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轴尾端面与弹簧之间增加钢珠的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6043发布日期:2019-03-02 03:0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轴尾端面与弹簧之间增加钢珠的探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针,尤其涉及一种针轴尾端面与弹簧之间增加钢珠的探针。



背景技术:

测试探针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研发及生产测试的电气信号连接,测试探针的结构通常由针轴、针管和弹簧三部份组成,使用时,针轴向下压缩弹簧,针轴尾端通过弹簧和针管内孔底部接触来传导电信号;现有的针轴尾端面为平面结构或锥形结构,以上两种结构都存在接触电阻较大,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使得产品的测试直通率及稳定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针轴尾端面与弹簧之间增加钢珠的探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轴尾端面与弹簧之间增加钢珠的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针管,所述针管的左端为封闭端,所述针管的右端设有一供针轴伸出的敞口或收铆口;在所述针管的管腔内设有一弹簧,所述针轴的尾端与所述弹簧之间设有一钢珠,所述针轴的头端穿过所述敞口或收铆口外露于所述针管;所述针轴的尾端为一斜角,该斜角为70°至80°。

优选地,所述斜角为72°。

优选地,所述针管的左端设有一连接凸起。

优选地,所述弹簧为曲形弹簧。

优选地,所述针轴的尾端外径小于所述管腔内径。

本实用新型将针轴尾端与弹簧的接触面改为72度坡斜边,并在所述针轴的尾端与所述弹簧之间设有一钢珠,在探针针轴下压过程中针轴尾端坡斜边与钢珠接触受力后,针轴坡斜边锐角处向针管内壁移动并紧贴针管内壁与其稳定接触,从而减小探针的接触电阻;同时弹簧与钢珠接触均匀受力后,弹簧下压顺滑,从而提高探针使用寿命,以最大限度增加接触的可靠性,从而提升了产品测试直通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实用新型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轴尾端面与弹簧之间增加钢珠的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针管1,所述针管1的左端10为封闭端,所述针管的右端11设有一供针轴2的头端20伸出的敞口或收铆口12;所述针管1的左端11设有一连接凸起13,该针管1的中间为内中空的管腔14。

本实施例在所述针管1的管腔内14设有一弹簧3,所述弹簧3为曲形弹簧。所述针轴2的尾端21与所述弹簧3之间设有一钢珠4,将针轴加工为72°斜角,在探针针轴下压过程中针轴尾端坡斜边与钢珠接触受力后,针轴坡斜边锐角处向针管内壁移动并紧贴针管内壁与其稳定接触,从而减小探针的接触电阻。

所述针轴2的尾端21外径小于所述管腔14的内径,以便于该针轴2的尾端21置入所述管腔14内,使其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做往复移动。

所述针轴2的头端20穿过所述敞口或收铆口12外露于所述针管1,用于产品的测试,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针轴2的尾端为一斜角,该斜角为70°至8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该斜角为72°。

本实用新型将针轴尾端与弹簧的接触面改为72度坡斜边,并在所述针轴的尾端与所述弹簧之间设有一钢珠,在探针针轴下压过程中针轴尾端坡斜边与钢珠接触受力后,针轴坡斜边锐角处向针管内壁移动并紧贴针管内壁与其稳定接触,从而减小探针的接触电阻;同时弹簧与钢珠接触均匀受力后,弹簧下压顺滑,从而提高探针使用寿命,以最大限度增加接触的可靠性,从而提升了产品测试直通率。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