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点检测型集油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7835发布日期:2019-08-09 21:2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点检测型集油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点检测型集油杯。



背景技术:

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电器,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时,部分油烟会被油烟机的抽风组件抽走,但是还有部分的油烟会凝固在烟机外罩上,因此人们通常会安装一个集油杯收集烟机外罩部分回流的油污。

现有技术中,多数集油杯人往往只能通过肉眼观察分辨集油杯中油污是否满了。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经常会忘记对集油杯进行清理,这就容易造成集油杯中的油污渗出,进而对厨房中的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多点检测型集油杯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多点检测型集油杯,该多点检测型集油杯能够对多点对集油杯内的油污量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多点检测型集油杯,通过多点方式检测集油杯本体内的油量信息,并将检测到的油量信息进行传输。

设置有集油杯本体、油量检测装置以及油量显示装置;油量检测装置的探测端设置于集油杯本体,油量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油量显示装置的连接。

油量检测装置通过多点检测集油杯内的油量信息,并将检测到的信息发送至油量显示装置。

优选的,油量检测装置设置有第一检测组件;第一检测组件的探测端设置于集油杯本体的底座,第一检测组件的探测端设置有多个。

优选的,底座的内壁表面积为S底,第一检测组件设置为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的探测端为探测薄膜;第一检测组件的探测端总面积为S第一探测,S第一探测≤S底;选择底座任意两点以直线连接形成两点之间的线段,所有两点之间的线段中长度最长的线段长度定义为底座的最大距离D底,第一检测组件的任意两个探测端之间的间距为D第一探测,0.5D底≤D第一探测≤D底。

优选的,油量检测装置还设置有第二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的探测端设置有多个;第二检测组件的探测端设置于集油杯本体的内杯壁,第二检测组件的输出端与油量显示装置连接;第二检测组件设置为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的探测端为探测薄膜;杯壁的内壁表面积为S壁,第二检测组件的探测端总面积为S第二探测,0.3S壁≤S第二探测≤S壁。

优选的,油量检测装置还设置有第三检测组件,集油杯本体设置有底座、杯壁、用于与抽油烟机外罩连接的固定件,杯壁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固定件密封连接,杯壁内部形成有杯腔。

优选的,第三检测组件的探测端设置于固定件,第三检测组件的输出端与油量显示装置电连接。

将杯壁中用于与固定件连接的一端定义为杯口端。

还设置有警报装置,油量检测装置还设置有第四检测组件,第四检测组件的探测端设置于杯口端,第四检测组件的输出端分别与油量显示装置、警报装置连接。

将第四检测组件的探测端的总面积定义为S第四探测,将杯口端的面积定义为S杯口;0.3S杯口≤S第四探测≤S杯口。

优选的,杯口端设置有油满过渡组件;油满过渡组件设置为第一环形片、第二环形片、外接环;以杯口端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以集油杯本体的重力方向为下,以集油杯本体的重力反方向为上,以集油杯的杯腔的方向为内,以集油杯的杯腔的反方向为外。

外接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形片的一端、第二环形片的一端连接,外接环设置为沿杯口端的上端面向上延伸的延伸片,外接环的延伸长度为H外接环,0<H外接环<1cm。

第一环形片设置为沿杯口端的内壁向内延伸,且延伸长度为H1的延伸片,第二环形片设置为沿第一环形片的上端面向内延伸,且延伸长度为H2的延伸片;杯口端的最小内壁直径为H杯口;第二环形片与第一平面的夹角为β;H1<cosβH2<0.5H杯口;第一环形片与第二环形片、外接环之间在杯腔上方向形成有油污过渡腔。

优选的,底座设置有第一子座层、第二子座层、子座外壁,第一子座层与第二子座层分别与子座外壁连接,且第一子座层与第二子座层之间形成有子座空腔;第一子座层设置为柔性层子座层;柔性层子座层设置为橡胶塑料层或疏油性纸或疏油皮革层;第一检测组件的探测端设置于子座空腔。或

另一优选的,杯壁设置有第一杯层、第二杯层;第一杯层与第二杯层之间形成子腔;第一杯层设置为柔性杯层;柔性杯层设置为橡胶塑料层或疏油性纸或疏油皮革层;第二检测组件的探测端设置于子腔。

