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流量计的超声波反射体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3641发布日期:2019-06-12 00:0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声流量计的超声波反射体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量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超声流量计,特别是一种超声流量计的超声波反射体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专利网公开了一种超声流量计反射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5580534U),包括超声波反射盒、两个超声波传感器、两个超声波反射体,所述超声波反射盒上设置有一条平直的流体通道,所述两个超声波传感器固定设置于所述流体通道的上侧壁,所述两个超声波反射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流体通道的下侧壁,所述两个超声波传感器与所述两个超声波反射体位于同一直角四边形内,且所述两个超声波反射体上端设有用于反射超声波的相向的斜面,所述超声波反射体为圆柱状,超声波反射盒体的下侧壁上开设有安装超声波反射体的凹孔。

为了保证第一个超声波传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脉冲能够被第二个超声波传感器准确的接收到,由于上述两个超声波反射体上的斜面必须相对设置的对中性较低,影响超声波脉冲的接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超声流量计的超声波反射体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两个超声波反射体上两个斜面的对中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超声流量计的超声波反射体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两个超声波反射体,每个超声波反射体的上端面具有斜面,两个斜面相对设置,所述壳体两端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超声波反射体的下端部插入至相应的安装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连通安装孔的定位槽,所述超声波反射体的外周面上具有插入至定位槽内的定位凸起,所述超声波反射体的外周面上套设有抵靠在壳体内壁上的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内周面与超声波反射体的外周面紧配且密封垫覆盖住定位凸起,所述超声波反射体的外周面上套设有抵靠在密封垫上表面的压板,所述压板和密封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壳体上。

超声波反射体在壳体内安装时,先将超声波反射体的下端部插入到安装孔内,使得定位凸起对准定位槽,进而使得定位凸起插入定位槽内,超声波反射体被周向限位,当两个超声波反射体上的定位凸起均插入至相应的定位槽内后,两个斜面相对设置且对中性较高;并且设置压板和密封垫的结构既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壳体内的液体进入至安装孔内,还进一步提高对超声波反射体的定位效果,保证超声波反射体在壳体内不发生松动。

在上述的一种超声流量计的超声波反射体安装结构中,所述压板为不锈钢板。

在上述的一种超声流量计的超声波反射体安装结构中,所述密封垫由橡胶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一种超声流量计的超声波反射体安装结构中,所述紧固件具有若干个且若干个紧固件围绕超声波反射体周向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流量计的超声波反射体安装结构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定位槽和定位凸起的机构提高了两个超声波反射体在壳体内安装后两斜面的对中性,并且保证超声波反射体在壳体内不发生松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0、安装孔;11、定位槽;2、超声波反射体;20、斜面;21、定位凸起;3、密封垫;4、压板;5、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超声流量计的超声波反射体安装结构,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两个超声波反射体2,每个超声波反射体2的上端面具有斜面20,两个斜面20相对设置,所述壳体1两端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孔10,所述超声波反射体2的下端部插入至相应的安装孔10内,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连通安装孔10的定位槽11,所述超声波反射体2的外周面上具有插入至定位槽11内的定位凸起21,所述超声波反射体2的外周面上套设有抵靠在壳体1内壁上的密封垫3,所述密封垫3的内周面与超声波反射体2的外周面紧配且密封垫3覆盖住定位凸起21,所述超声波反射体2的外周面上套设有抵靠在密封垫3上表面的压板4,所述压板4和密封垫3通过紧固件5固定在壳体1上。

如图2所示,所述压板4为不锈钢板,所述密封垫3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紧固件5具有若干个且若干个紧固件5围绕超声波反射体2周向设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安装孔10、定位槽11、超声波反射体2、斜面20、定位凸起21、密封垫3、压板4、紧固件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