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子荧光光度计的进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9125发布日期:2019-01-15 23:25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子荧光光度计的进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子荧光光度计的进样系统。



背景技术: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因化学蒸汽分离、非色散光学系统等特性,是测定微量砷、汞等元素最成功的分析方法之一,在纺织检测行业中经常涉及。目前原子荧光光度计的进样装置常见的进样流程都是先通过取样针吸取一定时间的样液,再将取样针移入载流液中吸取载流的方式来进样,这样的流程一方面会使得进样时间较长,另一方面取样针在样品与载流间交替切换,容易污染载流而引起测定误差,且取样针来回摆动,容易造成取样针折断,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提高进样效率的原子荧光光度计的进样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原子荧光光度计的进样系统,用于将样液送入气液分离室进行反应监测,包括壳体、样品盘、取样器、载流瓶和进样器,样品盘可转动设置在壳体上,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试管的试管槽;取样器包括取样针,取样针用于吸取试管中的样液;载流瓶用于存储载流液;进样器,能够切换取样状态和进样状态,包括六通阀和定量柱,六通阀设置有样液进口、载流液进口、样液出口、废液出口、定量柱输入口和定量柱输出口,所述样液进口与取样针连接,所述载流液进口与载流瓶连接,所述样液出口与气液分离室连接,定量柱的输入端与定量柱入口连接,定量柱的输出端与定量柱的出口连接;定量柱用于量取进入的样液量。

进一步的,所述六通阀包括阀体和第三电机,所述样液进口、载流液进口、样液出口、废液出口、定量柱输入口和定量柱输出口设置在阀体上,第三电机用于驱动阀体转动使得六通阀在取样状态和进样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样液进口、载流液进口、样液出口、废液出口、定量柱输入口和定量柱输出口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所述样液进口、定量柱输入口、载流液进口、样液出口、定量柱输出口和废液出口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具有间隔设置的三个管路,所述六通阀处于任何状态时,每一管路均可连通位于该管路两端的两个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六通阀处于取样状态时,样液进口与定量柱输入口连接、载流液进口与样液出口连接且定量柱输出口与废液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六通阀处于进样状态时,载流液进口与定量柱输入口连接、样液出口与定量柱输出口连接且样液进口与废液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取样器包括支座、移动臂和驱动装置,移动臂可上下移动设置在支座上,所述取样针可左右移动设置在移动臂上;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移动臂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和驱动取样针左右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臂的长度大于样品盘半径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样品盘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上的转轴、设置在转轴上可随转轴转动的盘体和设置在壳体中驱动转轴转动的第四电机,所述盘体上设置有供转轴穿过的让位孔。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试管槽圆周分布在盘体上。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能够切换取样状态和进样状态的六通阀,且六通阀设置有样液进口、载流液进口、样液出口、废液出口、定量柱输入口和定量柱输出口,将样液与载流液的进入管路分离,避免进样过程中的相互污染,影响实验数据;进样器包括有定量柱,用于量取进入的样液量,使进样量更加精确,实验数据更加精准;取样器包括支座、移动臂、取样针和驱动装置,通过支座、移动臂和驱动装置带动取样针上下移动、左右移动,即可完成对多组样液的吸取,省去了取样针来回摆动,解决了取样针使用过程中容易折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六通阀处于取样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六通阀处于进样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取样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壳体、2-样品盘、3-取样器、4-取样器、5-载流瓶、6-蠕动泵、7-第一软管、8-第二软管、9-第三软管、0-废液桶、21-试管槽、22-盘体、23-转轴、221-让位孔、31-支座、32-移动臂、33-取样针、34-第一驱动组件、35-第二驱动组件、311-第一移动通道、321-第二移动通道、341-第一电机、342-第一齿轮、343-第三齿条、351-第二电机、352-第二齿轮、353-第二齿条、41-阀体、42-定量柱、411-样液进口、412-定量柱输入口、413-载流液进口、414-样液出口、415-定量柱输出口、416-废液出口、417-管路、421-输入端、422-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原子荧光光度计的进样系统,用于将样液送入气液分离室进行反应检测,包括壳体1、样品盘2、取样器3、载流瓶5、进样器4和蠕动泵6,

样品盘2可转动设置在壳体1上,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试管的试管槽21,具体的,样品盘2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1上的转轴23、设置在转轴23上随转轴23转动的盘体22和设置在壳体1中驱动转轴23转动的第四电机(图中未示出),试管槽21设置在盘体22上,从盘体22的顶面沿盘体22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进一步的,盘体22上设置有供转轴23穿过的让位孔221,多个试管槽21圆周分布在盘体2上;