第三检测组件、第四检测组件设置为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固定件设置为旋拧卡扣。

优选的,警报装置设置为LED灯带、蜂鸣器、灯珠或LED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的多点检测型集油杯,通过多点方式检测集油杯本体内的油量信息,并将检测到的油量信息进行传输。该多点检测型集油杯在使用时,提高了对集油杯内的油量检测准确性,同时避免了集油杯在发生倾斜时造成的检测失误。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集油杯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集油杯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集油杯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集油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油满过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9中,包括:

集油杯本体100、

底座101、第一子座层1011、第二子座层1012、子座外壁1013、子座空腔1014;

杯壁102、第一杯层1021、第二杯层1022、子腔1023;

油满过渡组件1024、第一环形片1025、第二环形片1026、外接环1027、油污过渡腔1028;

固定件103、杯腔1031;

油量检测装置200、第一检测组件201、第二检测组件202、第三检测组件203第四检测组件204;

油量显示装置400;

警报装置30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多点检测型集油杯,如图1、2所示,通过多点检测集油杯本体100内的油量信息,并将检测到的油量信息进行传输。

该多点检测型集油杯设置有集油杯本体100、油量检测装置200以及油量显示装置400。油量检测装置200的探测端设置于集油杯本体100,油量检测装置200的输出端与油量显示装置400的连接。

油量检测装置200通过多点检测集油杯内的油量信息,并将检测到的信息发送至油量显示装置400。

具体的,油量检测装置200设置有第一检测组件201,第一检测组件201的探测端设置于集油杯本体100的底座101。

第一检测组件201的探测端设置有多个,底座101的内壁表面积为S底,第一检测组件201设置为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的探测端为探测薄膜;第一检测组件201的探测端总面积为S第一探测,S第一探测≤S底,选择底座任意两点以直线连接形成两点之间的线段,所有两点之间的线段中长度最长的线段长度定义为底座的最大距离D底,第一检测组件的任意两个探测端之间的间距为D第一探测,0.5D底≤D第一探测≤D底。

集油杯本体100设置有底座101、杯壁102、用于与抽油烟机外罩连接的固定件103,杯壁102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01、固定件103密封连接,杯壁102内部形成有杯腔1031。

第一检测组件201设置为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的探测端为探测薄膜,固定件103设置为旋拧卡扣。

第一检测组件的探测端通过设置于底座内壁,直接与集油杯杯内的油污接触,并通过压强计算的方式直接的辨别油量,能够保证在油污检测时的实时性。通过多点检测集油杯本体内的油量信息,并将检测到的油量信息进行传输,该多点检测型集油杯在使用时,提高了对集油杯内的油量检测准确性,同时避免了集油杯在发生倾斜时造成的检测失误。

实施例2。

一种多点检测型集油杯,如图3所示,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多点检测型集油杯,底座101设置有第一子座层1011、第二子座层1012、子座外壁1013,第一子座层1011与第二子座层1012分别与子座外壁1013连接,且第一子座层1011与第二子座层1012之间形成有子座空腔1014;第一子座层1011设置为柔性层子座层;柔性层子座层设置为橡胶塑料层或疏油性纸或疏油皮革层;第一检测组件201的探测端设置于子座空腔1014。

第一检测组件201的探测端设置于子座空腔1014内,第一检测组件201的输出端与油量显示装置400电连接。第一检测组件201设置为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

通过将第一检测组件的探测端设置于子座空腔内,通过感应由第一子座层传输的压力,来间接计算集油杯本体中收集的油污的质量大小,并通过将第一检测组件的探测端设置于子座空腔内,避免了在油量检测的过程中,对第一检测组件的探测端的干扰,同时也避免了第一检测组件的探测端因为裸露在外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坏,而造成的检测失误,延长了第一检测组件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3。

一种多点检测型集油杯,如图4所示,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多点检测型集油杯,油量检测装置200还设置有第二检测组件202;第二检测组件202的探测端设置有多个;第二检测组件202的探测端设置于集油杯本体100的杯壁102;第二检测组件202的输出端与油量显示装置400连接;第二检测组件202设置为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的探测端为探测薄膜;杯壁102的内壁表面积为S壁,第二检测组件202的探测端总面积为S第二探测,0.3S壁≤S第二探测≤S壁。

第二检测组件通过多点在杯壁内检测油污,具体通过感应不同高度的油污来判断油污量的大小,当油污抵达与杯壁上的第二检测组件的探测端时,油污将自有的压力传递到第二检测组件的探测端,并发送至显示装置。通过设置第二检测组件提高了检测信息的准确性。

