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0208发布日期:2019-03-27 09:5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转子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转子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转子的制造工艺是评判电机制造工艺的重要方面。电机的转子外壁偶尔会产生起翘,造成转子外壁的不平整,如何进行连续而且直观的检测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设计一种可以连续、直观显示电机转子外壁上的起翘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转子检测装置,一种电机转子检测装置,沿所述电机转子轴向推动所述电机转子检测装置,所述电机转子驱动所述辊筒蒙皮、画线套筒转动,所述画线铅笔在所述画线套筒上划出轨迹;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侧板作用于所述限位插孔进而拘限所述夹板插杆避免其转动;可以调节第三压簧常态下的阻尼。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机转子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基座、带笔夹板、示线装置;

所述安装基座包括:

基座本体,矩形体状;

纵向插孔,沿纵向贯穿设在所述基座本体右半部分,所述纵向插孔右侧设有限位侧板;

横向滑孔,设在所述基座本体左端面,所述横向滑孔上方设有上置插孔;

所述带笔夹板包括:

夹板插杆,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纵向插孔内,所述夹板插杆右侧设有与所述限位侧板插接配合的限位插孔;

插杆底块,设在所述夹板插杆下端;

第一压簧,绕接在所述夹板插杆上,所述第一压簧上端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所述第一压簧下端与所述插杆底块抵接;

夹板本体,设在所述夹板插杆上端;

插笔滑腔,沿左右方向设在所述夹板本体左端;

限位上孔,设在所述插笔滑腔上端右半部分;

画线铅笔,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插笔滑腔内,所述画线铅笔右端上方设有插设在所述限位上孔内的上限位块;

第二压簧,设在所述插笔滑腔内,所述第二压簧左端与所述画线铅笔抵接,所述第二压簧右端与所述插笔滑腔右端抵接;

所述示线装置包括:

滑动插块,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横向滑孔内,所述滑动插块内沿纵向设有辊筒插孔,所述辊筒插孔内壁设有限位插块;

画线辊筒,穿过所述上置插孔后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辊筒插孔内,所述画线辊筒下端设有与所述限位插块配合的环形凹槽,所述画线辊筒位于所述上置插孔上方的部分由上而下依次设有用以画线的画线套筒、软质材料制成的辊筒蒙皮;

外螺纹管,螺接在所述横向滑孔左端;

弹簧插杆,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外螺纹管内,所述弹簧插杆右端成型有与所述滑动插块抵接的弹簧挡板;

第三压簧,绕接在所述弹簧插杆上,所述第三压簧左端与所述外螺纹管抵接,所述第三压簧右端与所述弹簧挡板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画线套筒由纸质材料制成。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压簧劲度系数是第二压簧劲度系数的五倍以上;保证常态下所述滑动插块、画线辊筒能够向右移动并抵靠在电机转子上,避免画线辊筒、滑动插块被第二压簧、画线铅笔顶到左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检测装置,使用时通过向上推动所述插杆底块进而带动所述夹板插杆、夹板本体上行,同时向左推动所述画线辊筒进而带动所述滑动插块向左行进;然后将所述电机转子插入电机转子检测装置内,所述夹板本体向下移动将所述电机转子夹紧,所述辊筒蒙皮向右移动将所述电机转子夹紧,所述画线铅笔抵靠在所述画线套筒右侧。

沿所述电机转子轴向推动所述电机转子检测装置,所述电机转子驱动所述辊筒蒙皮、画线套筒转动,所述画线铅笔在所述画线套筒上划出轨迹;当经过电机转子上下端面的起翘凸点时,所述夹板本体、画线铅笔上行,使得轨迹出现上行凸点;显而易见的,所述画线套筒上的轨迹越接近圆形,反应电机转子上下端面越平整,相反的,所述画线套筒上的轨迹出现越多的轨迹凸点,反应电机转子上起翘凸点越多。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侧板作用于所述限位插孔进而拘限所述夹板插杆避免其转动,所述夹板本体、画线铅笔能够保持与所述画线套筒对齐的姿态。

当所述电机转子左右两侧出现起翘凸点时,所述起翘凸点推动所述画线辊筒向左移动即可使得电机转子检测装置越过起翘凸点。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检测装置,可以调节第三压簧常态下的阻尼:

转动所述外螺纹管使其旋转移动,调节其常态下的位置,进而调节所述第三压簧常态下的压缩程度和弹力,进而调节所述滑动插块、画线辊筒向右对电机转子的夹紧力度;当起翘凸点明显较大时,将所述外螺纹管向左移动进而降低第三压簧的弹力,使得所述电机转子检测装置可以更容易的越过起翘凸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所述电机转子检测装置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所述电机转子检测装置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所述画线辊筒一种实施例的画线示意图。

图中:

1.安装基座,11.基座本体,12.纵向插孔,12a.限位侧板,13.横向滑孔,13a.上置插孔;

