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理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0994发布日期:2019-05-24 20:57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工程监理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样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程监理取样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告号为CN2075284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装式混凝土取样器,它包括取样部、位于取样部顶端的驱动部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取样部底端的冲刺部,所述取样部包括至少两个单元体,其中的单元体一和单元体二上下竖直设置,包括相对转动的内柱与外筒,两个内柱通过连接轴承连接。

这种组装式混凝土取样器虽然可以用于取样,但是在对混凝土取样后,混凝土会粘结到取样器上,会影响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监理取样器,其优点是便于对取样器进行清洗,确保再次使用时不会有混凝土残留。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工程监理取样器,包括外筒和取样口,所述取样口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圆周侧壁;所述取样口沿外筒的圆周侧壁呈螺旋状分布有多个,所述外筒中套设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圆周侧壁上开设有进样口,所述进样口沿所述内筒的轴向贯穿所述内筒;所述内筒上设有取样圆盘,所述取样圆盘设置在靠近所述取样口的位置,所述取样圆盘与所述取样口一一对应;所述外筒的的两端均为开口,所述外筒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引导尖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筒上开设有取样口,内筒上开设有进样口,将进样口与取样口对齐时,进样口与取样口连通,混凝土可以进入到内筒中的取样圆盘上;取样口沿外筒的侧壁呈螺旋状分布,使得可以同时采取不同深度的混凝土;外筒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将内筒沿外筒的轴向方向拔出时,内筒上的取样圆盘可以将外筒内壁的残留的混凝土刮除;可以通过内筒上进样口对内筒的内壁和取样圆盘进行清洗,确保内筒中不会有混凝土残留;外筒一端连接的引导尖锥使得外筒能够更加容易的插入到混凝土中,引导尖锥与外筒可拆卸连接,可以将引导尖锥拆下,从而更加方便对外筒进行清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样口沿竖直方向错开设置,多个所述取样口的在所述外筒的端面上的投影的跨度小于二分之一个圆周,所述进样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外筒两侧的所述取样口之间的距离,所述进样口可同时与全部所述取样口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取样口沿竖直方向错开设置,通过转动内筒,使进样口与不同的取样口对齐,可以选择性的采取到不同位置的混凝土样品,从而使得取样更加有针对性;多个取样口在外筒端面上的投影的跨度小于二分之一个圆周,使得转动内筒可以完全将取样口封闭;进样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外筒两侧的取样口的距离,从而使得进样口可以同时与全部取样口连通,进而可以快速的取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筒靠近所述引导尖锥的内侧壁上设有锁定柱;所述引导尖锥上设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上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呈“L”形,所述滑移槽远离所述引导尖锥的一端贯穿所述安装筒,所述滑移槽另一端连通有锁紧槽,所述锁紧槽沿所述安装筒的轴线方向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锁定柱沿滑移槽滑移,使得安装较为方便,然后锁定柱沿滑移槽的水平段转动进入到锁紧槽中,然后锁定柱插入到锁紧槽中;在没有外力对引导尖锥拉拔,并且旋转的情况下,引导尖锥不会从外筒上脱离出来,从而使得引导尖锥能够稳定的与外筒相对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筒靠近所述引导尖锥的一端设有抵紧板,所述抵紧板和所述引导尖锥之间设有抵紧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抵紧弹簧一端与引导尖锥抵接,另一端与抵紧板抵接,使得抵紧弹簧将引导尖锥朝向远离内筒的方向推动,从而使得引导尖锥固定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筒远离所述引导尖锥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外筒,所述内筒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圆弧状的限位槽;所述外筒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贯穿所述限位槽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侧壁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与限位板抵接可以限制内筒与外筒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得取样圆盘上表面能够与取样口的下表面平齐,能够更加充分和准确的获得混凝土样品;而且限位柱贯穿限位槽,可以限制内筒的转动角度,避免取样后转动内筒使取样口没有完全封闭便将本实用新型取出,导致采样不准确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筒远离所述引导尖锥的一端设有转动横杆,所述外筒上设有握持横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握持横杆便于使用者拿取、握持和携带外筒,转动横杆便于在使用时转动内筒,使内筒上的进样口与取样口连通,或者将取样口封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柱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限位柱上螺纹配合有锁紧螺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锁紧螺母与限位柱螺纹配合,通过旋紧锁紧螺母使其与限位板抵接,可以稳定的锁紧内筒与外筒,确保内筒和外筒不会相对转动,使得在使用时较为稳定;需要转动时松开锁紧螺母即可,使用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柱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有抵紧环,所述限位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连通的引导孔,所述引导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抵紧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引导孔使得抵紧环能够较为方便地插入,抵紧环转动到与引导孔错开的位置,可以与限位板抵接,从而较好的将内筒与外筒抵紧在一起,避免在使用时随意的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尖锥中设有铅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铅块可以加重引导尖锥的重量,使得引导尖锥在插入混凝土中时更加容易,而且能够较为准确的以竖直状态插入混凝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外筒两端均为开口,使得清洗较为方便,而且内筒与外筒的内壁贴合,当内筒从外筒中拔出时,可以将外筒中残留的混凝土带出,从而确保了外筒的清洁;

