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多孔板的高效型气泡吸收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8568发布日期:2019-01-15 23:20阅读:1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多孔板的高效型气泡吸收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多孔板能分散吸收气泡粒径,增加气泡与吸收液接触面的高效型气泡吸收管,属于环境卫生监测、劳动卫生监测、公共卫生防疫监测领域。



背景技术:

空气中污染物(甲醛、氨、硫化氢等)检测,通过现场采样后送入实验室分析。气态污染物通过恒流采样器和气泡吸收管进入吸收液,实验室通过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对吸收液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最终空气污染物的检测结果,因此气态污染物进入吸收液的吸收率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理论上气泡吸收管的吸收度为100%时,吸收液中所含气态污染物成分才能准确反映所采气体中目标污染物含量,用该吸收液进行实验室分析比对,才能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目前空气污染物检测采用的气泡吸收管吸收率不能达到100%,按现有参考资料在选用气泡吸收管或冲击性吸收管进行空气污染物检测,气泡吸收管吸收率应达到90%,目前使用的气泡吸收管吸收率在90%-92.5%。部分检测方法考虑到该问题,采用二级吸收提高吸收率,如公共场所卫生检验中靛蓝二磺酸钠法检测空气臭氧,二级吸收现场采样操作繁琐,同时增加实验室的检测的工作量与计算量。而甲醛、氨、硫化氢等多数空气中污染物检测分析方法依然采用一级吸收,由于目前使用的气泡吸收管吸收率偏低,造成检测结果比实际目标采样物浓度低。因此,要提高空气中污染物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要考虑提高空气中污染物现场采样的吸收率。

现有采样吸收装置,采样器内置抽气泵,采样器连接气泡吸收管出气口,空气污染物从进气口进入,通过吸收管,形成气泡从吸收液底部溢出直线上升穿过吸收液,气泡粒径大,与吸收液接触面小、接触时间少,气泡在与吸收液在接触过程中目标采样物被吸收液吸收,吸收效率不高。现有气泡吸收管连接采样器进行采样时,常出现倒吸现象,即吸收液吸入采样器,损坏采样器。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提高气泡吸收管的吸收率,增加空气中污染物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改善倒吸现象,保护采样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气泡吸收管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多孔板的高效型气泡吸收管。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多孔板的高效型气泡吸收管,包括吸收管、进气管和安全套管,进气管的一端由吸收管上端开设的吸收管口伸至吸收管的底部,且进气管与吸收管口之间密闭盖合,吸收管1下部沿横向设置有多孔玻板,多孔玻板由钠硼硅酸盐玻璃制成孔径为200nm~250nm,多孔玻板的中部开设有进气管孔,所述进气管的底部经进气管孔伸至多孔玻板的下侧,吸收管上部的侧壁上还连通有出气管,且出气管上套设有安全套管,安全套管内设置有高分子透气防倒吸膜,安全套管可拆卸与更换,所述高分子透气防倒吸膜可选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膜、戈尔特斯薄膜或者新型waterproof膜。

优选地,吸收管口为内侧磨口的锥形结构,进气管上对应吸收管口处为与之匹配的外壁磨口的锥形管结构,以便二者之间密封;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孔为上宽下窄的磨口锥形孔,所述进气管的下部也为下窄上宽的锥形管,且进气管上对应进气管孔处的外径与进气管孔的内径相匹配,对应进气管孔处的进气管的外壁也为磨口结构,二者间通过磨口结构密封;

优选地,吸收管包括上部的上吸收管和下部的下吸收管,上吸收管和下吸收管为一体式结构,且上吸收管的直径大于下吸收管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的下端与下吸收管底部相距5mm,为下部气泡预留一定的分散空间;

优选地,出气管外壁为磨口结构,出气管与安全套管通过扣合式结构链接,安全套管内壁也为磨口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泡吸收管,改变现有采样吸收装置结构,空气中污染物通过吸收管形成气泡粒径大,与吸收液接触面小、接触时间少的问题。通过多孔板分散吸收气泡粒径,增加气泡与吸收液接触面,减小粒径同时增加气泡在吸收液中接触时间,提高气泡吸收管的吸收率,增加空气中污染物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同时设置有安全套管,防止吸收液到吸入采样器,在保护采样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吸收管、进气管和安全套管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进气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多孔玻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安全套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多孔板的高效型气泡吸收管,包括吸收管1、进气管2和安全套管3,进气管2的一端由吸收管1上端开设的吸收管口11伸至吸收管1的底部,且进气管2与吸收管口11之间密闭盖合,进气管2的另一端为进气口21,吸收管口11为内侧磨口的锥形结构,进气管2上对应吸收管口11处为与之匹配的外壁磨口的锥形管结构,以便二者之间密封,吸收管1下部沿横向设置有多孔玻板4,多孔玻板4由钠硼硅酸盐玻璃制成孔径为200nm~250nm,多孔玻板4的中部开设有进气管孔41,所述进气管2的底部经进气管孔41伸至多孔玻板4的下侧,进气管孔41为上宽下窄的磨口锥形孔,所述进气管2的下部也为下窄上宽的锥形管,且进气管2上对应进气管孔41处的外径与进气管孔41的内径相匹配,对应进气管孔41处的进气管2的外壁也为磨口结构,二者间通过磨口结构密封,吸收管1上部的侧壁上还连通有出气管12,出气管12外壁为磨口结构,且出气管12上套设有安全套管3,安全套管3内壁也为磨口结构,出气管12与安全套管3通过扣合式结构链接,安全套管3可拆卸与更换,安全套管3为内设置有高分子透气防倒吸膜31,所述高分子透气防倒吸膜31可选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膜、戈尔特斯薄膜或者新型waterproof膜;

所述吸收管包括上部的上吸收管13和下部的下吸收管14,上吸收管13和下吸收管14为一体式结构,且上吸收管13的直径大于下吸收管14的直径,进气管2的下端与下吸收管14底部相距5mm,多孔玻板4厚度为2~3mm,多孔玻板4与下吸收管14底部相距1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