2.带笔夹板,21.夹板插杆,21a.限位插孔,22.插杆底块,23.第一压簧,24.夹板本体,25. 插笔滑腔,26.限位上孔,27.画线铅笔,27a.上限位块,28.第二压簧;

3.示线装置,31.滑动插块,31a.辊筒插孔,31b.限位插块,32.画线辊筒,32a.环形凹槽,32b.画线套筒,32c.辊筒蒙皮,33.外螺纹管,34.弹簧插杆,34a.弹簧挡板,35.第三压簧;

4.电机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电机转子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基座1、带笔夹板2、示线装置3;

所述安装基座1包括:

基座本体11,矩形体状;

纵向插孔12,沿纵向贯穿设在所述基座本体11右半部分,所述纵向插孔12右侧设有限位侧板12a;

横向滑孔13,设在所述基座本体11左端面,所述横向滑孔13上方设有上置插孔13a;

所述带笔夹板2包括:

夹板插杆21,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纵向插孔12内,所述夹板插杆21右侧设有与所述限位侧板12a插接配合的限位插孔21a;

插杆底块22,设在所述夹板插杆21下端;

第一压簧23,绕接在所述夹板插杆21上,所述第一压簧23上端与所述基座本体11抵接,所述第一压簧23下端与所述插杆底块22抵接;

夹板本体24,设在所述夹板插杆21上端;

插笔滑腔25,沿左右方向设在所述夹板本体24左端;

限位上孔26,设在所述插笔滑腔25上端右半部分;

画线铅笔27,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插笔滑腔25内,所述画线铅笔27右端上方设有插设在所述限位上孔26内的上限位块27a;

第二压簧28,设在所述插笔滑腔25内,所述第二压簧28左端与所述画线铅笔27抵接,所述第二压簧28右端与所述插笔滑腔25右端抵接;

所述示线装置3包括:

滑动插块31,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横向滑孔13内,所述滑动插块31内沿纵向设有辊筒插孔31a,所述辊筒插孔31a内壁设有限位插块31b;

画线辊筒32,穿过所述上置插孔13a后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辊筒插孔31a内,所述画线辊筒32下端设有与所述限位插块31b配合的环形凹槽32a,所述画线辊筒32位于所述上置插孔13a上方的部分由上而下依次设有用以画线的画线套筒32b、软质材料制成的辊筒蒙皮32c;

外螺纹管33,螺接在所述横向滑孔13左端;

弹簧插杆34,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外螺纹管33内,所述弹簧插杆34右端成型有与所述滑动插块31抵接的弹簧挡板34a;

第三压簧35,绕接在所述弹簧插杆34上,所述第三压簧35左端与所述外螺纹管33抵接,所述第三压簧35右端与所述弹簧挡板34a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画线套筒32b由纸质材料制成。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压簧35劲度系数是第二压簧28劲度系数的五倍以上;保证常态下所述滑动插块31、画线辊筒32能够向右移动并抵靠在电机转子4上,避免画线辊筒32、滑动插块31被第二压簧28、画线铅笔27顶到左边。

具体使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检测装置,使用时通过向上推动所述插杆底块22进而带动所述夹板插杆21、夹板本体24上行,同时向左推动所述画线辊筒32进而带动所述滑动插块31向左行进;然后将所述电机转子4插入电机转子检测装置内,所述夹板本体24向下移动将所述电机转子4夹紧,所述辊筒蒙皮32c向右移动将所述电机转子4夹紧,所述画线铅笔27抵靠在所述画线套筒32b右侧。

沿所述电机转子4轴向推动所述电机转子检测装置,所述电机转子4驱动所述辊筒蒙皮 32c、画线套筒32b转动,所述画线铅笔27在所述画线套筒32b上划出轨迹;当经过电机转子4上下端面的起翘凸点时,所述夹板本体24、画线铅笔27上行,使得轨迹出现上行凸点;显而易见的,所述画线套筒32b上的轨迹越接近圆形,反应电机转子4上下端面越平整,相反的,所述画线套筒32b上的轨迹出现越多的轨迹凸点,反应电机转子4上起翘凸点越多。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侧板12a作用于所述限位插孔21a进而拘限所述夹板插杆21避免其转动,所述夹板本体24、画线铅笔27能够保持与所述画线套筒32b对齐的姿态。

当所述电机转子4左右两侧出现起翘凸点时,所述起翘凸点推动所述画线辊筒32向左移动即可使得电机转子检测装置越过起翘凸点。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检测装置,可以调节第三压簧常态下的阻尼:

转动所述外螺纹管33使其旋转移动,调节其常态下的位置,进而调节所述第三压簧35 常态下的压缩程度和弹力,进而调节所述滑动插块31、画线辊筒32向右对电机转子4的夹紧力度;当起翘凸点明显较大时,将所述外螺纹管33向左移动进而降低第三压簧35的弹力,使得所述电机转子检测装置可以更容易的越过起翘凸点。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