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M电极的新型电磁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5661发布日期:2019-05-15 23:3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POM电极的新型电磁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流量的计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OM电极的新型电磁流量计。



背景技术:

电磁流量计在化工、矿业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在化工行业中,电极的选型直接影响到电磁流量计的使用寿命。电极的选型目前多参考现有资料和用户的使用经验,电极种类中铂铱合金电极的使用范围较广,但成本高,经济性差。而电极的选型不当直接可能导致电磁流量计传感器部分整机报废;电磁流量计在水煤浆的应用中,由于水煤浆的特殊性,内部的噪声干扰对电磁流量计的测量影响很大。

同时,流量计因在水环境中使用,流量计的内部涉及的电信号传输组件在遇水时对其正常工作产生影响,流量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封安装在水环境中,现有的电磁流量计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OM电极的新型电磁流量计,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极所有材料成本高、经济性差,以及在水煤浆等液体中使用时内部干扰对电磁流量计的测量影响较大的问题,同时加强电磁流量计在安装过程中的密封性能。

其技术方案是,POM电极的新型电磁流量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上形成缺口,所述导管内壁上连接有衬里,所述衬里由所述导管的缺口处部分延伸出导管的外部并形成用于电极连接的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采用POM材质制成,所述电极的端部连接有电极线,所述导管的缺口处固定有圆筒状结构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通过封装装置对所述电极进行密封安装,所述封装装置包括衬套、第一垫片、第二垫片、压紧螺母和螺钉。

更进一步地,所述衬套和所述第一垫片均形成筒状结构,所述衬套和所述第一垫片依次套装在所述电极的外部,所述连接筒的端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压紧螺母上设有与所述连接筒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压紧螺母与所述连接筒进行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线通过所述螺钉固定在所述电极的端部,所述螺钉与所述电极之间设有第二垫片,所述电极线延伸至所述导管的外部并通过固定胶固定在所述导管的外壁上,所述连接筒的内部封灌有密封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电极材料选用POM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电性能、耐磨损性、尺寸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耐疲劳性,减少内部的噪声干扰对电磁流量计的测量影响,同时所述封装装置很好的将电极密封安装在了所述导管1的连接端内,实现了对电极的有效隔离,有效提高了对流量测量的准确度,进一步降低了测量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导管1:所述导管1上形成缺口,所述导管1内壁上连接有衬里,所述衬里由所述导管1的缺口处部分延伸出导管1的外部并形成用于电极1连接的插孔,所述电极2与所述导管1直接通过所述衬里隔开,所述导管1的缺口处固定有圆筒状结构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与所述导管1的外壁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

电极2:所述电极2采用POM材料制成,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电性能、耐磨损性、尺寸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耐疲劳性,所述电极2的端部连接有电极线9。

封装装置:所述连接筒内通过封装装置对所述电极2进行密封安装,所述封装装置包括衬套3、第一垫片4、第二垫片7、压紧螺母5和螺钉6,所述衬套3和所述第一垫片4均形成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垫片4套装在所述电极2的外部,所述第一垫片4的内壁与所述电极2的外壁接触贴合,所述第一垫片4一端部的直径增加形成圆环状结构的凸起,所述衬套3形成圆筒状结构,所述衬套3套装在所述第一垫片4的外部,所述连接筒的端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压紧螺母5上设有与所述连接筒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压紧螺母5与所述连接筒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压紧螺母5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垫片4的外壁接触贴合,所述压紧螺母5的底端与所述衬套3接触。

所述电极线9通过螺钉6固定在所述电极2的端部,所述电极2的端部形成圆形,所述螺钉6与所述电极2之间设有第二垫片7,所述电极线9延伸至所述导管1的外部并通过固定胶10固定在所述导管1的外壁上,所述导管1连接端的内部封灌有密封胶8。

所述封装装置很好的将电极密封安装在了所述导管1的连接端内,实现了对电极的有效隔离,有效提高了对流量测量的准确度,降低了测量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电极材料选用POM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电性能、耐磨损性、尺寸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耐疲劳性,减少内部的噪声干扰对电磁流量计的测量影响,同时所述封装装置很好的将电极密封安装在了所述导管1的连接端内,实现了对电极的有效隔离,有效提高了对流量测量的准确度,进一步降低了测量的误差。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