取样器3设置在壳体1上,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的支座31、可上下移动设置在支座31上的移动臂32、可左右移动设置在移动臂32上用于吸取试管中样液的取样针33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支座31中用于驱动移动臂32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34和设置在移动臂32中用于驱动取样针33左右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35,具体的,支座31上设置有供移动臂32上下移动的第一移动通道311,移动臂32上设置有供取样针33左右移动的第二移动通道321,第二移动通道321设置在移动臂32的顶面和底面,且移动臂32的长度大于盘体22半径的长度,进一步的,第一驱动组件34包括设置在支座中31的第一电机341、连接在第一电机341输出端的第一齿轮342和与第一齿轮342相互配合的第一齿条343,第一齿条343的一端与移动臂32连接,通过第一电机341、第一齿轮342和第一齿条343的相互配合带动移动臂32上下移动;第二驱动组件35包括设置在移动臂32中的第二电机351、连接在第二电机351输出端的第二齿轮352和与第二齿轮352相互配合的第二齿条353,第二齿条353的一端与取样针33连接,通过第二电机351、第二齿轮352和第二齿条353之间的相互配合带动取样针33左右移动。

载流瓶5设置在壳体1上,用于存储载流液,其上设置有供载流液流出的出液口。

进样器4设置在壳体1上,能够切换取样状态和进样状态,包括六通阀和定量柱42。

六通阀包括阀体41和第三电机(图中未示出),阀体41上设置有样液进口411、载流液进口413、样液出口414、废液出口416、定量柱输入口412和定量柱输出口415,样液进口411与取样针33之间通过第一软管7连接连接;载流液进口413与载流瓶5的出液口之间通过第二软管8连接;样液出口414与气液分离室连接;废液出口416与废液桶0连接,将吸取的多余的样液排入废液桶0,废液出口416与废液桶0之间通过第三软管9连接;定量柱输入口412与定量柱42的输入端421连接;定量柱输出口415与定量柱42的输出端422连接,具体的,阀体41内部具有间隔设置的三个管路417,六通阀处于任何状态时,每一管路417均可连通位于该管路417左右两端的两个接口,进一步的,样液进口411、载流液进口413、样液出口414、废液出口416、定量柱输出口415和定量柱输入口412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且样液进口411、定量柱输入口412、载流液进口413、样液出口414、定量柱输出口415和废液出口416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

定量柱42用于量取样液,准确计量进入气液分离室的样液,设置有输出端421与输入端422。

第三电机用于驱动阀体41转动使得六通阀在取样状态与进样状态之间切换,具体的,六通阀处于取样状态时,样液进口411与定量柱输入口412连接、载流液进口413与样液出口414连接且定量柱输出口415与废液口415连接;六通阀出处于进样状态时,载流液进口413与定量柱输入口412连接、样液出口414与定量柱输出口415连接且样液进口411与废液出口416连接。

蠕动泵6设置在壳体1上,其设置有三个卡槽(图中未示出),分别为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具体的,第一软管7设置在第一卡槽中,其一端与样液进口411连接,另一端与取样针33连接,通过蠕动泵6使试管中的样液顺利通过取样针33由样液进口411进入六通阀中;第二软管8设置在第二卡槽中,其一端与载流瓶5的出液口连接,另一端与载流液进口413连接,通过蠕动泵6使载流瓶5中的载流液顺利流入六通阀中;第三软管9设置在第三卡槽中,其一端与废液出口416连接,另一端与废液桶0连接,通过蠕动泵6使六通阀中多余的样液顺利流入废液桶0中,具体的,蠕动泵6是原子光度计中常用的一种泵,其具体结构与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这边不再作进一步的赘述。

使用时,使六通阀处于取样状态,样液通过取样针33进入定量柱42中,多余的样液通过废液出口416排入废液桶0中,然后转动六通阀使其处于进样状态,载流液通过进入定量柱42中并将定量柱42中的样液推入气液分离室中进行反应检测,检测完后,通过转动盘体22,即可进行另一试管中的样液检测。

本装置通过支座31、移动臂32和驱动装置带动取样针33上下移动、左右移动,即可完成对多组样液的吸取,省去了取样针33来回摆动,解决了取样针33使用过程中容易折断的问题;通过设置进样器4,将样液与载流液的进入管路分离,避免了进样过程中的污染,且设置有定量柱42,使进样量更加精确,实验数据更加精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