实施例4。

一种多点检测型集油杯,如图5所示,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多点检测型集油杯,杯壁102设置有第一杯层1021、第二杯层1022;第一杯层1021与第二杯层1022之间形成子腔1023;第一杯层1021设置为柔性杯层;柔性杯层设置为橡胶塑料层或疏油性纸或疏油皮革层;第二检测组件202的探测端设置于子腔1023。

第二检测组件的探测端设置于子腔内。通过感应由第一杯层传输的压力,来间接判断并计算集油杯本体中收集的油污的分布状况以及感应判断集油杯内的油污的具体位置,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同时也避免了第二检测组件的探测端因为裸露在外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坏,而造成的检测失误,延长了第二检测组件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5。

一种多点检测型集油杯,如图6所示,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多点检测型集油杯,油量检测装置200还设置有第三检测组件203,第三检测组件203的探测端设置于固定件103,第三检测组件203的输出端与油量显示装置400电连接。

第三检测组件203设置为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固定件103设置为旋拧卡扣。

固定件103设置为旋拧卡扣作为本领域内的公知常识,具体结构特征就不再赘述。

第三检测组件203的探测端具体设置于旋拧卡扣的下壁面,集油杯本体100与吸油烟机在装配时,通过将旋拧卡扣的受力端通过悬挂在吸油烟机外罩的转配口处,且受力端的下壁面与吸油烟机外罩转配口的上壁面搭配,通过将第三检测组件203的探测端设置于受力端的下壁面,在将集油杯本体100与吸油烟机转配在一起时,第三检测组件203的探测端通过承受集油杯本体100的重力,随着集油杯本体100收集的油污不断增加,第三检测组件203的探测端检测到的压力也不断增加;

将第三检测组件203首先检测到集油杯本体100的压力值定义为集油杯自重压力值,将第三检测组件203后续在集油杯持续收集油污检测到的压力值定义为实时压力值;第三检测组件203设置为薄膜压力传感器。

通过实时压力值减去集油杯自重压力值进而判断集油杯中的油污大小,并且通过将第三检测组件的探测端设置于固定件避免了在油量检测时因为油污附着在检测组件上时而造成的对油量信息检测干扰。

实施例6。

一种多点检测型集油杯,如图7所示,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4任意一项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杯壁102中用于与固定件103连接的一端定义为杯口端。

还设置有警报装置300,油量检测装置200还设置有第四检测组件204,第四检测组件204的探测端设置于杯口端,第四检测组件204的输出端分别与油量显示装置400、警报装置300连接。

将第四检测组件204的探测端的总面积定义为S第四探测,将杯口端的面积定义为S杯口;0.3S杯口≤S第四探测≤S杯口。

警报装置300设置为LED灯带、蜂鸣器、灯珠或LED显示屏。

通过在杯口端设置警报装置,当集油杯内的油污抵达杯口端时即集油杯内的油污即将溢出时,第四检测组件通过探测到油污,并将信息发送至警报装置,警报装置随机发出警报信息。通过设置第四检测组件以及警报装置能够提醒用户及时清理集油杯,避免了集油杯内的油污泄露。

实施例7。

一种多点检测型集油杯,如图8、图9所示,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5任意一项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杯口端设置有油满过渡组件1024;油满过渡组件1024设置为第一环形片1025、第二环形片1026、外接环1027;以杯口端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以集油杯本体100的重力方向为下,以集油杯本体100的重力反方向为上,以集油杯的杯腔1031的方向为内,以集油杯的杯腔1031的反方向为外。

外接环102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形片1025的一端、第二环形片1026的一端连接,外接环1027设置为沿杯口端的上端面向上延伸的延伸片,外接环1027的延伸长度为H外接环1027,0<H外接环1027<1cm。

第一环形片1025设置为沿杯口端的内壁向内延伸,且延伸长度为H1的延伸片,第二环形片1026设置为沿第一环形片1025的上端面向内延伸,且延伸长度为H2的延伸片;杯口端的最小内壁直径为H杯口;第二环形片1026与第一平面的夹角为β;H1<cosβH2<0.5H杯口;第一环形片1025与第二环形片1026、外接环1027之间在杯腔1031上方向形成有油污过渡腔1028。

通过设置油满过渡组件能够将油污进行集中收集,使得集油杯本体在收集油污时避免油污悬挂附着在杯壁的内壁,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同时也防止油污过多时从集油杯内溢出。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