2、内筒上设有进样口,可通过进样口对内筒进行清洗,使得取样圆盘和内筒保持清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内筒与外筒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引导尖锥与外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筒;2、取样口;3、内筒;4、进样口;5、取样圆盘;6、引导尖锥;7、锁定柱;8、滑移槽;9、锁紧槽;10、抵紧板;11、抵紧弹簧;12、限位板;13、限位槽;14、支撑板;15、限位柱;16、转动横杆;17、外螺纹;18、锁紧螺母;19、抵紧环;20、引导孔;21、铅块;22、安装筒;23、握持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一种工程监理取样器,包括外筒1、内筒3和取样口2;外筒1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取样口2设置有三个,沿螺旋线分布在外筒1的侧壁,三个取样口2的在外筒1的端面上的投影不会重叠在一起,而且跨度小于二分之一个圆周。

参考图2,外筒1中套设有内筒3,内筒3的外壁与外筒1的内壁贴合,内筒3可以在外筒1中转动;内筒3的侧壁开设有进样口4,进样口4的宽度等于取样口2在外筒1端面上的投影的宽度,进样口4可同时与三个取样口2连通。

参考图3,外筒1的一端可拆卸有引导尖锥6,引导尖锥6上延伸有安装筒22,安装筒22的外壁与外筒1的内壁贴合,安装筒22上开设有“L”形的滑移槽8,滑移槽8的竖直段沿安装筒22的轴线方向设置,并且贯穿安装筒22;滑移槽8的水平段上连通有锁紧槽9,锁紧槽9也沿安装筒22的轴向方向设置;外筒1上固定有锁定柱7,锁定柱7贯穿锁定槽;引导尖锥6中固定有铅块21,铅块21可以加重引导尖锥6的重量,使得将本实用新型插入到混凝土中时,能够更加准确的插入到需要取样的地方,并且更快速的往下沉。

参考图2和图3,内筒3中固定有取样圆盘5,取样圆盘5分别与三个取样口2对应,取样盘背离引导尖锥6的侧面与取样口2靠近引导尖锥6的侧面平齐。内筒3靠近引导尖锥6的一端固定有抵紧板10,抵紧板10与引导尖锥6之间设有抵紧弹簧11,抵紧弹簧11与引导尖锥6固定连接;抵紧弹簧11将引导尖锥6朝向远离抵紧板10的方向推动,使得锁定柱7保持插设在锁紧槽9中。

参考图2和图3,外筒1远离引导尖锥6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板14,支撑板14呈圆环状,支撑板14上延伸有限位柱15;内筒3上设有与支撑板14贴合的限位板12,限位板12上开设有弧形的限位槽13,限位槽13的宽度等于限位柱15的直径,限位柱15贯穿限位槽13;限位柱15上设有外螺纹17,限位柱15上螺纹配合有锁紧螺母18,锁紧螺母18与限位板12抵接;内筒3远离引导尖锥6的一端延伸出外筒1,并且固定连接有转动横杆16,转动横杆16与内筒3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外筒1上固定有握持横杆23,当需要转动内筒3时,可以握持住握持横杆23,然后通过推动转动横杆16转动内筒3。

操作过程简述,在需要取样时,将本实用新型插入到混凝土中时,外筒1和内筒3不会随意转动,当插入到一定深度之后,在松开螺母后,再转动内筒3,使进样口4和取样口2连通;然后混凝土从进样口4进入到内筒3中,可同时采取到不同层次的混凝土,然后混凝土落在取样圆盘5上;再转动内筒3,使取样口2封闭,使得将样品取出时,不会有其他位置的混凝土混入取样圆盘5上的样品中,从而保证了取得的样品的准确度。

实施例2:

参考图4,限位柱15远离支撑板14的一端延伸有抵紧环19,限位板12上开设有引导孔20,引导孔20与限位槽13连通,引导孔20的直径大于抵紧环19;在将内筒3安装到外筒1上时,首先将引导孔20与限位柱15对齐,然后推动内筒3,使限位板12与支撑板14抵接,然后转动内筒3;抵紧环19与限位板12的端面抵接,并且抵紧弹簧11(参考图3)将内筒3朝向远离引导尖锥6的方向推动,从而将内筒3与外筒1锁紧在一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