所述透孔至所述位置时,两套环分别贴夹于所述标杆上下面,使所述尺杆与标杆固定。

所述至少一尺杆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布设有复数个标示尺寸的刻度值,所述第一指标及第二指标分别为对应的第一刻度值及第二刻度值,该第一刻度值及第二刻度值的差值为厚度值。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底部厚度量测装置,能够方便、准确的测量出容器底部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暨尺杆位于标杆中段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暨尺杆位于标杆一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使用暨尺杆位于标杆中段的局部断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使用暨尺杆位于标杆一端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暨尺杆位于标杆不同位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暨尺杆位于标杆不同位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暨使用两尺杆分别位于标杆中段及一端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是已知容器坯体底部形成环状立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底部厚度量测装置,包括呈长条片体状的一标杆10及呈长条片体状的至少一尺杆20。

标杆10供横架在容器30的开口31处。当使用者将至少一尺杆20自容器30的开口31伸入容器30的内部32,使至少一尺杆20的末端21的端部22伸抵于容器30的内部32的底面33上而停止,并使至少一尺杆20的中段23贴靠标杆10,由标杆10的一部位11指于中段23的第一位置24而获得第一指标25。当使用者将至少一尺杆20移至容器30的外部34,使至少一尺杆20的末端21的端部22伸抵于平面40上而停止,平面40与外部34的底面35位于同一平面50上,并使至少一尺杆20的中段23贴靠标杆10,而由标杆10的部位11指于中段23的第二位置26而获得第二指标27。使用者得依第一指标25与第二指标27之间的差距作为容器30的底部36的厚度。

请参看图1至5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量测容器底部厚度时,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a)在容器30的开口31横架标杆10;

(b)将至少一尺杆20自开口31伸入容器30的内部32;

(c)使至少一尺杆20的末端21的端部22伸抵于内部32的底面33上,并使至少一尺杆20的中段23贴靠标杆10,由标杆10的部位11指于中段23的第一位置24而获得第一指标25;

(d)将至少一尺杆20移至容器30的外部34,使至少一尺杆20的末端21的端部22伸抵于平面40上,平面40与外部34的底面35位于同一平面40,并使尺杆20的中段23贴靠标杆10,由标杆10的部位11指于中段23的第二位置26而获得第二指标27;

(e)将第一指标25与第二指标27之间的差距作为容器30的底部36的厚度。

请参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标杆10上设有至少一透孔12,部位11位于至少一透孔12的孔缘上。至少一透孔12供至少一尺杆20穿伸。本图示例中,至少一透孔12包括沿着标杆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透孔12,其中一个透孔12位于标杆10的中央,另一个透孔12位于标杆10的一端,每一透孔12有一部位11,两透孔12分别供相应的尺杆20穿伸。透孔12供尺杆20穿伸,可提升尺杆20与标杆10靠合的稳定性,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请参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透孔12的长度与尺杆20的宽度之间具有小于3mm的第一差值,该第一差值为透孔12容许尺杆20沿着标杆10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最大距离,以避免尺杆20相对标杆10任意分离或移动。

请参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透孔12的宽度与尺杆20的厚度之间具有小于0.5mm的第二差值,该第二差值为透孔12容许尺杆20沿着标杆10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最大距离,以避免尺杆20相对标杆10任意分离或移动。

请参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尺杆20的末端21的宽度朝端部22逐渐缩小,端部22为宽度最小处。此种设计可使尺杆20容易穿越标杆10的透孔12。

请参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尺杆20上沿其长度方向布设有复数个标示尺寸的刻度值,第一指标25及第二指标27分别为对应的第一刻度值及第二刻度值,该第一刻度值及第二刻度值的差值为容器30的底部36的厚度的数值,以确定精确的底部36的厚度量测值。

请参看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标杆10上设有至少一透孔12,部位11位于至少一透孔12的孔缘上。至少一透孔12供至少一尺杆20穿伸。本图示例中,至少一透孔12包括沿标杆10的长度方向间隔并置的两透孔12,其中一个透孔12位于标杆10的中央,另一个透孔12位于标杆10的一端,每一透孔12有一部位11,两透孔12分别供至少一尺杆20穿伸。以此,使用者无需将尺杆20完全抽离标杆10,直接将尺杆20沿着透孔12滑移,即可将尺杆20分别移至容器30的内部32及外部34。

请参看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标杆10上设有一长条状的透孔12,部位11位于透孔12的孔缘上,透孔12供尺杆20穿伸及沿着标杆10长度方向位移。透孔12的长度大于尺杆20的宽度的二倍,使尺杆20于透孔12内沿着标杆10长度方向的位移距离至少为尺杆20宽度的两倍。

请参看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标杆10上设有两透孔12,每一透孔12的孔缘有一部位11。两尺杆20分别穿伸于两透孔12。一尺杆20位于容器30的内部32,其末端21的端部22伸抵于容器30的内部32的底面33,中段23贴靠标杆10,由标杆10的一部位11指于中段23的第一位置24而获得第一指标25。另一尺杆20位于容器30的外部34,其末端21的端部22伸抵于平面40上,平面40与外部34的底面35位于同一平面50上,其中段23贴靠标杆10,由标杆10的部位11指于中段23的第二位置26而获得第二指标27。使用者得依第一指标25与第二指标27之间的差距作为容器30的底部36的厚度。以此,利用两支尺杆20分别位于容器30的内部32及外部34,即可快速测得容器30的底部36的厚度。再者,标杆10上布设有复数个第三刻度值13,供量测容器30的开口31的口径。

请参看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尺杆20束套至少一套环70,尺杆20穿入标杆10的透孔12至所需位置时,利用套环70迫紧于尺杆20与标杆10之间,使尺杆20与标杆10固定成为一个十字标尺,让使用者可依据固定的十字标尺进行量测,修坯时,能修出几近相同规格的坯体。更佳实施例是,尺杆20束套两套环70,尺杆20穿入标杆10的透孔12至所需位置时,两套环70分别贴夹于标杆10上下面,使尺杆20与标杆10固定成为一个十字标尺。套环70可以是略具弹性的圈环。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